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举报平台9月30日正式上线
有人叫苦不迭有人接受设定
老师:用亲子时间做更有意义的事
不少爱玩游戏的未成年学生一定已经发现,他们登录自己喜欢的游戏时,已经无法顺利进入了:按照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为了严格推行,还在9月30日正式上线运行国家新闻出版署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举报平台。那么岛城学生们刚刚过去的假期和周末玩过游戏吗?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又是怎么看的呢?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走访。
看法
有叫苦不迭有接受“设定”
“玩网络游戏对眼睛不好”“也会让人容易盲目消费游戏里面那些东西”“我觉得这次的规定很合理,能让我们多去看看游戏以外的世界……”记者在岛城多所中小学随机采访了多位学生,大多数同学觉得网络游戏有其危害性,认可和支持新举措的出台。“玩网络游戏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也许一个关卡还没过呢,一两个小时已经过去。 ”五年级的小学生范雅琪在受访时承认:“以前会在爸妈不在家的时候玩一会儿,有时候也会克制不住,甚至忘了做作业,经常是想起来做作业已经是两个小时之后的事了。”单靠“内力”难以实现自控的时候,从根源处的“外力”切断是一个好的方式。
“刚刚过去的假期,我跟爸妈商量好,白天完成学习任务后,晚上可以玩一个小时游戏。”初一年级的刘同学告诉记者,他发现新规施行后,从20:30开始进入游戏就只能“单排”,直到21:00即使游戏并没有结束,也会被强制下线,不过在“排位”的可以放心,被强制下线不会扣分。“假期玩了几个晚上,第一天还有点不适应,但是很快我觉得这样的规定也很好,跟玩伴们交流,他们多数也都很快接受了这个‘设定’。 ”刘同学笑称,大家还在20:50便纷纷相互提醒提前主动下线。
多数以前玩过网络游戏的同学,面对新规能及时调整和接受,合理按照规定安排好游戏和学习时间,但是也不乏有“资深爱好者”叫苦不迭,毕竟对他们来说游戏就是自己最大的业余爱好。“每周只有周末回家休息一天,以前就想抱着手机玩一天,现在不能玩了,太痛苦了。 ”高一年级的住校生王同学坦言,自己从小学就接触了网游,网游高手的他甚至因此收获了很多“粉丝”,现在玩的时间一下子减少了,迫于学习压力他正艰难适应调整。
调查
“花样”对策家长不能疏于监管
调查中记者发现,同样为了玩游戏,年龄更小一些的孩子们反而花招百出。有孩子对爸妈软硬兼施“逼迫”用大人的身份信息玩一局;有学生直接用自己爷爷奶奶的身份注册账号;有的偷拿到父母手机“转战”小游戏;还有的为了打游戏,花几十元租两个小时的号……这一切都让家长更加苦恼了,没想到防沉迷也防不住家里的熊孩子。
随着移动端手游的发展,网游用户的低龄趋势越加明显。“在我们家玩游戏是严令禁止的,特别是网游。 ”家长胡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儿子已经上小学四年级,每次都跟她抱怨周围同学好多都玩,但是胡女士还是坚持拒绝,政策对他们来说犹如及时雨。两个孩子的妈妈刘女士也非常支持此次新规,“以前两个孩子对网络游戏痴迷得不行,一个玩手机,一个玩平板,还会往里面充值买‘皮肤’,肯定影响学习和休息。现在借着新规,我跟全家人都强调了,不管孩子怎么闹脾气,绝不能心慈手软。 ”刘女士告诉记者,虽然之前的网游也陆续推行过相关管理规定,但孩子们还是照玩不误,希望这一次能够真正严格地推行下去,作为家长,她一定会严格监督。
“我觉得宜疏不宜堵,趁着孩子还小还好管点,家长应及时帮他养成良好的习惯。 ”同样也爱玩网络游戏的赵先生觉得,玩网游并不是坏事,但它需要自我控制,“既然规定有每周开放的时间,那我就在这段时间陪孩子一起玩,同他一起享受游戏的快感,同时以身作则一起自律自制。 ”赵先生的做法也代表了很多受访家长的看法,国家花大力气去规范玩网游时间,其实就是在帮助同学们在玩游戏上瘾与放松心情之间找到平衡,这样既可激发游戏积极的一面,更是对陷入痴迷游戏泥坑的人自救有好处。
建议
用亲子时间做更有意义的事
