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突破!青岛一举斩获3个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质量(杭州)大会上,第四届中国质量奖评选结果正式揭晓,共有9家组织和1名个人获得中国质量奖,80家组织和9名个人获得提名奖,其中青岛啤酒、中车四方和青岛超银中学3家组织荣获第四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设立于2012年的中国质量奖,是目前我国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分为“中国质量奖”和“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它与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原欧洲质量奖)并称为“全球基于卓越绩效模式的三大质量奖”。

大奖的分量沉甸甸。本次评选活动中,山东共有8家组织荣获提名奖,其中青岛就占了3家,获奖数量居全省第一,并且在组织申报、获奖数量、授奖领域等多个方面均实现新突破,获奖数量为历年之最,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首届中国质量奖就由海尔集团斩获,海信集团获得提名奖。第二届和第三届,青岛均获得2个提名奖。截至目前,青岛获得中国质量奖1个,中国质量提名奖8个(次),获奖数量高居全省地市榜首。其中海信集团、青岛啤酒、中车四方均两次获得提名奖。

质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青岛一向有着重质量、讲品质的传承和底蕴,对质量的追求,培育了青岛的城市品牌,塑造了青岛的城市品位,使青岛显现出独有的城市品格。正如一个国家要有自己的民族精神一样,一个崇尚质量的城市同样要有自己坚持的质量精神。

青岛屡获质量大奖的“秘诀”,在于多年坚持以“质量强市”战略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首批“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青岛把质量强市作为城市发展的重大长远战略,以质量促发展、以质量促转型,在质量治理、质量提升、质量共治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青岛质量”不断达到新高度,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质量支撑。

01、基因深种,青岛有着良好的质量发展底蕴

质量故事,青岛谱写。

青岛有着良好的质量发展基础和深厚的质量文化底蕴。

40多年前,青岛啤酒发生“毛刷事件”,经过停产整顿后的青岛啤酒恢复生产,“确立了质量第一、卫生第一”的治厂方针,并将恢复生产的4月10日作为“提高质量纪念日”以示警钟长鸣。如今的青岛啤酒已成了代表中国、青岛在国际上的一张名片。

30多年前,青岛海尔砸向不合格冰箱的铁锤,引发全国关于质量问题的大讨论,让质量问题逐渐深入人心。如今的海尔,已经成长为一家具有卓越经营业绩和品牌国际影响力的世界家电巨头。

青岛的改革发展史,也是一部质量发展史。青岛啤酒质量月、海尔砸冰箱事件为很多青岛企业敲响了警钟,质量基因从一开就被深深植入了企业的灵魂。

如今,严品控、重品质、立品牌,日益成为青岛企业发展的信条和前进的方向。白色家电巨头海尔海信、百年轨道车企中车四方、中国酒类明星青岛啤酒,无一不是秉持着以质量打天下、以品牌行天下的经营理念,立信中国、走向世界,最终成为各自行业的“领头羊”,充分享受了质量和品牌发展的丰硕成果。

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立身之本,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最终推动高质量发展,对于重塑青岛制造业发展优势来说,是一次又一次“质”的飞跃。

梳理历届获得中国质量奖的青岛企业,不难发现,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制造业企业。从海尔集团到海信集团,从青岛啤酒到中车四方,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再到中国质造,不断发力制造业转型升级,从而擦亮青岛制造“金字招牌”,青岛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清晰。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中国质量奖评选中,青岛超银中学作为教育机构的杰出代表“异军突起”,首次突破了以往青岛只有制造业“大块头”企业获奖的传统局面,也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初中学校。

在企业对质量管理孜孜以求的同时,青岛市委市政府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注重引导企业走质量发展之路。上世界80年代,青岛在全国较早开展了培育工业名优产品、争创“青岛金花”活动。上世纪90年代,青岛着力发展品牌经济、打造品牌城市,催生了一大批品牌企业。进入新世纪,青岛深入实施质量兴市、质量强市战略,把自主创新和品牌经济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以质量带动品牌、以品牌振兴产业、以产业促进发展的品牌城市之路。

“品牌之都”“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等荣耀傍身。青岛,这座城市的质量精神在润物无声中孕育绽放。

