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在纪念今天这个日子!先行一步的青岛深谙其意,正以此标注城市新高度

连日来,从国外到国内、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以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个特别的日子——10月14日。

75年前,包括中国在内的25个国家正式表决通过建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51年前的1970年10月14日,第一届世界标准日创立。此后,每年的10月14日,就成为了世界各国标准化工作者开展宣传标准化,举行纪念活动的盛大节日。今年10月14日,已经是第52个世界标准日。

10月10日,新华社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对我国标准化发展作出整体部署,从多个战略维度和行业角度明确了七个方面重点任务,为未来15年我国标准化发展设定了目标和蓝图。

10月13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介绍山东省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推动标准化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

10月14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地方标准建设工作发布会,市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对地方标准建设情况和最新出台的2个地方标准进行发布和解读。

得标准者得天下。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更需要高标准的支撑和引领。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就掌握了行业的话语权、市场的主动权。

在推进标准化建设方面,青岛可谓“先行一步”。从最早获批创建技术标准试点城市,率先在全国城市中提出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到前瞻性地打造国际标准化高端会议第一品牌,成功举办三届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

通过战略性布局,标准化工作在青岛各个领域结出丰硕成果,主导或参与148项国际标准、1300余项国家标准制定,在标准国际化上走在全国前列,为“山东标准”“中国标准”走向世界,探索出了“青岛经验”,贡献着“青岛力量”。

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青岛正用实际行动进行纪念,并以此开启城市标准化的全新征程。

01、“标准化+”国内“第一城”的探索实践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通俗讲,规矩就是标准,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的过程就是标准化。

从中国古代的“车同轨、书同文”,到现代工业规模化生产,都是标准化的生动实践。

青岛是中国最早启动工业化的城市之一,与标准化有着紧密联系,在中国工业的标准化进程中发挥了先导作用。

时间可以追溯到1930年,青岛生产出中国生产的第一瓶矿泉水——崂山矿泉水。凭借其百年的品牌优势和优质的质量,崂山矿泉水成为国内矿泉水行业中的翘楚。迄今为止,中国矿泉水生产质量标准,一直都是以崂山矿泉水的标准而制定的。1964年出台的《青岛啤酒操作法》,成为中国啤酒工业的第一个行业标准。

标准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梳理近年来青岛标准化工作的脉络,不难发现其清晰的跨越路径。

在近日举行的2021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上,中国中车发布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产品平台,由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研制的首列中国标准地铁列车实车也首次亮相,在中国标准地铁列车身上,“中国标准”覆盖率达到85%以上。

这些年来,无论在家电电子、化工橡胶、食品水产、纺织服装、机车车辆等传统优势领域,还是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海洋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青岛企业标准化活力持续迸发,海尔、海信、青啤、即发、中车四方等在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中逐步成长为标杆企业。

这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早在2003年,原国家质检总局、科技部批准青岛创建技术标准试点城市,开启了青岛深耕标准化之路。乘着政策东风,青岛在标准化建设领域扬帆远航,不断实现标准化工作新突破。

青岛在全国城市中率先提出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并于2015年11月与国家标准委签署了《关于推动青岛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合作备忘录》,这是国家标准化改革启动以来,国家与地方签署的第一个合作文件。这也让青岛实现了从技术标准战略、标准化战略到“标准化+”战略高度的迭代推进。

2016年,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上,青岛作为唯一发言城市,向世界展示了其实施标准化的经验做法,“青岛标准”引来世界瞩目。

2020年7月,国家标准委在给青岛市政府的复函中表示,将积极加强与青岛的交流与合作,支持青岛推进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共同推动建设国际标准化合作平台,参与国家和国际标准化活动,构建国际标准化教育培训体系,促进城市标准化创新发展。

国家有顶层设计,多次赋予青岛重任,让青岛走在了标准化的前沿。

02、以高标准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变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引领是关键。

青岛有着良好的质量发展基础和深厚的质量文化底蕴。如今,通过“标准化+”城市战略的实施,城市质量精神已在青岛落地生根,让城市发展“如虎添翼”。

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资料图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质量(杭州)大会上,第四届中国质量奖评选结果正式揭晓,青岛啤酒、中车四方和青岛超银中学3家组织荣获第四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截至目前,青岛获得中国质量奖1个,中国质量提名奖8个(次),获奖数量高居全省地市榜首。

