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27日讯 今天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青岛市“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市将全面建成区域一体、医防协同、中西医并重、功能完善、富有韧性的整合型、智慧化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人人享有更加公平可及、优质高效、系统连续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健康事业、健康产业协同发展,群众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展望2035年,高质量全面建成健康青岛,率先实现卫生健康现代化。
在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方面,我市将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重大疫情和突发事件的早期监测预警、快速检测和应对处置能力,加强应急医疗救治,建设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确保不发生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守住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底线。
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方面,我市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重点传染病和慢性病综合防控,不断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80岁,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至12.42%。
在提升服务能级方面,我市将实施“攀峰强基”工程,不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市三级医院达到35个,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7.5张,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4.5人。有序推进三甲医院从中心城区向县域延伸,加强社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加快建设中医药强市,推动健康服务业集聚发展。“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完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二期、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等60余个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对老市区部分医院基础设施升级改造。
在科技创新、“数智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方面,我市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批国家和省级临床重点专(学)科,增强卫生健康核心竞争力。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在临床科研、疾病诊治、疫情防控等领域的应用,迭代升级“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服务,重构线上线下一体化健康服务流程,推进“出生一件事”“医疗付费一件事”“全市一家医院”等政务服务和智慧城市场景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化、智能化、有温度的卫生健康服务。
在行业治理现代化方面,我市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造深化医改“青岛样板”,健全公共卫生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完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健全分级诊疗体系,提升服务效能,切实减轻人民群众就医负担。加强卫生健康法制化建设,促进监管与服务双提升。
此外,记者获悉,“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建设中医药强市。我市将建设中医药服务新高地,将推进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等单位的合作,以建设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以及建设康复大学为契机,打造我市中医药“医、教、研、产、服”新高地。以创建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为核心,凝练50个在全国有影响的中医优势病种,构筑中医药临床服务高地。
我市将加快中医药服务资源扩容,加快推进城阳区中医医院、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新院区等项目建设,在全市计划建设6所三级中医医院、20所二级中医医院。同时将加强中医医院发热门诊、感染病区和重症监护室建设,提升感染病科、肺病科等科室的临床水平,强化“平战结合”能力,增强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积极作用。
我市将推动中医药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蓝色药库”开发计划,依托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海洋中药研发基地,建设国内一流的海洋生物医药创新研制平台,开展海洋中药养殖、生产、加工,研发海洋功能食品、医用材料、化妆品等产品。支持相关的骨干企业开展中药名方研发,加快市场化的开发步伐。
此外,我市将促进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借助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举办“传统医学分论坛”,设立中医特色体验区,建立“中国-波兰中医药中心”“中医外治国际合作基地”等,推进全市中医药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在全市还要建立10个国际中医门诊,让青岛的中医药特色服务为全世界人民的健康作出贡献。(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郭菁荔)
责任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