40多年的生动实践,让青岛社会各界普遍达成共识:质量凝结着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实力、素质、精神和希望,追求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富国之本、强国之策。   

02、质量强市,以“大质量”思维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质量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对青岛而言,更是凝聚着城市的内涵价值,是城市的良心和担当,决定着城市的发展未来。

事实上,质量和品牌已成为青岛发展最亮眼的名片,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生动力。近年来,青岛以“大质量”思维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质量强市、品牌强市和“标准化+”战略,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人无信不立,品无质不成。青岛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去年以来,由市市场监管局参与或主导制定的《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快以品牌建设引领青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相继印发实施,将质量和品牌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致力于提升质量水平、激活品牌活力,共同引领青岛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刚刚过去的“全国质量月”,青岛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了2020年全市质量成果,其中产品质量持续提高,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连续5年持续稳定在97%以上的较高水平,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99%、药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100%。

品牌建设富有成效。即墨区、西海岸新区、莱西市入选全国消费品工业“三品”( 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示范城市;高速列车研发制造产业、家电电子及船舶产业、海藻生物产业获批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68个、山东名牌产品700个、山东省服务名牌256个,品牌总量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质量支撑更加有力。主导或参与147项国际标准、1300余项国家标准,发布电冰柜、激光电视等13类青岛先进性标准,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0.5件。企业质量认证覆盖率、国家级标准化示范项目、有效注册商标总量等指标全部位居全省第一。

对老百姓而言,质量就是柴米油盐、衣食住行,质量就是老百姓的生活。对执政者而言,质量是最大的民生,发展质量终极目标是民生幸福。

多年来,青岛坚持用质量的标杆衡量各领域的发展成效,用质量的内涵谋划各领域的协同发展,质量观念已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质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需要全市上下齐抓共管、各行各业共同努力。可以明显感受到的是,由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形成的质量共治氛围愈发浓烈,成为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2020年全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90.30,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全国领先。青岛在全国100个大中城市消费环境排名中跃升至第3位,位列全省第一。区域品牌发展指数达到91.03,逐步形成有影响力的质量文化,用质量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03、补短扬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质量新高地

青岛的发展在质量,青岛的未来在质量。

2015年,青岛获评“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但青岛有着更高远的追求,这种紧迫感,一方面源于城市能级跃升的内生动力需求;另一方面也是迈入新发展阶段,外部更强大对手和更激烈环境倒逼下的必然抉择。

对标先进城市,放眼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全市质量工作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差距。质量竞争力不够强,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有关机构测评,去年青岛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90.3,与上海(95.78)、深圳(92.8)等城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中国品牌500强中,青岛入选品牌数量18个,仅为上海的43%、北京的21%。质量治理体系和基础工作还有差距,标准引领能力还不够强。对这些短板和不足,还需下大力气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补齐。

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市质量工作会议提出,要全面落实“质量第一”理念,发挥质量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战略性、基础性、支撑性作用,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以质量提升行动为抓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抓好服务质量提质增效,努力建设精品工程,全面提高各行各业质量水平。

如何补短扬长,青岛目标明确,步伐铿锵有力。

在产品质量方面,关键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标准,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断提升产品的内在质量、外在品质。

服务质量方面,重点是提质增效。要结合“放管服”改革和高效青岛建设,使青岛公共服务质量有一个大的提升。

品牌是质量的标志,体现了产品竞争力,也是城市形象名片。当今世界,发达国家20%的强势品牌,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国际市场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品牌的竞争。   

青岛要把品牌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实现品牌引领新突破。发挥好知名品牌的引领带动作用,开展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行动,实施“品牌伙伴成长计划”,支持全市企业建立品牌培育管理体系,争取培育一批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品牌。

标准决定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青岛将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将标准化贯穿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以标准带动城市发展上水平、创一流。

风正扬帆正当时。在新形势下,青岛质量事业正积极融入国家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大局,严守质量理念,严把质量操守,深耕质量发展之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质量新高地。

作者 | 吴帅   编辑 | 疾风

往期精彩内容正在开发,欢迎关注!如果您有意见建议,欢迎发送邮件至qbguanxiangshan@163.com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