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制造:向“青岛智造”进阶的桥梁
一家家熟悉的制造业“老面孔”通过“制造+服务”“产品+服务”变身新物种,利润中心加速向“微笑曲线”前后两端延伸
近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示2021年最新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名单,青岛11家企业上榜。其中,既有来自家电、食品饮料、轨道交通装备等青岛传统优势产业领域的示范企业和项目,也有特色鲜明、能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示范平台。
这正是近年来青岛制造业持续向中高端迈进,努力由“青岛制造”向“青岛智造”进阶的缩影。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制造模式和产业形态,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发展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业企业利润中心向“微笑曲线”前后两端延伸,有效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青岛制造业历史悠久,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体系,传统优势产业根基深厚。近些年,面临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带来的转型升级压力,一家家拥有几十年甚至百余年历史的青岛制造业老面孔通过“制造+服务”“产品+服务”变身新物种,一个个哺育了青岛城市发展的老产业加速向新制造蜕变。青岛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疾行,还在加速催化更多变化发生。
与此同时,青岛也孕育了一批为服务型制造发展提供服务的产业平台,服务型制造生态愈加成型,为“十四五”期间青岛服务型制造发展水平的加快提升提供重要支撑。
截至目前,青岛累计有10家企业入选国家级服务型示范,居副省级城市前列;11家企业入选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28家企业入选市级示范。
“老制造”的新故事
一提到轮胎橡胶行业,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傻大黑粗”的工厂制造。如今,青岛企业的服务型制造转型正在颠覆人们的这种“刻板印象”。
在商用车轮胎上装上一枚芯片,双星不仅让轮胎变得“有智慧”,更在悄然改变着轮胎的销售方式。“后台可以实时掌握轮胎行驶里程和磨损程度,以此判断轮胎寿命。由此,双星正在将轮胎销售模式由一次销售转变为‘卖公里数’,将物流车队一次性购买轮胎转变为根据公里数分期支付轮胎费用。” 双星胎联网平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与客户的关系不再是一次性的买卖关系,企业找到了更多创造价值的机会。
据介绍,使用轮胎的物流企业不再需要配备采购、仓储、维修、救援等服务与管理人员,而是由双星提供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维保服务,其中包括大量的精细化创新型服务。比如智慧平台“胎联网”通过胎压、温度和磨损程度的实时监测,可实时掌控行驶过程中的异常数据,并通过手机端对物流车队司机发出警报。截至目前,双星胎联网平台已在山东、陕西、河北等多个省市推广应用,并在全国40多个城市配套设立标准化轮胎服务站,预计未来5年内,将为1万家物流公司和2000万个汽车轮位提供服务。
轮胎橡胶绝不是青岛传统优势产业奋力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唯一代表。在纺织机械行业,青岛企业正在远程运维服务上找寻发展新空间。
54岁的环球纺机,是国内知名的粗纱机生产制造企业。近年来,公司开发了基于云平台的智能控制粗纱机系统远程运维服务,能帮助客户实现主机设备、辅助设备、原材料、人员、成品等车间全部信息的在线监控和智能化管理、数据分析及远程诊断。
今年初,环球纺机更进一步,开启“环球智工厂”战略,从设备销售、提供远程运维服务再到提供纺织工厂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环球集团董事长管阳春表示,利用环球集团制造的智能物流系统无缝连接各工序的单机设备,实现纺纱工程连续化智能化生产,同时通过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帮助客户打造数字化虚拟工厂,实现管理智能化。
主营梳棉机和自动络筒机的青岛宏大纺机,是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纺机企业。在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远程运维平台和服务为企业带来了更强的竞争力。截至今年上半年,购买远程运维平台服务的客户已经是去年全年的两倍。
工业互联网催化加速“反应”
青岛制造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有着很深的工业互联网烙印。
行业公认,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是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重要力量,对加快制造业向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转型起到显著作用。与此同时,企业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在供应链内及供应链间实现服务化。
青岛,是最优秀的实践者之一。那些在服务型制造上率先蹚出路子的青岛企业,正是那些积极拥抱、大胆探索工业互联网应用的企业。
拥有全球“灯塔工厂”的海尔、青啤自不必说。双星是轮胎行业全流程工业4.0工厂的先行者,用数据打通了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胎联网“智慧云”平台入选工信部2020-2021年度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示范项目,是轮胎行业唯一;在纺织服装行业,在酷特智能的示范效应下,青岛企业是当之无愧的行业先行者,恒尼在内衣行业率先实现了个性化大规模定制……
如今,随着工业互联网在青岛加速铺开,越来越多企业在服务型制造转型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在智能电表领域深耕多年的乾程科技,入选2020年青岛市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近两年,通过工业互联网改造,乾程科技改变传统单一产品制造模式,通过打造产业链协同管理平台,实现了从客户需求确认到生产制造环节质量控制,再到产品交付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为客户提供一整套“产品+服务”过程管理。
“通过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产品信息实现互联互通,提高了销售、生产、开发、采购、外协、管理、产品品质信息追溯等各业务系统的响应速度,订单交货期由原来的15天缩短至7天,制造中心近两年人均生产效率提升100%,产品生产周期由3天缩短至10小时,运营成本降低25%,质量提升60%。”乾程科技智能工厂生产总监赵丰华表示。
平台构建丰盈生态
完善的服务型制造生态,离不开平台的支撑。
事实上,近年来很多制造业中小企业都有了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意识。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企业更加明晰通过服务投入和服务产出,增强竞争力的同时也能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但中小企业如何能快捷、低成本地实现目标? 答案就指向各类平台。
在青岛,各种各样的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截至目前,青岛已培育国家、省、市级示范平台23个。
由青岛容商天下自主开发、入选市级示范平台的工业互联网应用与服务集群,就是为企业提供信息增值服务的代表。平台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供求采购、交易担保、政策百科、会展服务、工业 App商店、营销推广、企业上云、智能制造、企业智能化测评等全方位、全时段个性化服务。
平台针对服装针织及OEM型企业的解决方案正在雪达集团推广应用,打造形成“衔接经销商和工厂、贯穿营销到生产全过程”的一种新型制造模式。截至目前,容商天下平台服务大厅拥有服务对象超过1.4万个,企业服务集群拥有各类工业产品超过1300万个,工业App商店拥有各类工业App近3000个,政策百科收录44156条。
生产性服务业的一组数据,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青岛服务型制造生态的日益丰盈。2020年,青岛市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087.5亿元,增长6.2%,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53.7%,增速分别高出服务业增加值和地区生产总值2.1和2.5个百分点。
“但也要看到,与南方一些城市相比,青岛制造业企业的服务收入占比还不够高,‘十四五’期间要继续加大服务型制造发展力度。”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更精准服务企业发展,今年上半年青岛首次建立了服务型制造企业监测库,首批388家规上企业入库,这些企业是青岛未来5年服务型制造发展的重要后备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首席记者 孙 欣)
责任编辑:张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