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出钱出力替子女养孩子 工作高不成低不就总是在“学习”路上……
在现代社会,年轻人 “啃老”已经成为见怪不怪的现象。“新型啃老”和以前的啃老并不一样,他们不是在该工作或者该出去赚钱的时候选择躺平,靠父母赚钱养活。他们有的选择把孩子交给父母看管,让自己有时间出去潇洒。有的则是选择“继续深造”,逃避工作和接触社会。新型的“啃老”表面上让人难以觉察,甚至有的父母还心甘情愿“被啃老”。
故事A
讲述人:庄阿姨 65岁
“陪伴式啃老”整天蹭吃蹭喝
中秋节这天,庄阿姨早早起来张罗了一桌子饭菜,就等儿子儿媳回来过节。可让她生气的是,吃完饭后,儿子一句:“我们今天晚上还有事。”餐桌都没收拾,丢下两岁的女儿,和媳妇拍拍屁股走人了。看着一桌子的狼藉,一股怒火顶上心头,“必须开个家庭会议了。”庄阿姨一边给小孙女洗澡一边跟老伴说。好不容易把小孙女哄睡,庄阿姨开始收拾餐桌、洗刷碗筷,往事一幕幕像过电影一样在脑海中浮现。自从小孙女出生到现在,都是她亲手照顾,儿子儿媳让她们老两口搬来一起住,这样就不用花费时间在路上,庄阿姨和老伴欣然答应。
庄阿姨是个勤快人,每天除了照顾孩子,洗衣服、做饭、收拾家她全包了。她和老伴一个月的收入加起来有七八千块钱,虽然儿子儿媳都有工作,但庄阿姨和老伴总是尽可能的贴补儿子一家,从水电费到暖气费,从停车费到孩子看病打针的钱,全是庄阿姨和老伴来出。 “我们就这么一个孩子,所有的东西将来都是他们的,年轻人现在工作忙,我们能帮上忙的,就多帮帮他们。”这是庄阿姨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最让庄阿姨感动的是她过生日的时候,儿媳花了上万块钱给她买了个名牌包当做生日礼物,这让平时节俭惯了的庄阿姨既高兴又心疼,她觉得平日对儿子一家的付出没有白费,可渐渐地,庄阿姨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儿,儿子两口子认为孩子是给庄阿姨生的,庄阿姨除了白天照看孩子外,晚上孩子起夜、冲奶粉都是她和老伴张罗;儿子的衣服,如果庄阿姨没有时间洗,会泡上两三天也没人洗;每天晚上吃完饭,儿子儿媳就会回房间玩游戏、网购……
回过味儿来的庄阿姨感觉自己不但是儿子一家的保姆,还是处处倒贴钱的保姆,而儿子一家已经习以为常,觉得理所当然。“我是不是做得太多了,也该适当改变一下了。 ”庄阿姨跟老伴合计着从儿子家搬回自己家住,给自己和孩子都预留出更多的生活空间。
故事B
讲述人:杨先生 63岁
子女“学无止境”父母甘愿“被啃”
“我儿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比较有主见,也比较好学,这些年他的工作不尽如人意,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学习……”说起自己的儿子,杨先生的语气中除了几分骄傲外,也有些许的无奈。
杨先生的儿子小杨今年33岁,大学毕业后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在家里待了一年多。虽然去应聘了几家单位,结果都没有成功,不是他嫌人家给的工资待遇低,就是人家嫌他专业不对口。后来,杨先生托朋友在一家私企给儿子找了个技术售后服务的工作。工作了两年,因为待遇的问题,小杨提出不想干了,杨先生苦口婆心劝他再考虑考虑,至少要找好下家再辞职,但小杨给出的理由是他想考研,因为单位新来的研究生一入职收入就比他高,如果他能读完研究生可以找份更好的工作。