梳理历届中国质量奖评选结果,不难发现,青岛获得中国质量奖荣誉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制造业企业。从海尔集团到海信集团,再从青岛啤酒到中车四方,他们无不是产业规则的“制定者”,中国标准甚至世界标准的“领舞者”,享受着以标准促质量、以质量创品牌发展的丰硕成果。

高质量发展需要有先进的标准做基础和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成果需要先进的标准来体现。

青岛将“标准化+”战略作为城市战略来抓,将标准化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支持企业将自主技术转化为标准,推动工业企业提升质量规范水平,为此涌现出一批产业规则的“制定者”,标准化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业等领域,以积极参与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为抓手,试点探新路、示范树标杆,全力推进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

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资料图

“十三五”期间,全市完成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39项,涉及经济建设类27项,占71.8%,政府管理类9项,占23.7%,比2007-2015年的总和增长了69.6%,并且青岛市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创造了诸多全国第一(批)。

例如,青岛市政府承担的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崂山区政府承担的标准化服务产业培育试点、城阳区政府承担的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和“民声在线”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青岛市人才交流中心承担的第一批国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试点等项目,通过标准化建设,创造了标准化的青岛经验、青岛模式。

近年来,青岛在重点领域聚焦发力,在关键环节改革创新,积极构建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地方标准体系。到现在为止,已经发布市级地方标准9项,农业地方标准规范39项,起到了很好的规范引领作用。

青岛标准先进性评价,评价的是标准,代表的是质量和品牌。从产品创新、填补国内(国际)空白、严于国家行业标准等8个方面,科学合理地提取先进性指标,比对企业或团体等优秀标准,最终成就青岛标准的“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让一项项先进性评价指标,为高标准产品“开口说话”。

03、掌握“标准”话语权,标注城市新高度

当今全球市场的竞争,已不仅仅是技术的竞争,更是标准的竞争,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更是如此。

青岛制造作为一张闪亮的名片,要想继续在国际上引领风潮,掌握“标准”的话语权极其重要。

站在开放的新风口,越来越多的青岛企业参与到中国标准乃至国际标准制定中,树立了一批“青岛标准”。

凭借热水器产品研发的防电墙专利技术,青岛海尔成为首家改写国际标准的中国家电企业。此后,作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海尔提报的国际标准制修订提案越来越多。

同样来自青岛的企业——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上也频频出招,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项目。

实际上,不仅诸多企业在行业标准制定中当领头羊,青岛不少行业也跻身为引领标准的翘楚。

青岛与标准化的紧密联系,还基于城市的对外开放。拥有开放基因的青岛,不仅引领“标准化”风潮,更以标准化标注城市新高度。

自2017年起,青岛连续举办了三届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打造标准化领域“国际会客厅”,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等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领导人同时出席,这在国际标准化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论坛具有全球影响,发出了中国声音,留下了青岛印象。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在新发展阶段,发挥标准化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技术支撑作用,必须推动实现标准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标准运用由产业与贸易为主向经济社会全域转变,标准化工作由国内驱动向国内国际相互促进转变,标准化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围绕贯彻实施《纲要》,山东提出了自己的新打法,由综合改革转向创新发展,建设国家标准化战略区域实施先行区。山东今年又遴选出了442项重点项目,包括15项战略性重点攻坚项目和51项国际、国家标准制定任务等,其中青岛就有11项国际标准项目入选。

面向未来,青岛要继续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以工业领域标准化建设为基础,聚焦智能家电、汽车制造、轨道交通等重点领域,支持企业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地方、行业标准,抢占标准“话语权”,巩固产业优势地位,着力推动标准体系由工业向农业、服务业、社会事业拓展,全面发挥标准引领带动作用。    

从“青岛品牌”“青岛质量”到“青岛标准”的变化,体现着青岛这座城市强劲的发展脉动,已经走在全国前列的“青岛标准”将乘风破浪,不断发出标准化的“青岛好声音”。

作者 | 吴帅  摄影 | 刘栋  编辑 | 疾风  

往期精彩内容正在开发,欢迎关注!如果您有意见建议,欢迎发送邮件至qbguanxiangshan@163.com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