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崛起首都设计新地标

2021北京国际设计周开幕式在张家湾设计小镇举行。

金秋九月,是丰收的季节。定位为“设计小镇、智慧小镇、活力小镇”的千年古镇张家湾,也迎来丰收时刻——

连日来,北京时装周、北京国际设计周和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纷纷在城市副中心张家湾设计小镇开幕,这些展会的永久会址也相继宣布落户张家湾设计小镇。一座首都设计领域的新地标正在城市副中心崛起。

2021北京时装周表演。

半月迎来三场重磅活动

9月22日,2021北京国际设计周开幕式在张家湾设计小镇举行。作为活动主办场地的北京未来设计园区,由北京铜牛老厂房升级改造而成。灰色的结构、黄色的外墙与国际设计周蓝色、白色的主题色相得益彰,充满未来感和设计感。

同日,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先导展也在园区开展,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等建筑模型依次展示,“将永远的摩登植入东方园林”“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交相辉映”等微型展区一字排开。办公空间也是展览空间,徜徉其中,步步有设计,处处有美感。

还有已经于9月中旬开幕的2021北京时装周。仅仅在9月,张家湾设计小镇就迎来了三场重磅活动,全国乃至全球的目光聚焦于此。“北京‘向东看’,已经成为新常态。在城市副中心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定位为设计小镇的张家湾,应当不局限于仅仅建成一个具有新风貌的办公区,而是要发展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引领区、全球创意设计资源的集聚区,从而带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代表朱毅说。

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时装周等永久会址相继选择落户张家湾这片热土并非偶然。在朱毅看来,这与张家湾设计小镇深厚的文化底蕴密切相关。历史上,张家湾古镇“因水而生”,是北京最早的水陆转运交通枢纽,留存有漕运古镇、红学故里、京郊大集等多处重要的历史资源。设计小镇的建设将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发挥创新引领作用,这里将逐步发展成为彰显大运河文化和古镇文化的宝贵人文生态空间。

建设中国的设计博物馆

作为曾经的工业区,张家湾近年来加速疏解腾退了一批工业厂房,为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也为永久会址落户提供了空间。其中,北泡轻钢厂的夹芯板车间腾退后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建设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

“去年刚来的时候,厂区毫无生气,厂房也是破烂不堪,墙皮甚至一碰都会掉下来。但现在,永久会址项目的钢结构已经施工完成,充满设计、科技元素的现代建筑已露出雏形。短短一年时间,这样的变化速度实在是令人印象深刻!”一位北京国际设计周工作人员表示。

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建筑规模约1.77万平方米,地下一层6670平方米,地上三层1.1万平方米。其中,地下一层主要功能为地下车库及设备机房,地上三层主要功能为展厅、全球发布大厅、设计中心、艺术商店等。目前,永久会址外幕墙已开始龙骨安装,地下结构进入机电安装阶段,预计于10月下旬实现外立面亮相,今年年底前正式建成开放。

北京国际设计周自2009年创办以来,至今已经举办了12届,但每年展览结束后并没有留下有形的内容,每年的设计新品和历届精品也缺少集中展示的空间。永久会址的建成,将使上述问题迎刃而解。不仅如此,还可以利用永久会址的集聚效应,吸引国际顶尖设计机构进驻,打造国际设计中心。

朱毅介绍,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建成后,将集聚全球资源,平常时间开办常设展览,为设计师营造驻留空间,打造产业孵化器,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在设计周大型活动期间,整个永久会址将成为展览场地,举行各类艺术展览和其它临时性展览、会议、论坛、沙龙等各类设计活动。今后,这里作为发布和展示设计的舞台,将成为世界“流行趋势风向标”。“我们计划通过三年努力,参照意大利米兰设计博物馆的成功模式,逐步将其建设成为中国的设计博物馆。”

为古典设计技艺设传承基地

张家湾设计小镇不仅拥抱现代风格的设计机构,更关注高超的中国传统设计技艺。作为2021北京国际设计周分会场之一,位于张家湾设计小镇的东方艺珍北京传承基地近日也面向公众开放。市民到此不仅可以欣赏国家级非遗项目花丝镶嵌工艺美术作品,还可以亲身体验手工拉丝等传统技艺。

作为“燕京八绝”之一,花丝镶嵌技艺在通州传承已久,自1958年北京花丝镶嵌厂落户通州孔庙遗址,这门与金子打交道的技艺便与通州结下不解之缘。上世纪90年代,企业改制后更名为北京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保留了400余名技术骨干,并于2012年迁址张家湾。

此次开放的传承基地共布置了10个展示体验厅及1个直播基地,有全国工艺大师展示发布非遗工艺作品的产品发布厅,有展示花丝镶嵌精巧技艺的燕京八绝精品馆,还有大运河非遗文创传习所等等。这里还特别设置了一个区域,聘请20多位传承队伍技师到现场进行表演、教学、带徒,邀请市民上手体验。正是得益于张家湾设计小镇的崭新舞台,让花丝镶嵌这项古老的手工传统技艺得以更好地保护传承,重新绽放光彩。本报记者 孙云柯 摄影 唐建

责任编辑:李鹏飞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