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营”青岛地铁1号线南段:6分钟穿越胶州湾,一条地铁连五区

“探营”地铁1号线南段

9时14分列车在市南区团岛站进入海底隧道,9时20分到达西海岸新区的凤凰岛站

6分钟穿越胶州湾,一条地铁连五区

9月6日开始,地铁1号线南段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试运行,目前正在冲刺全线通车。10月14日上午,青岛地铁集团组织媒体开放日,部分市民代表和媒体记者探访了正在试运行的1号线南段。

地铁1号线南段列车驶入站台。

9时14分,列车在市南区团岛站进入海底隧道,9时20分到达西海岸新区的凤凰岛站。短短6分钟就实现了“青黄相接”。这比开车走胶州湾隧道正常状态下的8到10分钟,再次提速!

试运行中的地铁1号线南段。

按照计划,试运行工作完成后将迎来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评估通过后,方可开通初期运营。2022年春节前夕,1号线南段有望载客运行。届时,1号线将成为继胶州湾大桥、胶州湾隧道之后,又一条连接西海岸新区和主城区的过海大通道。

车站空间:有艺术感也有沿线特色

此次试乘体验,记者从青岛站上车,经过半小时行驶,在丁家河站下车。进入站台,记者发现车站整体色调是蓝紫色,墙面上一幅巨型的艺术画映入眼帘。

地铁1号线南段列车车厢。

青岛地铁一号线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处副处长张建伟介绍,这幅名为《采蓝》的作品,采用与车站相统一的蓝紫色调,采用高温釉下彩工艺,将不同的几何色块与对应的笔触凸釉结合,经高温烧制产生不同肌理,通过抽象几何图案,展现着海浪的品格,为车站增添了一份心旷神怡之感。

地铁1号线在建设过程中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为了增加乘车时的艺术观感,1号线车站设计将百年青岛的建筑、工业发展的记忆、城市的四季、海浪礁石、城市天际线、花卉等元素进行抽象化呈现,将斑斓青岛的主题再次演绎,营造出更为轻松愉悦、艺术化的车站空间。为打造更为舒适的光环境,采用了“见光不见灯”的设计理念,将LED灯光经艺术灯具折射,均匀柔和地洒落在车站空间,减少车站天花板直射光源和地面反射光斑带给乘客的不适感。为增加地铁空间体验效果,将BIM创新运用到整个车站的设计环节,对管线综合及装修模型进行深化调整,站台层吊顶净空达到了3.15米,空间内简洁大气、开敞明亮,为乘客打造了一个舒适的候车空间。

除了丁家河站以外,1号线多个车站都结合沿线特点进行了设计。“比如,中山路站就体现出里院特色,胜利桥站对纺织工业元素进行了艺术化的抽象提取,乘客在站厅空间中穿梭或停留,可以感受到沿线不同的文化特色。”张建伟说。

过海隧道国内最长,多举措确保施工安全

此次体验的1号线南段中,包含一段海底隧道。因为在海底施工,当时面临的施工难度十分大。据中铁三局海底隧道项目工程部长王波介绍,1号线海底隧道全长约8.1公里,起自西海岸凤凰岛站,沿既有的胶州湾隧道东侧向北下穿胶州湾湾口海域后,接入青岛主城区团岛站,是国内最长的地铁区间隧道。区间线路纵坡呈“V”字形,海域段长度约3.49公里,最深处距海平面88米,比胶州湾隧道还要深。

车站内设置的触摸式资讯牌。

海底施工,不确定性大,尤其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断层和变化复杂的地质。1号线海底隧道穿越18条破碎带,其中海域段穿越4组14条断层破碎带(岩石破碎、地下水量丰富的复杂地段),地质情况复杂,给施工团队带来诸多考验,施工人员综合各种技术手段一一解决。“隧道在设计阶段采取了降低标高的方式尽量规避破碎带的影响,避免塌方隐患。”王波说。

施工中,辨识工作面前方的地质情况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施工人员综合运用TSP地质超前预报系统、超前地质钻孔取芯、孔内成像、高分辨直流电法、地质雷达法、红外线法、地质素描等手段,观察分析软硬岩层分布情况、裂缝情况、夹层泥土分布位置及渗水部位,相互验证地质信息,综合判别施工条件,准确调整施工方案。

“我们引进了多功能地质钻机,这种钻机就像坦克一样,前面的钻头可以进行超前地质钻孔取芯,同时结合孔内高清摄像仪可直观观察到工作面前方地质情况,观察分析软硬岩层分布情况、裂缝情况、夹层泥土分布位置及渗水部位,就像医生使用的内窥镜一样。”王波说,超前地质预报数据为工作面开挖提供了有力依据,做到以数据指导施工,信息判断施工,及时准确调整施工方案和现场作业方法。

此外,过海段还采用了硬岩掘进机(TBM)和盾构机等多种机械设备,与传统钻爆法施工隧道相比,施工速度更快,也避免了爆破震动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这些设计先进的“变形金刚”,在海底隧道施工作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有效破解了众多施工难题,确保了海底隧道如期贯通。