近日,岛城中小学均向家长们对关于严格落实五项管理做出了解读与沟通。“家长对孩子使用手机情况要承担起监督的职责,不要为孩子配备手机,如必须配备,也只能给孩子准备只限于接打电话功能的电话手表。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关注孩子心理健康,防止孩子因为情感缺失等原因而沉迷于网络和手机游戏。在对孩子的手机管理问题上,应‘疏堵’结合,防止在手机管理过程中出现‘打、骂、摔’等粗暴行为,坚决避免发生极端事件。 ”在福州路小学落实“五项管理”致家长的一封信中如此写道。对于学生,学校也积极开展相关话题 “小学生玩网络游戏好还是不好”的辩论赛、讨论活动等,对孩子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
“作为父母,是不是真正满足了孩子们丰富的身心放松需求?沉迷网游的时间是不是可以变成带孩子去公园野餐、到博物馆看展、一起做手工,或者在大自然中欣赏山水、呵护花草?作为学生,是否可以培养一种兴趣爱好、一种体育习惯,来转移注意力,减少游戏时间? ”崇德小学大队辅导员杨旸建议,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家长的引导对孩子成长很重要,“很多小学生之所以会沉迷游戏,起初都是因为在家长的‘耳濡目染’下,家长想让孩子学习,首先就不要长时间在孩子面前打游戏,年龄越小的孩子,家长是越容易定规矩的、养习惯的。同时利用亲子时间做更有意义的事,如一起看课外读物,一起完成手工,培养一个兴趣特长,丰富他们的生活,转移注意力。 ”
探究
思考升华玩游戏的意义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大多因为精神上的空虚,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满足和成就感,便长期以来寄希望于虚拟游戏,因为能从中立刻收获极大的满意反馈、快乐的成就感,直至上瘾很难离开。 ”青岛实验高中心理教师张晓梅分析认为,这样的案例在各学校中不乏存在,因沉溺网游中考失利、高中生拒绝来上学等。现在学校均增加校园特色活动、开展心理活动等尽可能转移学生注意力,丰富校园生活;其次手机、电脑等设备校方一直是明令禁止携带,同时让家长参与设备管控。
“其实也可以将玩游戏升级一下,不仅是生理上的乐趣或者单纯的爱好,甚至可以和未来发展方向结合,把玩网游的意义升华。 ”张晓梅提醒,新规目的是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所有规定的目标,都是冲着有节制、有约束去的,最终是帮助大家培养自制能力,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制力,即使没有游戏,也有别的娱乐方式让自己堕落。她有时与那些爱玩网游的学生分享道,电竞属于体育运动的一部分,归类于智力项目,怎么组战队、运用什么策略战术,这些都是要进行数据分析的。 “如果只是为了玩,后续道路不会长久。不如去探究、去思考,甚至能不能设计出一款更高级的游戏。 ”
延伸阅读
2018年,教育部联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委印发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除了提出将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之外,还提出要让未成年人增加体育活动时间;2017年,腾讯率先在《王者荣耀》等热门游戏上推行防沉迷游戏健康系统,2018年升级为成长守护平台,并将这一系统接入公安校检系统。
2020年开始,国家网信办开启“清朗”专项网络综合治理行动,直到前不久8月30日出台了严格的网游限制令,规定未成年人每周玩网游的时间不超过3小时,并且执行到位,并在9月30日正式上线运行国家新闻出版署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举报平台,举报问题包括实名认证违规举报、时段时长违规举报、充值付费违规举报等,举报线索一经核实,有关部门将对违规游戏企业进行严厉查处。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国家整顿网游的决心。(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健 实习生 郑晓琳)
责任编辑:单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