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2020年7月15日特1版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青岛主持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并视察山东、视察青岛,要求青岛“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肩负重任的青岛,要如何改变现状,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非常之时要有非常之举。站在发展关键节点,青岛开启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对标和追赶——“学深圳、赶深圳”,凝聚起了全市上下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干劲儿。
去年以来,青岛加快以新基建、新技术为制造业赋能,以获批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为契机,集聚人工智能骨干企业近100家,推动华为、商汤科技、科大讯飞等15家头部企业在青岛成立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并开展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创业培训。连续两年举办全球创投风投大会,推出了国内最有感召力的“创投风投十条”,建设全球创投风投中心,青岛成为世界创投风投关注的新热点。
去年以来,青岛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发起了经略海洋、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国际时尚城建设等15个攻势,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6%,达到近七年来的最高峰,创全国35个大中城市第一位。特别是工业投资增长达到了20.2%,这是多年未见的气象。今年1至5月,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工业投资仍保持了20.5%的增速。
自正式提出以来,510天的“学深圳、赶深圳”为城市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城市能级大幅跃升。
取势
跟最好的比,向最好的学
国家战略叠加,让青岛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建设上合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等国之重任,打造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打造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融入和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要求青岛校准发展坐标,实现更大作为。
向强者看齐,向强者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大势,推动城市更快发展。处在亟待突破瓶颈的当口,青岛曾不止一次向先进城市学习取经,一次次抓住历史性机遇,推动改革开放不断迈上新台阶。
青岛与深圳,一个位于黄海之滨,一个身处南海之畔;一个是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一个是身处广东的全国首个经济特区。两个城市同为沿海开放城市、计划单列市,但发展质量效益却有不小的差距。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乘改革开放东风,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创造了很多引领性、开拓性、示范性的宝贵经验。
跟最好的比、向最好的学,才能变得更好。青岛与深圳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当前的发展大势下,最好的标杆和榜样就是深圳。
去年2月,在青岛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上,“学深圳、赶深圳”的目标正式提出。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区市各部门与深圳全面对标,学习深圳的营商环境、制度创新、政务服务等,明确“在政务服务方面,深圳能做到的,青岛都要做到。”
围绕“放大坐标找不足,提高标准找差距”,去年3月下旬,青岛市党政考察团赴深圳考察学习并明确提出,要瞄准“领头雁”“排头兵”,全面深入地学习深圳的发展境界、发展质量、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对外开放、营商环境,把真经取到手。最重要的是,要学习深圳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不动摇、不停步。
“学深圳、赶深圳”,青岛用最简洁明晰的语言传递出“青岛的愿景是什么、青岛要干什么、青岛的状态是什么、青岛的发展路径是什么”,掀起了崭新的发展势头,城市面貌为之一新。明确目标任务之后,各项行动迅速展开。
明道
深化市场化、法治化改革
深圳是出经验的地方,有很多东西可以学习。通过对标,青岛提出学习深圳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坚持深化市场化、法治化改革。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使运用市场化手段成为思维习惯,凡是能交给市场的都交给市场,强化平台思维,以市场力量整合资源。青岛通过“学深圳、赶深圳”,深刻领悟深圳发展中市场化蕴含的内在逻辑,将其转化为推动青岛新一轮发展的崭新动力。
