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阴雨影响“三秋”生产怎么办?抢排积水加快进度,晚播小麦用“四补”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0月8日讯 9月以来我市出现多轮降雨天气,造成土壤过湿、局部农田积水、机械无法下地作业,对“三秋”生产带来不利影响,目前玉米收获进度缓慢,小麦播种期推迟。为科学防灾减灾,加快秋收秋种进度,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今天召开“三秋”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技术应对会商会,分析当前生产形势,研究并提出农业生产技术应对措施。

今日是 “寒露”,正是小麦播种的最佳时期和关键时期。针对当前气象条件和生产形势,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今日印发《全市秋收秋种抗湿应变管理技术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秋季作物收获和晚播小麦生产技术。

根据《指导意见》,秋收秋种抗湿应变首先要多措并举,抢排积水开沟散墒。对积水地块,要动员各方力量,通过挖沟、通渠、抽水等多种措施,尽快排除积水。对田间没有积水但土壤湿度过大地块,要通过开挖深沟,沥出耕层滞水,促进透气晾墒,为农机尽快进地作业争取时间。

其次,全力以赴,做好前茬作物收获。要抓紧动员农户和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因地因情做好前茬作物收获。对土壤过湿地块,要组织履带式联合收割机或改进的适宜机械进行抢收;对因积水严重机械无法下田的地块,要组织动员人工收获,确保应收尽收快收。在加快玉米、花生、甘薯等前茬作物收获进度的同时,还要注意及时做好晾晒,防止霉变腐烂。

第三,分类指导,保证小麦播种质量。针对当前土壤湿粘、整地困难的生产实际,今年小麦播种要坚持“播期服从墒情、播量服从播期”的原则,即使推迟播期也要保证整地和播种质量,打好小麦苗全、苗齐、苗匀、苗壮基础。在此过程中,要做到科学处理玉米秸秆、整地晾田适墒播种、适当晚播加大播量以及早抓田管早防病虫。

在抢抓农时的前提下,坚持播期服从墒情,当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时播种,切实做到适墒播种;坚持播期服从播种质量,努力做到精细整地和精量播种,确保小麦一播全苗壮苗。受玉米收获期和整地推迟影响,今年我市小麦集中播种期要比常年偏晚。小麦播种要坚持播量服从播期,根据播期确定基本苗,同时受整地质量影响,小麦要适当加大播量。

对因各种原因无法做到适期播种的地块,采用以“四补”为主要内容的晚播小麦生产技术。一是增加播量,以密补晚。10月15日至10月25日播种的小麦,一般在每亩18万基本苗的基础上每晚播一天增加1万基本苗;10月25日至11月25日播种的小麦,实行独杆栽培,靠籽保苗,靠苗保穗,根据播期早晚,一般每亩30至40万基本苗。二是科学施肥,以肥补晚。应在播种前增施肥料,尤其在严重缺磷的地块,重施磷肥对促进晚茬小麦早发根、早分蘖具有显著效果。坚持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配合,一般每亩施用纯氮12至14公斤,磷6至8公斤,钾5至8公斤,缺少中、微量元素的地块,要注意补施硅肥、锌肥、硼肥等。播种时适量施用种肥。三是提高质量,以好补晚。做到精细整地,适墒下种;适当浅播,促苗齐苗匀;缩小行距,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四是加强管理,以管补晚。小麦出苗后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对于有缺苗断垄地块,要尽早进行补种。晚播小麦冬前积温不足,田间管理要以促为主,重视镇压划锄,狠抓起身期的肥水管理,浇好孕穗、灌浆水。

第四,科学利用冬春闲田,试种小黑麦、黑麦等饲用作物。今年秋季阴雨天气多,对玉米青贮造成了不利影响。为缓解青贮饲料短缺问题,建议有条件的农户利用冬春闲田试种小黑麦、黑麦等饲用作物,亦可在明年早春顶凌播种豌豆、油菜等耐寒作物。

据悉,我市每年有100万亩以上种植花生、甘薯等春播作物的农田,由于冬春季节(每年10月至翌年5月)一直没有合适作物可种,造成了光温资源浪费。小黑麦、黑麦具有抗寒、抗旱、抗病、适应性广、生物产量高和营养品质好等特性,可在冬春季节为畜牧养殖提供新鲜饲草。近年来,我市引导鼓励胶州、莱西等地牛羊养殖大户利用冬闲田引种小黑麦、黑麦等饲用作物,试验推广小黑麦-花生等新型种植模式。小黑麦、黑麦于5月下旬收获后,可接茬种植花生、甘薯等作物,使我市花生、甘薯种植由“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实现冬春增绿、稳粮(油)增效。(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凯)

责任编辑:岳文燕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