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视听:更多的场景,无尽的想象
专家学者齐聚岛城共论行业发展新趋势新路径
■参展者体验“红色云展厅”。
半个多世纪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创造性地提出“媒介即人体的延伸”理论,认为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而在5G及后5G时代,媒介早已不再满足于延伸人的感官,它们的新愿景是:创造人体的“分身”,让人类遨游在自己创造的“元宇宙”中。在2021智能视听大会体验展览中,前沿的视听科技产品或许能极大地解放我们对未来的想象力。
“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我国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智能视听作为未来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推动数字化发展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智能视听行业的健康发展将助推数字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10月12日,以“视听联万物 数字新格局”为主题的2021(GIAC)智能视听大会在青岛高新区红岛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会上,来自全国互联网行业与智能视听领域的专业学者共聚一堂,凝聚思想共识,集聚智慧力量,共谋视听行业发展新路径。
■10月12日,2021(GIAC)智能视听大会在红岛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一个视听传播的中国时代正在到来
“曾经的工业时代是视听垄断的时代,如今的信息时代是视听开放的时代,多元视听主体正成为开放时代的视听主体。”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廖祥忠在主旨演讲中表示。
他认为,视听传播已经超越了曾经的行业属性和媒介功能,正成为构建“媒介与社会一体同构时代”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和设备的操作系统,发挥着促进社会交往、推动经济发展、提升治理效能等多种功能。“未来,基于视听的万物互联、人机互联、人人互联将有效克服文化差异,超越认知歧见,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人民日报社山东分社社长徐锦庚同样认为,在数字经济成为增长主体、网络成为社会基础设施的当下,智能视听行业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智能视听是内容社会化大生产的关键力量,是弥补社会数字鸿沟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网络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廖祥忠看来,在视听传播进入开放时代、走向智能时代的新阶段,一个视听传播的中国时代正在到来。视听传播在中国呈现出全时空、全领域、智能化、全龄向的发展新态势,并凝聚成数据驱动、泛媒功能、大众创新三个趋势性特征。“大众创新是定义视听传播中国时代的最主要特征,全民视听将驱动中国引领世界进入智能化的视听新时代。基于‘视听中国’的崛起,中国故事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才能够真正落地。同时,增强国际传播亲和力和实效性的指导理念,也能够更好地走向实践。”
传播主流价值,引领社会风尚
智能视听正在成为网络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创新场、增长极。“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的影响。”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网信办主任卢岚表示。
她建议,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抓住风口机遇,传播主流价值,引领社会风尚。要坚定正确方向,不断壮大网上主流思想文化。要坚持思想引领,积极传播正能量,壮大主流声音,发挥网络传播互动、体验、分享的优势,在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上下功夫,使用户黏性不断增强,把该说的说到位,该热的热起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推动视听文化惠民。要优化内容供给,精心打造智能视听精品力作。要推进融合赋能,持续做强智能视听产业。网络数字文化产业正朝着“IT+产业”全面融合、新技术广泛应用等方向推进。要以数字技术融合创新,引领智能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
徐锦庚建议,智能视听的文明养成对网络文明、素质文明的成长极为重要,智能视听行业应该积极树立网络文明“新三观”,包括树立健康向上的内容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弘扬清风正气,始终让正能量充盈网络空间;树立积极向善的技术观,用法治的手段和道德的约束推进视听行业激发科技积极向善的力量,建立算法安全综合治理格局,引导智能视听与实体经济和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树立开放向外的全球观,运用视听载体创造性地推动国际传播,通过有品质、有温度、有情怀的视听作品,寻求中国与世界的共鸣。
高新区争当智能视听产业龙头
本次大会选择在青岛高新区举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新区智能视听产业集聚度的不断提高,具备了良好的产业生态。而与会专家学者的行业分析、意见建议,也将对青岛高新区进一步发展智能视听产业提供诸多借鉴。
作为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及青岛市软件信息产业发展核心区,近年来,青岛高新区着力聚焦信息安全、集成电路、大数据、智能软硬件等重点领域,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强链补链,着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地,智能视听产业取得长足发展。目前,高新区已培育出中译语通、中科英泰、嘉星晶电、青软实训等一批本土优质企业,累计引进华为青岛基地、腾讯内容产业基地、百度(青岛)智创基地、甲骨文、人民视频、明日世界、中软国际、中关村信息谷等项目千余个,先后获批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中国最具活力软件园”等荣誉称号。
青岛高新区结合“3+1”主导产业规划和产业优势,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类项目给予相对应的产业、金融和人才配套等相关政策支持,以企业和优质项目的需求为目标,提供“一站式”支持。为进一步推动产业创新,完善、补齐产业链“断点”,青岛高新区出台了更大力度的扶持政策。其中,针对紧缺急需、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给予最高1亿元支持;对研发投入占比达到5%以上且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的“双五”高新技术企业,最高可给予400万元奖励;对认定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三年累计最高可获110万元奖励。对企业上市最高补助1000万元,企业高管最高奖励300万元,市科学技术最高奖奖金每人100万元。(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 凯)
责任编辑:张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