法治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地方是否具备充分的市场经济环境最主要的指标。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就必须用法治来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规则,打造最优发展环境。青岛通过“学深圳、赶深圳”,加快推进制度创新释放更多红利,下大力气治理“权力的傲慢”,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学深圳、赶深圳”,关键是“学深圳人、赶深圳人”。为大力培养和使用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的干部,去年开始,青岛大批量选派干部到深圳体悟实训,开创了干部培养新模式。时至今日,青岛已派出3批457名干部到深圳学习取经、感悟提升。
学习如何最大程度运用市场,真正厘清什么是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如何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学习深圳打造法治环境,强化政府法人主体意识和契约精神,用机制创新倒逼政府兑现政策、落实政策;体悟专业化和开放型的意识,以平台思维和生态思维指导工作、谋划城市发展。在深圳实地体悟实训,锤炼“三化一型”素质能力,让青岛干部对市场化、法治化的认识更加深刻。
推行24小时自助终端服务机,打造7X24小时政务服务;建设青年驿站,打造好人才留青第一站;充分探讨“飞地招商”模式,做大“飞地经济”规模;更好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支持科技产业加速发展……体悟实训干部们将在深圳的感悟和观察提炼总结,形成意见建议,为青岛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提供了深圳经验的细节。
“学深圳、赶深圳”以来,青岛各部门、各区市与深圳全面对标,学习深圳的营商环境、制度创新、政务服务,进行自我审视,列出“对标清单”,提出“学赶”目标,越来越多的“深圳经验”开始化为“青岛实践”,汇聚起城市发展的澎湃能量。
优术
激发市场活力,培育“热带雨林”
“学深圳、赶深圳”提出后不久,青岛市党政考察团到深圳考察学习,并举行 “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介会。正是在这次推介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清宪向广大企业家发出“一起携手努力搞活青岛这座城”的邀请,并提出“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
围绕营造让企业家感到舒服的营商环境,青岛推进实施了在17个经济部门设置市场配置促进处、公共政策制定公开答辩、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督促惠企政策落实等一系列创新举措,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服务型、效率型“三化三型”政务服务环境。
“在政务服务方面,凡是深圳能做到的,青岛都要做到。”青岛聚焦有效利用市场机制、提高政府效率,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坚持不懈深化市场化法治化改革,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一系列市场化改革举措的陆续推出,使要素流动渠道更加畅通,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加彰显。
聚焦优化企业发展法治环境,创新惠企政策落实机制,采取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方式,督促政府部门依法履行职责。青岛明确提出“新官不理旧账是法盲”,大力推进党政群机关履约专项清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由2018年的32%提高到2019年的100%。
发展企业、尊重企业、服务企业,读懂企业、读懂企业家。青岛开始真正站在企业的角度出政策、想问题,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壮大发展民营经济,加大对高成长性企业的扶持力度。去年以来,青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和企业家站“C位”,激发了企业家投资青岛的热情。
秉承市场的逻辑,依托资本的力量,青岛在不断深化市场化、法治化改革的路途上一路迈进。今天,“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已成为对市场、对企业家最有力的感召和最闪亮的城市名片,“来青岛发展就是站在中国更高水平开放发展的新风口”成为国内外企业家的广泛共识。2019年,青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6%,比上年提升13.7个百分点,列全国35个大中城市第一位,成为企业家最钟情的投资目的地之一。
随着“学深圳、赶深圳”不断走向深入,青岛的各个领域和行业活力进一步迸发,城市发展热度明显提升。以“学深圳、赶深圳”为起点,青岛焕发新气象,展现新生态,成为城市中的独角兽,成为成全四海不畏风险的智者成长成功的热带雨林。
青岛日报2020年7月15日特2、特3版
“南深圳、北青岛”,吹响奋进的号角
在全国百舸争流的城市发展格局中,青岛发展正面临着全新挑战。“学深圳、赶深圳”,是青岛对城市发展逻辑的提升和重塑。
