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防汛故事 | 被洪峰“冲走”的假期

田长友本打算陪着家人过个舒服的国庆假期。然而这一切,却被一场不期而至的秋汛冲走了。

受降雨天气影响,国庆假期,黄河下游形成秋汛洪峰。10月1日8时,山东东营利津水文站流量达4700立方米/秒,刷新近33年来黄河最大洪峰流量。10月4日14时,利津水文站监测流量达到5010立方米/秒,再度刷新黄河最大洪峰流量。

国庆假期第四天,作为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第一批防汛应急队伍的一员,田长友参与到黄河防汛工作中。

7时20分,他和同事赶到孤岛采油厂采油管理八区注采804站。原本宁静的小院,此时已经聚满了人。田长友在人群里看到很多其他管理区的同事们。

从注采804站到黄河“清三控导”不到3公里,唯一通往黄河滩区的路,是一条蜿蜒曲折的土路,宽度只能容下一辆车通行。前一天的大雨,让这条原本就不好走的路变得更加泥泞不堪,只有四驱车方能通过。

黄河自1976年改走清水沟流路,多年来为了稳定黄河流路,人为在黄河下游多个点设置控导工程固定河槽,“清三控导”就是其中之一。

顶着六七级大风,田长友和队员全副武装,乘坐抢险车,一路颠簸来到河边。昔日宁静的黄河像发脾气的孩子一般,不断涌起大浪撞向堤坝。湍急翻滚的黄河水携带着泥沙,咆哮着从人们面前流过,仿佛要吞噬一切,部分河段,河水已经漫滩。一不小心就踩进泥里,雨鞋需费力才能抬起。

记者在清三控导工程看到,十几台挖掘机正在紧张施工。铲土、装沙袋、筑堤坝,数百名员工在河边不断重复着这些动作。田长友也加入到防汛工作中,给“清三控导”附近的围堰进行加高加固,确保防汛堤坝安全。

胜利油田有8家单位的生产区域位于黄河滩区内,涉及油水井上千口。他们第一时间启动黄河防汛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对黄河滩区内的油井、生产管线等薄弱环节采取加固措施。

同样放弃休假的,还有孤岛采油厂采油管理八区经理刘卫东。管理八区804站和另外一个注采站,距离黄河岸边较近,也是此次黄河防汛重要的防守要塞。

随着黄河流量持续加大,从9月30日开始,刘卫东就一直在两个注采站轮流蹲守,组织人员巡堤查险、抢护施工。两个注采站直线距离只有二百多米,汛期来临后,浮桥被拆除,原本只需要十几分钟的路程,如今需要绕行一个多小时。

考虑到持续加大的黄河流量,对控导工程可能带来的险情,10月4日,孤岛厂加强力量,从全厂调派人员,对3000余米围堰进行二次加高加固。

尽管是阴天,但田长友们的衣服还是很快湿透。在黄河边上奋战了3个半小时后,一身疲惫的田长友回到营地,和第二批队员进行了换防,留在原地继续待命。

假期虽然被洪水冲走,但他觉得这个国庆过得值了。清三控导北边的黄河大堤外,管理区的几十口油井,生产一如寻常。截至发稿时,胜利油田无油水井因此次洪峰受到影响。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徐永国 于佳 报道)

责任编辑:岳文燕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