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果树,核桃营养丰富,食用核桃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而文玩核桃在把玩中还能健身,修身养性。胶州市胶莱街道办吴家庄村新型农民吴占嘉,11年前从种植薄壳核桃开始,开发核桃深加工,效益一直可观。随后吴占嘉乘势而上,引种30多种文玩核桃,建起核桃文化艺术博物馆,发展核桃文旅产业,因地制宜开展研学旅行,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核桃大丰收腰包鼓起来
记者来到胶州吴家核桃种植基地看到,工人正在忙着将核桃去青皮,去完青皮后进行烘干,吴占嘉在一旁催促工人加快速度。。“大家挑仔细点,有坏果千万别装袋啊!”吴占嘉一边忙碌着,一边不忘提醒工人注意果品质量。据吴占嘉回忆,早年他成立了一家皮衣厂,生意很好。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俄罗斯考察的时候看到了大片的生态林,感到非常震撼,他立刻想到了家乡,于是毅然决定回家创业。
“今年核桃产量还可以,虽然今年雨水较多,对核桃生长有很多影响,好在及时排涝,后期林间管理下功夫,产量大致与去年持平。”吴占嘉说,2010年春,胶州市因地制宜大力推广种植纸皮核桃。这一政策,让准备二次创业的他如沐春风。在农业部门、科研院校的帮助支持下,经过多年精心培育和管理,他的核桃基地年产出核桃干果3万多斤,每斤卖到25元,基地林间套种核桃苗2万株,每年毛收入加起来至少100多万元。另外,百亩文玩核桃园先后引进“狮子头”、“四座楼”等品种30余种,预计能收获文玩核桃3000余对,收入在30余万元。
延伸产业链带村民致富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叫富。”吴占嘉说,创业成功后,他不忘带领乡亲们一起创业的初衷。他组织100多户农民成立核桃种植合作社,向农民传授种植嫁接技术,现已发展核桃种植2600亩,年产值达1875万元。为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帮助农民增收,他带领农户对核桃进行深加工,打造本土品牌核桃油,非常受当地市民青睐,也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最近5年间,吴占嘉通过创立农民田间学校,并聘请核桃种植专家到田间地头给农民上课,不仅提升了农民的技能水平,也帮助农民更好的致富。吴家核桃专业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林业示范社、山东省十佳观光果园、山东省农业合作社示范社、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青岛市乡村旅游特色点、青岛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单位和青岛市林业专业合作社市级示范社等多个荣誉。此外,每年收获季节,核桃园还能解决五六十人的就业问题。
开展特色研学备受青睐
“2015年,我有幸参加了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学习。这次学习让我意识到,仅靠种植核桃带领乡亲们致富是远远不够的。”吴占嘉说,为宣传胶州的文玩核桃文化,他创办了山东首家核桃文化艺术博物馆,并开设农家宴,大力打造文旅结合的田园综合体。在胶州市农业农村局、市总工会和当地街道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已连续举办五届核桃旅游文化节,极大的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从2019年开始,我们核桃基地相关号召,开展青少年校外实践活动,聘请专业的研学导师设计课程,令前来研学的孩子们收获满满。”吴占嘉说,目前,核桃基地占地面积约300余亩,吴家核桃园先后被评为胶州市青少年校外社会实践基地、青岛市未成年人“社会课堂”和“行走齐鲁”资源单位等。在胶州教体局相关业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基地开展的拓展训练、植物种植、非遗技艺体验等研学活动,为岛城中小学师生提供一个环境设施好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下一步,基地将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团队协作等方式,加强对研学实践课程目标的制订、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评价和系统执行等方面的培训,定期组织交流研讨,不断提高课程质量及实施水平。(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马丙政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