面对城市发展前所未有的“新风口”,青岛以“学深圳、赶深圳”为共同意志、统一行动, 学习深圳的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素质能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服务型、效率型的政务服务,城市精神面貌为之一新。
深圳政府被誉为“空气政府”:企业需要的时候政府是“氧气”——有求必应;企业不需要的时候政府是“空气”——无事不扰。“在政务服务方面,深圳能做到的,青岛都要做到!”青岛学习借鉴深圳经验做法,全力营造让企业家感到舒服的营商环境,投资环境优化升级。
正因如此,过去一年,越来越多的人将青岛与深圳相提并论。2019年7月24日,中央深改委会议一举出台11个方案,并且提及了两个城市在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试点规划,这两个城市正是青岛和深圳。其中,深圳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
国家战略层面的这次同框,让“南深圳、北青岛”引起了高度关注。“学深圳、赶深圳”,青岛正迎来更大的收获。
能交给市场的都交给市场
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去年以来,青岛通过“学深圳、赶深圳”,深刻领悟深圳发展中市场化蕴含的内在逻辑,将其转化为推动青岛新一轮发展的崭新动力。
青岛借机构改革之机,把市场化作为机构设置的重要理念,在与市场关联度高的17个经济部门设立市场配置促进处,大刀阔斧地冲破行政化禁锢,研究和推进本领域的市场化。各市场配置促进处处长多数为部门原总工程师或原核心业务处室负责人。各处室立足本部门的职能定位,都拟订了较为详实的工作方案,以核心业务为突破口,积极探索运用市场机制调节经济活动。
将市场化改革作为深化功能区改革的重要方向,搞活体制机制,不断激活功能区体制创新的制度优势。青岛拿出青岛高新区、青岛蓝谷、青岛金家岭金融聚集区、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等功能区先行先试,管委会不明确机构规格,也不明确行政级别,现有班子“全体起立、重新上岗”。试点功能区坚持小管委、大公司,打破身份、编制、级别,实行竞争性机制、企业化管理,改革后,根据各功能区的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发展阶段等,科学界定了主导产业。
青岛制定产业政策的逻辑正在转变。2019年9月的青岛企业家暨“双招双引”大会上,《百家企业发展创意方案汇编》亮相。青岛支持头部企业或行业协会根据产业发展实际和需求,把全国范围内最好的政策拿来对照,企业想发展什么、为什么要发展这个、发展成多大、让市委市政府怎么支持,这些都写进方案里,形成政策方案初稿,由政府进行论证。可行的,政府提供服务,成全企业的创意。
青岛持续鼓励企业家提出打造平台、整合资源、做大做强做成产业集群的好创意,政府来论证企业家的创意,成全企业家的创新,重点培育和打造一批销售收入100亿、500亿、1000亿企业和1000亿、5000亿产业集群。
从2020年开始,青岛计划将每年的11月1日定为“青岛企业家日”,将11月第1周定为“青岛企业家宣传周”,每半年召开一次企业家座谈会,每年召开一次企业家大会,大张旗鼓地表彰优秀企业家……在“学深圳、赶深圳”的过程中,青岛已经慢慢将市场化思维融入血液。
过去一年,市场化不断深入城市发展肌理,成效也格外明显。这一年,华为、科大讯飞、商汤科技、恒大、启迪控股、正和岛、创业黑马等企业或平台接踵而至,成为青岛“合伙人”;青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6%,比上年提升13.7个百分点,增速创近七年新高;民间投资增长达到20.9%,同比提升了13.8个百分点。
坚持市场化改革,尊重企业创意创新,青岛构建适合产业发展良好生态的步伐不断加快。“青岛正成为全球企业家最舒服、最放心、最安心,能够释放激情把梦想变成现实的地方。”正和岛创始人刘东华说。
一切按规矩办事
法治是最大的营商环境,法治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地方是否具备充分的市场经济环境最主要的指标。2019年以来,青岛不断提升法治化水平,从“民告官,官要应诉”到“五让五不让”,从集中清理“新官不理旧账”到政府购买法律服务,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回望深圳的法治化之路,其中一条重要的启示就是在法治的引领下进行制度创新,最大程度提供有效制度供给,释放制度红利。青岛把15个攻势作为改革的主战场,从“顶层设计”上加快推进制度创新。去年,青岛明确提出要在全市发起海洋攻势、“双招双引”攻势等15个攻势。在法治引领下进行制度创新,释放出了更多“制度供给红利”。
现代法治的核心是用法律规范公共权力,就是强化政府法人主体意识和契约精神,敬畏法律,尊重规则,实现人人平等依法办事,形成可预期可信赖的制度环境。
青岛开始下大力气治理“权力的傲慢”。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个月,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仅为37.46%。从当年下半年开始逐月上升——7月为68.42%,8月为85.91%,9月为97.37%,10月达到100%。
今年3月27日,青岛出台《关于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在行政诉讼中出庭、出声、出解、出治的实施意见》,不仅要求行政机关负责人必须出庭,出庭应诉率达到100%,还规定行政机关负责人要充分做好应诉各项准备工作,不得出现“出庭不出声”“答非所问”“问多答少”等现象;要全程参与行政诉讼案件处理的各个环节,通过讲方法、想办法、出解法,最大限度提高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的成功率。
与此同时,集中清理“新官不理旧账”问题也在岛城轰轰烈烈地展开。去年,青岛通过集中开展党政群机关履约专项清理工作,排查出未履约问题408个,374个已处理完毕或进入法律程序,占91.7%,其余正在积极推进。
