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家门口养老”!青岛40处农村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集中开业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0月13日讯 “5、4、3、2、1,启动!”今天上午,全市40处农村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集中开业仪式在西海岸新区藏马镇藏马山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举行。在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青岛以这种方式,为全市老年人送上了一份节日大礼。市政协副主席卞建平出席活动。

这是继去年年底城市街道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实现98个街道全覆盖后,青岛又进一步实现了40个农村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全覆盖。这也意味着,青岛所有的老年人只要有养老服务需求,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和在专业养老机构里一样的服务。由此,青岛也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城乡全覆盖的城市。

打破“供需不匹配”怪圈,实现服务精准对接

200多万老年人实现“家门口养老”

市北区合肥路街道83岁的吕身敬老人因为患有心脏病,且得过心梗,让因工作原因无法在身边照顾他的女儿女婿非常放心不下。得知街道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开业后,吕身敬的女婿专门回青岛为老人签约了家庭养老床位。每周一至周六中午,合肥路街道福山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会派专人给吕身敬老人上门送餐。中心的工作人员每周还会给老人洗一次澡、打扫两次卫生。“大体算了一下,每个月的花费不到1000块钱,比进养老院省了三分之二还多的费用。”吕身敬说。

与吕身敬一样,台东街道福山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辖区87岁老人孟庆贤,除了预约午餐外,还预约了上门理发和保洁服务。工作人员董伟华拎上理发工具箱,熟门熟路地来到老人家中提供服务。“现在有了这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对我们这些出门不方便的老人来说太便利了。按照协议,他们每天都上门提供服务。”孟庆贤老人喜欢工作人员上门服务,在理发或者打扫卫生的时候,他们会陪着他聊天。

“家庭养老床位相当于把在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项目进行分解,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实现个性化定制、精准化服务,以更好地满足养老服务需求。”青岛市福山养老集团居家社区养老辽源路街道服务中心主任石鑫表示,经过一年多的运营,他们已经基本了解了整个街道老年人的相关需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蛋糕’很大,作为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我们很有信心将市场做好,提供更优质更贴心的服务。”

青岛是全国老龄化发展速度快、基数大、程度高、高龄化态势突出的城市之一。目前,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204万人,老龄化率20.28%。8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28.8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4.1%。

此前,青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主要由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提供。它们当中绝大多数由社区居委会和村委运营,既无服务资质也无服务能力,只能提供场地进行休闲娱乐活动,而面对真正需要提供养老服务的、特别是需要专业医养服务的失能失智老年群体,往往束手无策。如何让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需双方有效对接,如何在政府支持下引导社会专业养老机构参与运营,把老年人最急需的专业养老服务精准送到身边,成了改革“攻坚点”。“希望通过这次改革,能够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让老年人在家就可以享受专业的养老服务,力争形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青岛模式’。”市民政局局长王哲说。

向深水区迈进,“破题”农村养老

“没想到可以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养老服务”

在藏马镇藏马山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今年72岁的老人张秀花正在拿着政府补贴的100元储值卡,在中心餐厅里打饭。半份炒茄子,半份红烧肉,一碗汤,一个馒头,张秀花一共花了8块钱。“和养老服务中心签订服务协议后,政府每个月都补贴我们100块钱,算下来自己出的钱并不多。”吃着可口的饭菜,张秀花直感慨:“没想到可以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养老服务!”

今年76岁的老人孙国运,每天都会迎来平度市同和街道万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除了上门送餐外,他们每天还会给孙国运量血压,叮嘱他按时吃药。“真是享福了,这样的好待遇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这是把养老院搬回了家!”

调查显示,我国农村的老龄化率更高,养老形势也更为严峻。受农村家庭养老能力弱化、农民养老保障不足、养老设施不健全、市场化运营难度大等因素影响,农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无法照搬城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模式,因此,农村养老一直是制约我国养老事业发展的深水区,也亟需在这方面“破题”形成有益经验。

为此,青岛整合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资源,6个涉农区市全部建成区市级社会福利中心;扎实推进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建成农村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40处,转型建成新型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站点233处,为分散供养的农村兜底保障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医养结合的居家上门养老服务。

“我们还探索通过设立青岛农村养老服务基金、提高农村长护险支付标准、提高农村家庭养老床位运营补贴、加强农村孝德文化宣传等一系列政策做法,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加大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供给。健全完善农村留守老年人动态普查机制,对失能、高龄、独居等特殊农村留守老年人群体,逐一确定帮包责任人,建立专项关爱帮包台账,落实关爱服务措施,统筹运用上门探视、电话问询、邻里互助、志愿服务、购买服务等多种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关爱服务。”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乔先华说,为了解决当地农村就业,中心工作人员主要来自当地农村劳动力,通过专业培训上岗,从而带动就业。

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米”

将再建约1000个养老服务站

在全市40处农村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集中开业仪式结束后,青岛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大集成了吸引老年人的“场地”。在藏马镇藏马山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大集上,数百名老人和年轻人在这里了解政策、寻找服务,场面十分热闹。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有十几位老人确定了签约意向。

据乔先华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8万多名老人签约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这个数字相对于庞大的老年人群体需求来说,显然并不算多。在调研中,乔先华发现,政策知晓率不高,是好政策无法落地的原因之一。 “老年人消息闭塞,又怕被骗,因此如何找适当的方式宣传好居家社区养老这一好政策,让老年人能够迅速便捷地知晓、了解这一好政策,是需要我们破题的难点之一。”

“我们举办大集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实现城乡全覆盖后,还要着力破解政策知晓率低导致的参与率不高的瓶颈,目的是为了让好政策真正落实到有需求的老人身上。我们打算将养老服务大集在每个社区都举办专场,让老年人充分了解我们的政策,进而享受我们的政策,实现‘政策找人’,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米’。”乔先华说。

在实现镇街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后,青岛又瞄准了新的目标:未来将在所有社区、村建立养老服务站,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养老服务站都由养老服务中心派出,实现统一标准监管、统一标准服务,目标就是为了让老年人更加便利享受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经初步测算,未来我们将要建立1000个社区、村级养老服务站,织密织牢养老服务保障网。”市民政局副局长王海春表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贾臻 文/图)

责任编辑:岳文燕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