改变青岛地铁线网格局的骨干“动脉”

1号线是青岛轨道交通规划线网中的第一条线路,全长60公里,设41座车站,属于国内少见的超长线路。车站全部为地下站,起自西海岸新区的王家港站,终至城阳区的东郭庄站,是连接西海岸城区、东岸城区和北岸城区的南北向快速轨道交通走廊。自2016年启动建设以来,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2020年12月24日,1号线北段通车。北段全长21.9公里,设车站15座,南起青岛北站,终点至东郭庄站,加强了城阳区、李沧区和主城区的联系。1号线南段长约38公里,设26座车站,自王家港站至青岛北站。

丁家河站内景。

青黄一线牵,穿越胶州湾。1号线南段开通后,将接入已开通初期运营的1号线北段,形成贯通青岛五城区(西海岸、市南、市北、李沧、城阳)、跨海连接东西两岸的轨道交通“主动脉”,青岛主城区与西海岸新区实现“接轨”,东西海岸地铁线实现融合并网运行。1号线全线通车后,与4条已通车线路实现换乘。其中,在井冈山路站与13号线换乘,在青岛站与3号线换乘,在台东站与2号线换乘,在青岛北站与3、8号线换乘。

地铁一响,黄金万两。地铁1号线贯通串联了长江路沿线商圈、青岛火车站及中山路商务圈、市北台东商务圈、四方利群商圈及西部居住区、李沧交通商务圈及李沧西部板桥居住区、城阳正阳路商圈及城阳城区,并为青岛站、青岛北站、汽车北站等沿线重要交通枢纽以及居住区之间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通衔接,将带动周围餐饮、旅游、房地产等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1号线南段通车后,青岛地铁运营车站数量将达到132座,线网运营里程达284公里。(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摄影 刘栋

5条地铁线路在建 多节点提前完成

包括1号线南段、2号线西延段、4号线、6号线一期、8号线南段,全长118公里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目前,青岛地铁5条线路在建(1号线南段、2号线西延段、4号线、6号线一期、8号线南段),全长118公里。今年以来,通过应用机械化设备等手段,在建线路建设全面提速,跑出“加速度”,多个节点提前完成,总体工期较计划有所提前。

10月11日,地铁8号线南段嘉定山站至鞍山路站区间左线“初心号”双护盾TBM(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破岩而出,顺利到达预定接收导洞,山东省最长TBM区间提前3个月实现双线贯通,为项目建设提速创造了前提条件。8号线全长61.4公里,共设18座车站,起点自胶州北站,终点至五四广场,是连接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北岸城区、东岸城区的快速骨干线路。北段(胶州北站-青岛北站)全长48.3公里,设车站11座,已于去年12月通车。南段长13.1公里,共设7个车站,目前4座已封顶(南昌路北站、嘉定山站、鞍山路站、澳柯玛桥站),2座正在施工(闫家山站、五四广场站)。7个区间中,已有4个区间贯通。

贯通城市“东西大动脉”——4号线建设捷报频传:7月10日,4号线拉开全线铺轨帷幕,工程建设由土建阶段进入轨道阶段。今年年底,4号线土建工程将收尾,计划2022年底开通。4号线全长约30公里,设车站25座,经过市南区老城区、市北区浮山后、崂山风景区等处,覆盖众多人口密集区和客流集散点,途经多家三甲医院及重点学校,是贯穿市区中部的东西向骨干线路。4号线开通后,将与1号线、2号线、3号线以及8号线、11号线等5条线路换乘,构成青岛市轨道交通主骨架网。

进入下半年,位于西海岸新区的6号线一期建设明显提速。8月底,6号线2台盾构机和2台TBM掘进机同时始发掘进,进入了机械化施工的新阶段,掀起新一轮建设高潮。历时两年研究论证,6号线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将全线隧道埋深由24米压深到30米,暗挖区间施工机械化率由61.7%提高到91.6%,拟投入盾构/TBM设备31台,创青岛地铁机械化率新高。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起点为辛屯路站,终点为生态园站,预计2024年建成后将成为贯穿西海岸新区中心城区的大运量骨干线,并通过与轨道交通线网中其他线路换乘,实现新区与东岸和北岸城区间的快速联系。(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数说”地铁1号线南段

6分钟实现“青黄相接”

从市南区团岛站进入海底隧道,仅需6分钟便可抵达西海岸新区的凤凰岛站

开车走胶州湾隧道正常状态下需要8到10分钟

8.1公里过海隧道国内最长

1号线海底隧道全长约8.1公里,是国内最长的地铁区间隧道

海域段长度约3.49公里,最深处距海平面88米

全线贯通五区可与4线换乘

1号线南北段“接通”后,将贯通青岛五城区(西海岸、市南、市北、李沧、城阳)

全线可与13号线、3号线、2号线、8号线换乘

青岛日报2021年10月15日4版

责任编辑:刘聪聪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