“在政务服务方面,深圳能做到的,青岛都要做到!”这是宣言,更是承诺,也是衡量青岛市场化、法治化进程的尺子。
同样是在3月27日,青岛向社会发布《关于发挥政法职能作用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服务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共分五个部分、17条惠企措施,提出“让企业家暖心,不让企业家寒心”“让企业家安心,不让企业家忧心”“让企业家舒心,不让企业家烦心”“让企业家省心,不让企业家闹心”“让企业家放心,不让企业家担心”,通过发挥政法职能作用,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最大限度让企业家舒服。
去年,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一次性得到了政府兑现的自2016年以来累计拖欠的各类政策性资金3000多万元。明月海藻集团董事长张国防说,“政府出钱请律师,代表企业和政府谈判,这放在过去确实是想都不敢想的。”
为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青岛研究制定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试验区、打造一流数字政府、深化商事主体退出机制改革、打造信用建设示范城市、建立更加规范的涉企执法制度、优化政策执行环境等意见,制度建设不断健全,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赴深圳体悟实训期间,体悟实训干部对深圳人的专业精神印象深刻。“与深圳政府工作人员、企业家交谈,能明显感觉到他们的专业素养之高。不研究不学习,很难跟他们有深入的对话。”体悟实训干部董强说。青岛要建立的市场化,是打破以往思维桎梏,把能交给市场的都交给市场。这其中,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非常重要。
商协会是架起政府宏观和企业微观的桥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商协会越活跃,意味着一个地方的经济越活跃。
深圳拥有大量专业化的行业协会组织,充分发挥了政府企业润滑剂、黏合剂和催化剂的作用。反观青岛的行业协会组织,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小而散”“官员化”“二政府化”等色彩,而且仅能发挥简单的联络联谊作用,作为行业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独立性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参与政府事务、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都非常薄弱。
在“学深圳、赶深圳”过程中,青岛更加注重加快商协会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鼓励商协会充分发挥作用的机制,调动商协会更好地参与经济社会治理,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
今年3月,青岛市举行行业协会商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进一步学习借鉴广东、深圳、江苏、浙江等地行业协会商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商务局、市民政局等部门起草《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加快行业协会商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为商协会发展助力。
该《意见》共分五大部分17条。一是优化行业协会商会设置,包括推进去行政化改革、推进去垄断化改革、推进去单一化改革。二是提升行业协会商会能力,包括提升参政辅政能力、提升市场化运营能力、提升“双招双引”支撑能力。三是加强行业协会商会管理,包括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内部治理、加强评估管理、加强综合监管。四是加大行业协会商会扶持,包括加大财税扶持、加大人才扶持、加大场地扶持、加大激励力度。五是加强组织保障,包括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分工负责机制、建立动态监测机制等。
此外,青岛还聘任各行业领军企业,以专业化力量推动青岛发展。2019年11月30日,青岛市平台建设合作与创意咨询机构聘任仪式暨“平台”负责人座谈交流会举行,华为、科大讯飞、商汤科技、启迪、正和岛等成为青岛市平台建设合作与创意咨询机构, “参加这个会让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和自己五年前创业的场景十分相似,就像是大家在一起做创业项目。”上海商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徐冰表示。
“这些高端的平台聚集到青岛,就会迅速形成一个高端的生态,他们所爆发出来的能量会让青岛受益很久。”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善武表示。而这样的座谈交流会不会是一次性的,市有关部门已经开始与11家企业深入对接,探索建立一种常态化的机制。
全方位扩大开放
自诞生之日起,作为经济特区的深圳就敞开怀抱,热情拥抱一切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得以迅速成长。因为开放,深圳竭力对接国际、对接全球,以更加开放的心态与世界经济同频共振。