看到儿子如此坚决,杨先生和妻子也就不好多加阻拦,儿子辞职后除了生活上细心照料,买复习资料、报名辅导班,杨先生在资金上一路支持儿子,但是事与愿违,那年研究生考试小杨临场发挥不佳没有考上,这给小杨造成不小的打击,因为担心孩子想不开,杨先生和妻子特意陪儿子出去旅游散心。后来,小杨又提出想报考公务员,没有成功后他也尝试过“考教师”。小杨的想法每次都得到父母的大力赞成,由于考试并不容易,小杨每次复习考试的时间基本上都以“年”为单位。后来小杨提出自己创业,他说自己很喜欢小动物,现在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他想开一家宠物医院,前期培训加盟的费用需要父母赞助一下,杨先生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给儿子开了一家宠物医院。在杨先生看来,儿子追求上进,想法是好的,作为父母,只要家庭条件允许还是应该多支持孩子,他希望儿子经过兜兜转转一大圈,这次的创业能够成功,至少可以自己养活自己。
/ 记者手记 /
悄无声息“新型啃老族”
传统的“啃老族”是自己好吃懒做,并且毫不掩饰地压榨父母。但是“新型啃老族”则不同,虽然最终达到的目的一样,但过程却是“无声息”“慢浸透”式的,他们一边享受着父母的夸赞与肯定,一边隐秘地啃老。
记者采访中发现,“新型啃老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陪伴式啃老。主动和父母吃住在一起,打着“陪伴父母”的名义,实则蹭吃蹭喝,甚至自己及其小家庭的各方面支出都让父母承担。另一种是慢就业式啃老。一些年轻人找工作时高不成低不就,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就赖在家里,而家长由于宠孩子,听之任之。一些年轻人毕业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于是想“考研、考公务员、考教师”,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考取稳定工作,想必大多数父母都是极其赞成的。于是这类人在父母的支持下心安理得地啃老。
一位母亲告诉记者:“从小到大,孩子的事情我样样包办,孩子样样现成,依赖惯了,孩子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所以很多孩子到了上大学还不会洗衣服,毕业了要父母帮忙找工作;结婚了要父母帮忙准备婚房,生孩子了要父母替自己养……就这样,一个完美的啃老族便培养出来了。作为家长,为什么如此为孩子包办,如此担心孩子做不好?似乎家长不帮孩子,孩子就无法完成,要吃很多亏,多走很多弯路。事实上,老年人在面对子女和孙辈们“啃老”的时候,也要多一些说“不”的勇气。
/ 观点 /
父母资助不算“啃老”
杨国祥 自由职业者
我在大学学的是影视制作,毕业后出国进修了一段时间,说实话我学的专业不是很好找工作,我自己开了家工作室,收入不算很稳定,有时还需要父母的资助。现在我已结婚生子,父母还是会经常资助我,我觉得这不能算是“啃老”,等我有能力的时候我一定会加倍地回报父母。
人老了要留“底气”
唐超 退休教师
我的一个老同事,两口子退休金加起来一万多,可前段时间我的这个同事生病住院做手术,全家人因为住院费打叽叽,原来她背着老伴把存款都给了二女儿做生意,结果女儿生意赔了钱都打了水漂,大女儿和小儿子知道了不高兴,都不想出医药费。所以说,人到晚年,不管我们手里面的退休金是多还是少,都要牢牢抓在自己手里,这是我们获得晚年幸福生活的底气和可靠保证。
老人替子女养娃
于勇年 心理咨询师
很多人说,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太累,要养孩子,还要养4个老人,压力太大。实际上,恰恰相反,有很多老人替子女承担起了养孩子的重任,出钱出力,甚至做的还要更多。这时,有人幡然醒悟,原来“新型啃老”正在流行,但是很多父母却还没察觉,反而以为子女很孝顺。(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宋振涛)
征集令
欢迎大家踊跃自荐和他荐,在早报的常青树周刊上,我们将与大家分享老年人的精彩故事。
联系方式 ■邮寄地址:崂山区株洲路190号青岛日报报业集团青岛早报《常青树》栏目■收件人:宋振涛■邮箱:qdzbjyzpzj@126.com■电话:82888000 13370841069 (微信同号)
责任编辑: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