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产业是一片浩瀚的天空

行业专家、企业代表论道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智能制造产业是一片浩瀚的天空

■AI+安防技术应用创新峰会。

“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当这句话已经开始从村镇小老板的口中蹦出来,类似到底要不要拥抱工业互联网的探讨,已经逐渐被究竟该如何更好拥抱所取代。而这也成为本届电博会软博会的重要作用之一,为青岛乃至山东企业搭建一个汲取智慧、问路未来的平台。

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智能化改造仍处于工业2.5到3.0阶段;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并不只是买来一堆机器人把人替换下来就“搞定”;如贴标、缠膜这样简单的重复劳动工序,在数字化改造过程中也需要大量创新支撑,孕育着巨大的智能制造产业创新空间……在本届电博会软博会上,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的发言和分享,不仅让参会企业有所收获,也给青岛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带来了一些启示。



■参会客商在了解企业互联网工业管理平台应用。

小企业缺自动化,大企业缺信息化

谈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业4.0被很多企业作为目标频频提及。究竟当下中国制造企业距离工业4.0有多远,怎样才能达成目标?

高工咨询副总经理兼高工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罗思娜表示,事实上,目前国内建设的智能工厂、灯塔工厂,水平最高的也只是达到工业3.5,而大部分则处于工业2.5到3.0之间。

“1.0是从手工化到机械化,2.0是机械化到电气化,3.0是模拟化到数字化。机械化到电气化大部分企业都在进展中,模拟化到数字化意味着企业越来越多用数字来呈现工作状态。4.0代表着高度的灵活性、个性化以及数字化。”罗思娜说。

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上的步伐差异巨大。大中小企业面临的当务之急不尽相同。

“目前小企业自动化水平不足,大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整体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非常低。”拥有多年为企业进行改造服务的经验,佛山凯硕精密模具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周比很多人的感受更加深刻。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这就好比盖一座摩天大楼,要一层一层慢慢往上盖。从终端生产设备的改造到网络平台的搭建,再到物流、供应链等各种各样软件系统的使用,最终实现整个工厂和企业的智能控制、管理和决策。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首当其冲的问题是改造和提升生产制造,以及如何衡量制造环节的智能化水平?

在罗思娜看来,自律能力、人机一体化、自组织与超柔性、学习能力与自我维护能力等是重要参照维度,“听上去像人体循环,但实际上,智能工厂就是像人一样,既能够思考也能够工作,是一个完善的闭环系统。”



■参会者在观看“Leader创新奖”作品展示。

工艺改造是核心

数字化转型让机器人替代了人工、电脑软件替代了记账本,但如果认为改造的核心就是买装备、买软件,那企业势必会走冤枉路。

“我们认为数字化、智能化有三个要素,工艺、装备、集成。工艺是核心,装备是在工艺基础之上通过定制化的机器人、夹具等对设备的智能化改造,集成则是囊括了精益生产、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和信息化等手段,打造接地气的数字化、智能化工厂。”李周说。

换句话说,任何一个环节的改造,需要的是行业专家的一整套方案,而不是简单地换上几台冷冰冰的机器。

美的,被公认为家电行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就在不久前,美的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公开表示,截至2021年7月,美的机器人使用密度已超过320台/万人。这一数据远远高于187台/万人的全国平均水平。但事实上,通过参会嘉宾的分享可以看到,美的的成功更多的是这一数字背后的工艺和流程变革。

李周所在的佛山凯硕精密模具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顺德,而美的正是它的大客户之一。“我们在给客户做改造时,会考虑工序要不要精简、如何实现精益制造和柔性生产。比如在进行某电饭煲产线改造时,一个很关键的动作就是从模具工艺入手,将以前十分复杂的3个工序融合成1个工序,模具、冲床都减少了,效果非常可观。”李周介绍。

这也从侧面上印证了一些软件企业的转型趋势。

青岛科美智能是一家专注于机器视觉的企业,简单说就是利用AI视觉技术给机器人装上眼睛和大脑。近两年来,工业互联网风口的来临给企业带来发展的巨大机遇。为抢抓窗口期,科美智能加快升级算法的同时,也布局硬件开发。“技术再好,如果不能与生产流程和工艺完美结合,也很难让用户感受到。自己开发知道哪个地方是‘卡点’要特别注意,哪个地方应该通过改善流程来规避使用不畅。”公司总经理矫若龙介绍。

产业跑得快,要靠龙头带

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巨大,也就意味着智能制造产业、工业互联网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罗思娜介绍,2012-2020年,智能制造产业规模经历了快速增长。2017年,产业规模约为1.8万亿,而到2020年就已经几乎翻番,达到3万亿,并且这种势头还在持续。用她的话说,智能制造产业是一片浩瀚的天空,任何一家企业哪怕只成为其中的一颗星星,都能获得巨大发展空间。

数据显示,2012年到202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由20.9万亿元增长到31.3万亿元,其中制造业增加值由16.98万亿元增长到26.6万亿元,占全球比重由22.5%提高到近30%。与此同时,我国工业拥有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是世界上工业体系最健全的国家。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40%以上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在庞大的制造业体系中,还有无数的创新和商业空间。比如此次参会的星派克集团,专注于包装自动化领域,不久前刚刚完成了某服务器生产企业的5G服务器产品包装全流程无人化改造订单。在泡沫夹包装、打绑带、人工缠膜等包装工序的难点上进行了大量创新。

青岛制造业基础雄厚,也有较好的软件产业基础。但在嘉宾看来,如果想要抓住此轮机遇,做大工业互联网产业,还要更好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更好带动自动化、软件等服务商发展壮大。

以工业机器人为例。经过培育,青岛已经初步形成了工业机器人产业集聚,拥有多家细分领域知名企业。如何进一步做大产业是未来的重要发展课题。罗思娜建议,企业应该首先立足本土,与青岛本地龙头企业加强合作,充分挖掘它们的需求,做深、做实,通过本土成功案例,将业务逐渐扩展至其他地区。而美的对佛山乃至整个广东智能制造企业发展的带动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首席记者/孙 欣   摄影/傅学军)

责任编辑:张慕鑫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