被赋予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国之重任”,青岛迎来了全方位扩大开放、高质量加快发展的大势,站在了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如何更好地把握机遇,如何更为充分地发挥区位优势和战略叠加优势,深圳的经验、深圳的做法都成了有效的借鉴,推动青岛更为高效、更为快速地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平台。以深圳为师,青岛以开放的活力激发创新改革的动力,奋力开创以更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开放,就是在更大的市场空间中配置资源,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合作者。在“双招双引”这个“第一战场”上,青岛招商氛围厚积成势、资本项目人才纷至沓来。青岛转变传统思维模式,克服点性、线性思维局限,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聚集发展要素资源。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冲击,青岛全面推行“互联网+招商”模式,海内外企业持续投资青岛的势头没有因为疫情而受到影响,招商引资取得了阶段性积极成效,网签项目、总投资额创出新高。
城市发展,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去年一年,青岛集聚各类人才超过25万人,第八次上榜“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十强名单,获评2019年度“全国最佳引才城市奖”。就像深圳的那句深入人心的话语——“来了就是深圳人”一样,“来了就是青岛人”已经成为众多有志之士的共识。
就像深圳是大湾区的核心引擎,青岛在更大的区域开放发展中同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支点、桥头堡。青岛对接国际标准,全力打造全省、沿黄流域乃至整个北方地区的“国际客厅”,推动全球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在青岛集聚,更好地服务全省全国开放发展大局。
去年以来,青岛着力构建“5+1+1”的“国际客厅”格局。“5”是指这间“国际客厅”的主宾——日、韩、德、以,以及上合组织国家5个以国家为对象的国际客厅,“1”是指央企“国际客厅”,另一个“1”是指山东城市会客厅。6月23日,位于青岛城阳区的青岛韩国“国际客厅”正式揭牌。至此,青岛已正式启用德国、日本、韩国三个“国际客厅”。另外,青岛以色列、上合“国际客厅”也将于年内正式开门纳客。
所谓 “国际客厅”,实际是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合作园区“升级版”,将新的开放理念、合作方式融合于全新合作载体中,将过去“点对点”式的合作,上升为针对不同海内外城市发展“合伙人”量身定制的合作模式。
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当下,青岛正以崭新的开放姿态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开放城市应用场景,邀请“城市合伙人”投资兴业。
主动服务成为共识
“您好杨律师,在律所吗?有个问题想跟您咨询一下。”青岛领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观龙正通过微信语音,就公司设计制作的文创商标是否被侵权一事向山东纳源律师事务所律师杨财基咨询。杨财基并非王观龙公司的法律顾问,而是政府为其“聘请”的律师。
2019年6月1日起,青岛在全省率先开始试点“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惠企”的创新举措,通过政府向律师事务所购买服务,免费为企业提供政策宣讲、政策享受及监督政策实施等法律服务。 “作为中小企业尤其是初创公司,无法像大企业一样长期聘用法律顾问,但法律问题对于我们来讲可能是生死攸关的,一旦出现问题就是一步错步步错,后患无穷。”王观龙表示,之前没有专业人士解答,大多数法律问题只能靠自己上网搜索,如今则有了专业系统的解答。
这是青岛打造服务型政务,让企业家感到舒服的一个缩影。
举办6期青岛干部讲堂,瞄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理念、新趋势,定期邀请国内外权威人士来青岛作专题报告,帮助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提高认清、把握、顺应大局和大势的能力水平;推动流程再造,建立顶格协调推进机制,对“双招双引”重大项目、重大事项,探索实行“由上而下”的顶格协调推进机制,抓好处长或中层干部这个关键部位,最大化提高决策效率……去年以来,青岛在打造“三化三型”政务服务环境方面全面出击,相继推出一系列措施相继,以便更好为企业服务。
“我们对青岛市城市管理局、青岛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难,积极服务企业的做法表示衷心感谢。对他们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既依法依规守住底线,又设身处地为民服务的执法理念和服务方式表示由衷的钦佩和赞赏。作为央企,我公司真真切切体会到了青岛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实际举措,感受到了青岛‘学深圳、赶深圳’,真学真赶的实际成效。”2019年底,市委、市政府收到一封来自中国工艺集团有限公司的感谢信。
原来,该企业投资建设的园区内有一栋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厂房,不能拆除,但是保留该厂房与园区已审批通过的建设规划产生冲突,导致园区有5栋建筑未能进行竣工综合验收。“我们都是做企业的,对于文物、建筑、审批这些事真的不懂。”企业负责人表示,正当束手无策时,前来跟踪监督检查的市城市管理局和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了解企业困难后,多次主动上门服务,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在依法依规执法监督的同时,给予企业合理化建议,并协助企业解读相关部门的职责与办事流程,最终解决了大问题。
