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河道沿线毁绿种地、垃圾积存、设施失修——
管护缺失,美丽河景“风光不再”
近年来,我市打造了一条条景观河,加快推进河长制,让家门口的河流变得河畅、水清、岸绿,一幅幅生态画卷徐徐铺陈。然而,近期多位市民致电本报舆论监督热线,反映部分整治后的河道沿线存在倾倒垃圾、开荒种菜、设施失修等问题。他们呼吁河长们多到河道走一走、看一看,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以防美丽的河道景色昙花一现。
问题1:
毁绿种地,景观“受伤”
云溪河穿过胶州,水美岸绿,俨然一幅画卷。
“多美的景致,有人却在河岸上开垦种菜。”近日,有市民通过青岛日报舆论监督热线呼吁河长尽快“出手”,制止破坏河道景观的行为。
胶州市云溪河岸边被圈占成菜地。
9月25日上午,记者来到胶州少海湿地公园北侧的云溪河探访。该河道呈东西走向,向西汇入少海湿地公园北湖,向东贯穿胶州市区。沿着临河的云溪河北路向西行进,河岸两侧植被茂密,草坪与绿树之间有蜿蜒石阶小路相连,不少市民沿着岸边散步观赏河景。当记者行至距离温州路约二三百米的铁路桥时看到,云溪河北路与云溪河之间近10米宽的岸边绿地被人种上了庄稼。这片沿河长约50米的绿地被分割成多块农田,分片种植了大葱、地瓜、芸豆等农作物,农田与河岸绿地之间还用碎木条搭起了木栅栏。时至初秋,部分农作物已经收割,整片土地裸露,与周边绿植茂盛的河岸极不相称。
记者留意到,河道对岸的绿地中也有两片菜地,形状不规整,占地约200平方米,周边竖起了成排的枯树枝、竹竿。“自明代起,云溪河的‘云溪晚钓’就是胶州八景之一。大约六七年前,云溪河经过综合整治,河道景观和两岸环境得到了提升,‘云溪晚钓’美景可以说实至名归,住在两岸的居民常在这里散步。不过,最近居民们散步时看到靠近温州路的河道两侧种上了庄稼,就像是云溪河景观里的一块块破补丁。天热时,庄稼地里还会散发出沤肥的气味。”市民许先生告诉记者,“云溪河这么好的颜值却被一些人肆无忌惮地破坏,河长们应该及时制止这些行为。否则,政府投了那么多钱打造的好环境就打水漂了。”
即墨区西程河河岸上也有种菜现象。在黄甲山三路上,记者看到,道路东侧的西程河河道护坡上有多块菜地,里面的蔬菜长势正旺,有人还在菜地里耕作。如此景象与周边楼高路宽、干净整洁的现代化城区景象格格不入。
问题2:
垃圾积存,容颜“遭毁”
“河岸上堆着垃圾,河道里漂着垃圾……怎么没人管呢?”一位市民的投诉道出了河道卫生环境存在的问题。
即墨区西流峰河河岸上,垃圾积存。
根据市民提供的线索,9月25日,记者来到位于即墨区石林三路以西的西流峰河实地探访。西流峰河两岸有多个居民小区和在建楼盘,人流车流密集。在蓝鳌路以北,河道中生长着莲叶和芦苇,放眼望去,景色养眼。遗憾的是,记者走近却发现,不少莲叶和芦苇旁漂着塑料瓶、纸壳、玻璃瓶、口罩、破木头……这些垃圾褪色明显,显然是浸泡已久。
沿着河道东岸向北行走,记者发现了4处较大的垃圾积存点。其中,最大的一处占地面积超过10平方米,堆放着食品包装盒、废家具、废旧衣物和塑料袋等。这堆垃圾旁边是一座厕所的后墙,因为封闭不严,部分排泄物从后墙渗出,流淌到河岸上,弥漫的臭气令人作呕。
记者随后又沿着河道西岸向南步行,在蓝鳌路南侧的河长公示牌下,发现了一处积存垃圾的卫生死角。“这几年,石林三路周边发展很快,居民越来越多,西流峰河的环境卫生却是这般模样!”市民陈先生摇头叹息着说。
西海岸新区的风河北岸、胶州市的云溪河南岸同样是垃圾积存且无人清理:在西海岸新区滨海大道以西的风河北岸,长达两公里的河堤上堆放着大量干枯的杂草,沿线还能看到沙发、被褥、浴缸等废弃物;在胶州市温州路西侧的云溪河南岸,由编织袋、塑料泡沫组成的垃圾堆放在玫瑰墅小区和温州路之间的道路上。
“政府出资将河道打造得这么美,可是堆放的垃圾就像是‘一粒老鼠屎脏了一锅汤’。咱们不是有河长管河吗?难道他们看不到这些垃圾吗?”一位玫瑰墅小区的居民提出质疑。
问题3:
设施老化,好景不长
河道景观设施老化、受损,这是市民宋先生最近一直在关注的问题。“西海岸新区峄山河(三沙路桥至青岛路桥)沿线的景观设施老化,河道风光不再!”宋先生说。
西海岸新区峄山河木栈道上,护栏锈迹斑斑。
在宋先生的指引下,记者于9月21日从峄山河三沙路桥出发,沿峄山河南岸一路行至峄山河青岛路桥。该段河道长约1公里,河道内外都经过整治,沿线建有绿道、花坛、凉亭、观景台、木栈道等多种景观,可见当年河道治理时下过一番功夫。但记者发现,沿河多处设施已显破败之相:三沙路桥至大河东路桥之间的河段有两处木质观景台,观景台上的一些木板变形翘起,几根钉子高出地面,沿河绿道上的地砖也不同程度地移位或缺失,行人走在上面磕磕绊绊;大河东路桥至青岛路桥河段的设施老化问题更加突出,河道南岸有一段长约200米的水上栈道,铁质护栏上的油漆大面积脱落,裸露的部分锈迹斑斑,栈道上的几处地板变形翘起,如果不小心踩在一块断裂的地板上,一端就会猛然翘起。
