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0月5日讯 2021年的一天,家住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的崔西武起得特别早,81岁的他在侄子陪伴下,搭乘出租车跑了100多公里,先后到诸城市桃林镇上曹家沟村、西海岸新区大场镇两地,找到工人们还上当年欠下的工资。这一天,他终于把自己26年前欠下工人们的工钱全部还清,崔西武也被评为青岛市“诚实守信”文明市民。
崔西武的家中陈设很简单,都是老式家具。1995年,他自己带着工人们建起自住的二层小楼,周边的邻居、朋友们看到他家施工质量好,都来找他帮忙盖房子,崔西武也乐意帮忙,除了本村的工人们,他又从周边村找了些工人一起干。
“当年有些是工程干完了,尾款结不了,一户剩下几百元或一千元左右,总共欠了工人们大约1万元。”崔西武说,当时自己家里也没有多余的钱,后来自己身体也出了问题,这笔账就拖了下去。此后的崔西武开始了打工维持生计的日子,他陆续在学校干过保洁、在园林公司当过小工、还曾开过小商店……日子一天天、一年年地过去,崔西武虽然日子过得始终不宽裕,但一直记着这笔钱,从日常生活中省吃俭用“抠”出钱来攒着。
这天,诸城市桃林镇上曹家沟村的赵连光正地里忙农活时,收到妻子打来的电话:“家里来客人了,说是来还钱的。”赵连光有些懵,骑上电动车往回赶,路上同村村民也告诉他,有个坐着轮椅的老人在村口打听他家。“这不是崔老板吗?20多年没见,但你气质没变,我一下就认出你了。”一番寒暄后赵连光才明白,崔西武是来找当年跟着他干活的18名工人,送26年前欠下的工费尾款。村民解素合回忆,当年大家被崔西武安排做工程,那时没有机械化作业手段,楼板都是人工扛上去的,大家伙也干得热火朝天。“因为崔老板待我们好,饭都是管饱,记工分很公平。”解素合说,“当时大家都很信服崔老板,谁家里有困难要用钱,去找崔老板提前支取一点,他也很痛快。”
“只是没想到,崔老板突然没钱发工费了,我也是后来了解到,很多上家都欠着他的工程尾款不给。”赵连光说,当时崔西武跟大家解释他暂时遇到困难,等有钱后就会给大家发,并且给每个人算好账、打了欠条。
崔西武的《工资账》里不仅记录着账目,更记载着“诚信”二字。拖欠工费的名单里共有18人,其中有5人先后去世了,崔西武走的时候请赵连光把这些钱转交给5人的子女。看着拄着拐杖,步履蹒跚走向轮椅,被推着上出租车的崔西武,赵连光等几名村里人的眼眶湿润了。“希望大家别怪我现在才还钱。”崔西武说,当年他曾尝试打官司讨要尾款却没有结果,最终也不得不放弃。
“老乡们虽然这些年没来找我要钱,但我知道自己必须还,哪怕钱不够,也得多少给人家一些弥补。”崔西武说,他和老伴精打细算过着日子,期间也断断续续地还了一些钱,“今年还完账,手头终于能宽裕一些了。”(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余博)
责任编辑: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