如今的青岛,积极主动为企业服务已经成为公务人员一种思想和行动上的自觉,也让青岛在企业家中的口碑越来越高。
“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对效率的极致追求,使深圳成为了深圳。在政务服务方面,深圳同样追求高效便捷、务实管用,行政审批效率走在全国前列。
审批速度直接决定办事企业群众的主观感受,也影响着项目进行速度。要完成高效青岛建设攻势、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学深圳、赶深圳”,就必须进行审批服务提速。“学深圳、赶深圳”以来,青岛发起“高效青岛建设攻势”,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以审批提速增效为关键,以建设法治政府为保障,以建设诚信政府为基础,全面打好四大攻坚战,为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提供动力和保障。
6月19日,青岛市印发《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推动工业互联网生态建设专项行动方案》,从优化政务服务供给出发,在制度设计、优化流程、信息共享等方面全面发力,梳理细化16条配套措施,给工业互联网企业及重大项目推进提供全方位审批服务保障。
据悉,《方案》在工程建设项目报建方面,对社会投资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审批流程进行优化再造,全流程审批时间控制在15个工作日以内;在涉及部门较多的竣工验收环节,推行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人防工程竣工验收、建设工程档案验收等限时联合验收,时限控制在12个工作日以内。对注册地在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的工业互联网建设类企业和市政公用事业企业,办理权限内房地产开发、勘察设计等资质及供水许可、污水处理企业经营许可等业务时,采取直接取消审批、实行告知承诺的方式,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开办企业压缩至2个工作日内、企业注销公告时间由45日压缩至20日;大力推广“秒批”模式,“秒批”事项不断增多;加快建设“掌上办事服务平台”,1000项以上各类政务服务和便民事项“掌上”办理;审批大厅内免费复印,每层设置引导人员……去年以来,青岛行政审批服务全面推进“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极大缩短了办事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为企业和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审批服务便民化的背后,是青岛建设 “三化三型”政务服务环境,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政务服务最好、审批服务速度最快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持续努力。
随着干部队伍“三化一型”素质能力提升,“三化三型”政务服务环境日趋成熟,“南深圳、北青岛”的城市品牌愈发响亮。青岛正与深圳一样,成为企业家投资的首选项。
青岛日报2020年7月15日特4版
“深青相拥”,双城合作谋共赢
1月15日,青岛·2020年企业家新春联谊会举行,来自深圳的20多名企业家欣然受邀参会,与青岛企业家畅叙友情、共谋发展。
7月16日,“深圳企业家青岛行”暨“学深圳、赶深圳”学会成立大会将在青岛举行,与会企业家将开展考察洽谈。
随着时间推移,青岛学赶深圳的单项维度被打破,两座城市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有了更多自发行动。交流合作、互动往来愈加频繁,互相邀请、携手共赢的案例越来越多。资本互动、人员互动乃至于理念互动,在相隔两千公里的两座城市间不断上演。青岛,也在深圳企业家心里扎下了根。
“2014年从海外到深圳,我总是说一句话,深圳是全国最适合创业的城市,没有之一,现在从深圳到青岛,我觉得这句话要改一改了,青岛是下一个深圳,是下一个创新之城,下一个创业之都。”深圳云天励飞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陈宁的这句话,代表了很多深圳企业家的共同感受。
“学深圳、赶深圳”,为青岛城市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为深圳企业发展提供了新可能。
体悟实训干部搭台,促进两地交流合作
“学深圳、赶深圳”,首先要“学深圳人、赶深圳人”,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选派干部到深圳体悟实训,成为青岛“学深圳、赶深圳”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体悟实训干部除了锤炼自身素质能力,还整合各种资源,交朋友、结亲戚、拓人脉,在深圳创新搭建起一个个合作新平台,促进了两地交流合作。
2019年9月12日的“青深月共圆——与深圳企业家联谊座谈会”,是第二批体悟实训干部搭建平台的开始。会场两侧是一块块展板,一面展示着青岛正在发起的“15个攻势”,一面是青岛各个区市的情况介绍,企业家们座位旁的纸袋内,则是直接夹着招商部门工作人员名片的推介材料。100多名企业家与实训队员畅叙友谊、共谋发展,用真情拉近了彼此距离。
以平台思维、生态思维将深圳企业家聚集起来,搭建两地企业和机构的交流平台,让更多的企业家了解青岛、认识青岛、走进青岛。在此之后,搭平台、促合作成为体悟实训干部的日常操作。