此外,记者在探访中发现,峄山河(三沙路桥至青岛路桥)沿线多盏路灯损坏,灯泡和电线裸露在外,灯罩却不见踪影。除了设施问题外,该段河道沿线的卫生状况也较为堪忧。绿化带内积存垃圾,护栏上结着蜘蛛网,栈道底下暗藏杂物。
记者查阅相关信息了解到,峄山河曾经是一条污水河,河道内遍布黑色的淤泥,周边更是臭气熏天。2011年,西海岸新区将峄山河治理列入政府实事工程。经过两年的施工,峄山河摇身一变成为集防洪、蓄水、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景观河。“河水净了,河道美了,居民的心也敞亮了。可是好景不长,改造后的峄山河维护和管理跟不上,设施年久失修必然问题频出。”宋先生说,“政府花大力气改造的景观河,如今破败成这番模样,真是太可惜了。”
设施损坏得不到修复的问题也出现在即墨区西流峰河。记者在陈家河桥北侧西岸看到,一段3米多长的河堤出现了破损甚至坍塌。“这样的情况已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没有看到人来整改。”家住西流峰河附近的一位居民抱怨道。
“河道治理不是一锤子买卖。硬件上的完工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一名接受采访的市民表示,要让沿河生态环境、百姓生活品质得到长久提升,河道后期的养护、管理也要跟得上,才不会让河道治理的心血付诸东流。(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邱 正)
记者点评
河“长治”,责任不能“打水漂”
河要“长治”,离不开河长制。河长制建立的初衷,就是建好河道“户口本”,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实现心中有数、手中有策。经过5年的推进,我市的河长制成效明显:越来越多的河道畅了、河水清了、河岸绿了、景色美了。然而,从市民投诉和记者探访的情况看,个别河段仍存在“挂名河长”:河边立着公示牌,工作责任、年度目标一目了然,河道及周边却漂着垃圾、堆着垃圾,开荒种菜等行为屡禁不止。
诚然,河道顽疾丛生反复,不仅问题千头万绪,工作涉及多个部门,还可能面临经费不足、人员不足等切实困难,但这不是河道管不好的借口。
河长制不是冠名制,而是责任田。2017年发布的《青岛市全面实行河长制实施方案》提出了6大项16小项的具体保障措施,扣紧了“责任链”,织密了管护网。但从个别河段的情况看,有的河长并没有做到守河担责、守河尽责。他们或是止步于“打卡”巡河,对问题视而不见,只在河边走,只顾留“脚印”;或是不敢“碰硬”上报,对问题避重就轻,责任打了水漂,监管流于形式。
河长制是河流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河长是实施“一河一策”的重要推进者、落实者,责任是否落实落细,直接影响着河道治理的效果和质量。
事不避难,义不逃责。要让河长不再仅仅“挂名”,必须严防机制“空转”。一方面,在明确责任方面,相关部门应对照《青岛市全面实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建立一河一策、一河一档,做到权责明晰、履职有据,同时用好河道“户口本”,形成河道“病历卡”,对河道“病情”时时跟踪、动态管理、按图索骥、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在督责夯责方面,河长主管和监督部门也要下沉一线、明察暗访,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无人机等信息化手段,强化监督检查,倒逼河长制落实到位。
古人说,治道之要有三,曰:立志、责任、求贤。河长制要让河“长治”,河长需有“功成不必在我”的雄心,“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通过选用懂河之人、寻访治河之方,才能探索出“保一河清流、护一方美丽”的治河之道,让“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流水道成为争创文明典范城市工作的一道风景。
青岛日报2021年9月30日7版
责任编辑: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