2019年10月19日,“青深·共享”青岛啤酒新品暨青岛农品深圳推介会举行,让更多青岛特色名优产品走进深圳,进一步拓展了两地增进了解、促成合作的新渠道。“我们主要做农产品防伪溯源、数据营销以及大数据精准服务等,可以与青岛农产品特色领域发展方向对接。”深圳劲嘉集团盒知科技公司总经理田学礼说,公司与城阳一家白酒企业现场明确了合作意向。
多个平台的搭建,有力促进了青深两地的沟通交流,两地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合作不断走向深入。
今年5月22日,深圳竹云科技有限公司北方总部在青岛开业,竹云科技数字身份国际研究院同步揭牌。竹云科技是青岛派驻深圳体悟实训干部的实训企业之一,在体悟实训干部的助推下,4月15日,崂山区政府与深圳竹云科技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个月左右就完成了办公场所的选定、装修,人员的招聘,以及公司的注册、开业。
“现今我们看到的青岛,不仅是宜居的美丽家园,更是一方适合创业创新,吸引企业和国内外人才,以及成就事业的沃土。近一年来,青岛出台了一系列创新、务实的扶持政策,并建立开放和充满活力的平台与机制,吸引了众多企业家到这里奋斗,成就一个个梦想。这里有无限想象的空间与发展机遇,相信青岛的未来一定会创造更多的奇迹和辉煌。”深圳竹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宁感慨地说。
市场主体自发行动,企业携手合作共赢
“学深圳、赶深圳”,让更多深圳企业家了解了青岛,也增强了他们投资青岛的意愿和决心。去年以来,一大批深圳企业在青岛设立区域总部或分公司,开始以“城市合伙人”的身份与青岛携手共赢。
一个地方营商环境的好坏、对企业友好程度的高低,企业家们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让人惊喜的是,去年以来深圳企业家开始自发行动到青岛考察投资、与青岛企业洽谈合作,建立了两地合作共赢的新渠道。
2019年11月7日,青深企业家联谊会成立大会在深圳五洲宾馆举行,深圳的腾讯、正威、中兴、平安证券等企业,青岛的海尔、海信、新华锦、特锐德等企业,两地200位企业家共同见证成立仪式。
成立大会上,由深创投和青岛城投集团牵头的首期规模100亿元的青深企业合作发展基金,明确提出在资本层面承接两地企业的合作成果转化和投资项目落地,为两地企业家资源整合开辟对接渠道。此外,联谊会和基金群将形成合力,协调争取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在青深两市落地创造良好条件。
青深企业家联谊会,是国内首个横跨双城的商会组织,将为两地企业家搭建联谊交流、创新发展、合作共赢的平台。它的成立,搭建了青深企业合作新平台,开创了青深两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新模式。在全国尚无先例可借鉴的情况下,青深企业家联谊会在组织架构上作了大胆探索,采取双会长、双秘书长的创新模式,既让两地企业能够平分秋色,又保障了商会的运作效率。
青深企业家联谊会会长、前海母基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靳海涛表示,联谊会要在不同行业间的耦合中寻求合作,从互补短板中捕捉商机,把深圳的好资源带到青岛去,把青岛的好资源带回深圳来,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联谊会成立当天,青岛城投集团发布青深企业合作发展基金;深圳人才集团与青岛市城投集团签约共建青岛人才集团;15个青深两地合作项目签约,投资总金额113.8亿元……两地深度合作揭开新的一页。
“学深圳、赶深圳”,让青岛在城市精神与气质上更加契合深圳,也让企业家们更有亲近感。从开始的官方携手,到后来的官方与企业携手,再到后来的企业与企业携手,两座城市的沟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层面。“互邀”,在青岛与深圳之间已经成为常态。
溢出效应日益显现,头部企业纷至沓来
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被誉为全球人脸识别技术的“开拓者”和“探路者”。2019年以来,青岛加快实施“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进入加速上升期。这个“攻势”引起了汤晓鸥的注意。
2019年3月,商汤科技将其在全球布局的第一所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落子崂山区,拉开了与青岛全面合作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大幕。同年11月30日举行的2019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青岛会议上,华为、科大讯飞、商汤科技、旷视、海康威视等人工智能全球头部企业,以及海尔、海信、歌尔等本土行业领军企业联合发起国内首个《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青岛宣言》。汤晓鸥成为青岛紧密的合伙人。
短短一年时间,双方合作已经创造了多项全国之“最”。青岛成为全国最早在全市范围内全学段、系统化开设人工智能课程的城市;人工智能课程教师培训数量、实施学校数量、受教学生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
“学深圳、赶深圳”给青岛带来的变化,不只吸引了深圳人的目光,也吸引了更多企业家的注意。
今年5月,杉杉集团董事局主席、杉杉品牌创始人郑永刚到访青岛。此前,他对青岛并不熟悉,来青岛是因为“最近圈儿里都在谈论青岛,我很好奇,所以一定要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杉杉集团作为集新能源科技、时尚服装等产业于一体的多元化企业,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锂离子电池材料供应商。此次来访,正是看重了青岛提出打造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的重大机遇,希望成为青岛的合伙人。
青岛到底发生了什么?郑永刚找到了答案:当前青岛面临重大发展机遇,未来前景广阔,青岛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聚集企业和人才,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解直锟,是资产管理公司中植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也是冲破疫情阻隔来青的第一位企业家,早在2月就来到青岛。解直锟说:“此次疫情来势凶猛,对经济发展带来很大冲击,青岛市采取果断措施积极妥善应对,努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我们对青岛经济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目前,中植集团已与青岛达成广泛合作,带来了旗下四大财务公司管理团队,提出了一系列务实的合作愿景。中植集团将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全面深化与青岛在财富管理、基金、足球等领域的合作,整合优质资源加快布局,助力青岛高质量发展。
“学深圳、赶深圳”以来,青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也让海内外企业对青岛发展前景满怀信心。随着更多头部企业入驻,青岛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与企业携手共赢。
青岛市首批赴深圳体悟实训干部:
“先头部队”蹚出新路子
2019年5月23日上午,青岛市首批赴深圳体悟实训干部在深圳举行开班仪式,进行“市场化法治化”素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正式拉开了青岛选派干部赴深圳体悟实训的序幕。
首批赴深圳体悟实训干部共157人,带着“先头部队”的使命到深圳,经过10天培训后,进入60余家企业、中介机构实训。他们挂起职务、当起职员,转换身份、用心感受,深入体悟深圳立体化、综合性、全方位的创新创业生态,深入探析深圳开放、创新、改革的内在机理。
100天里,他们体悟到深圳思想解放背后的敢闯敢试,“不改革者,莫入此门”的改革精神已印刻在一代又一代深圳人的心里;体悟到深圳有限政府背后的有效作为,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真正让企业家感到舒服;体悟到深圳快速发展背后的以人为本,“来了,就是深圳人”,是深圳开放包容精神的最佳注脚;体悟到深圳优异成绩背后的奋勇争先,深圳人始终引风气之先,不敢落后,也不甘于落后,创新求变、实干争先。
作为先行者,他们搭建起许多“学深圳、赶深圳”的真实场景,很好地带动全市上下“学深圳、赶深圳”,为今后持续开展体悟实训蹚出了路子、积累了经验。
青岛市第二批赴深圳体悟实训干部:
进一步叫响青岛干部品牌
2019年8月31日,青岛市首批赴深圳体悟实训干部启程回青之际,第二批赴深圳体悟实训干部专题培训正式开班,两批青岛干部在鹏城实现无缝对接。
第二批体悟实训干部共150人,同样进入60余家企业、中介机构、商协会实训。不同的是,他们看过了深圳的夏秋冬,实训时间长达140天。彼时,深圳刚刚踏上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新征程,青岛则要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打造上有新作为,他们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间窗口”。
站在第一批体悟实训干部肩膀上,第二批体悟实训干部不负众望,用脚步丈量,用真心体悟,全方位融入深圳这片土地,体悟实训内容更丰富、思考更深入、体悟更透彻、建议更专业,实现了“自我升华”,悟出了“真知灼见”,进一步叫响了青岛干部品牌。
结亲戚、创品牌、搭平台,他们不断拓展体悟实训场景,融入更迅速,效果更突出。他们建立了近万人的深圳企业家数据库,将50多家高科技企业、中介机构纳入实训企业库;成功举办一系列活动,叫响了“青深”品牌;助推成立青深企业家联谊会、深圳市山东青岛商会,创新搭建了更多平台组织,为两地交流合作提供了舞台。
青岛市第三批赴深圳体悟实训干部:
疫情之下创新思路打法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趋稳,4月15日,第三批青岛干部再度出发赴深圳体悟实训,昭示着青岛学赶深圳的坚定决心。
第三批体悟实训干部共150名,实训单位包括79家单位,时间为100天。受疫情影响,他们的行程有所延迟,但在准备上也更充足。抵达深圳之前一个多月,他们的前期所有工作已经准备就绪,工作架构、各项制度完成构建,队伍已规范运转,并组织开展了行前“三述”活动,并针对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形成了清单。
他们围绕提升学习能力、专业精神、探索勇气,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特殊场景,不断创新思路打法,积极探索了全方位统领、全周期学习、全身心体悟、全过程探索、全场景传播、全领域拓展的“六全”新打法,奋力跑出第三批赴深圳体悟实训的加速度。他们搭建了“青深学堂”平台,把最具专业精神的企业家请上讲台;围绕不同领域组成专题小分队,解析深圳做法;成功承办创投风投网络大会深圳分会和青岛工业互联网推介会,组织深圳企业对接工业互联网场景需求50余项。
传承好前两批体悟实训的“热度”,他们进一步提升思想方法、改造工作方法,拓展着体悟实训的“宽度、深度、精度”。
(本组稿件撰稿 青报全媒体记者 王凯)
责任编辑:张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