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对教育教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学团队坚持“互联网+协同教育”的理念,创新性地构建“慕课协同教学、重塑教学形态、虚实融合创新、多元评价激励、课程思政育人”五位一体的课程教学体系,打造智慧课堂,让校内十几个专业、数千名选课学生受益,全国60余所高校正在推广应用,十几万人在线上选课。获得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首届山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团队成员:吴荔清、周兰娟、张冬至、郝宪锋
电工电子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张冬至教授,主讲人周兰娟老师。团队在课程思政、慕课建设、混合式教学、新形态教材、探究性实验等方面不断改革探索,2020年团队建设的《电工电子学》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1年团队主讲的《电工电子学》获评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承担省级教改项目2项、校级教改项目10余项,指导学生荣获“互联网+”、“挑战杯”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银奖2项。
打造优质慕课
疏通知识传授的多种“渠道”
“时代的发展,倒逼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周兰娟团队注意到,随着数字化网络的普及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国内外受到教育界的广泛欢迎。
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通过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形式的混合,采取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创新、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团队把握住“互联网+”发展的机遇,在《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学中引入慕课作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主要途径,为混合式教学开展基于应用的分析、评价提供了充足的在线学习资源。
慕课上一个简短的视频,需要付出近10倍的时间、精力将知识点打散串联,反复打磨、精炼。但课程创新就是这样,就要有不畏难、能钻研的精神。”周兰娟表示,团队中郝宪锋老师搭建电路、配备实验箱时废寝忘食,吴荔清老师进行界面设计、材料准备时夜以继日……每个慕课视频的建设,团队都会付出无数个小时进行商讨与预演。
团队的坚持和付出是值得的,优质慕课的建设和推广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学习途径,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惯性培养。
构建智慧课堂
注入教学氛围的“源头活水”
团队还应用了与慕课配套的智慧教学工具——学习通,为课前知识学习、课堂知识内化、课后知识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其中,“签到”带来课堂学习仪式感、随机“选人”表达观点、“抢答”活跃课堂气氛、“随堂练习”检验学习效果、“主题讨论”加强合作学习、“问卷调查”反馈教学意见……
“课前预习的时候,我看到电路图就不知道如何下手,课上的时候老师用仿真软件向我们展示了检测电路构建是否合理,以及借助软件让我们清晰地看到电路设计的原理,使原本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我很快就理解了相关的内容,期末也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本研一体化班(电信类)2020级杨妍璐回忆起周老师的教学方式仍觉得感激满满。
团队在实践教学环节将仿真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通过引入“雷实验”与“雨课堂”等新型智慧实验教学平台开展仿真研究、测量分析等环节的实践教学创新;通过虚实有机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互助互学、综合实践、探究研讨,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提高了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多样的教学活动将线上线下缝合为一个整体,把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显著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推进“隐性思政”
把好立德树人的“指挥棒”
团队还通过课程线上线下思政结合、教师课前课后以身示范,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实现课程内容和思政目标的环环相扣,潜移默化地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例如在讲解集成运放时,结合华为5G案例,说明我国的技术与制造瓶颈,让学生认识到不能空有报国志,须有报国才,引导学生树立奋斗目标;在讲解三相交流传输电时,介绍交直流历史之争,引出目前我国在特高压输电技术方面的世界领先水平,展示我国科技力量、科技自信。
团队还通过建立了多元评价制度,激发学生参与过程学习的积极性。运用智慧教学工具,增加过程考核的比例,实时统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数据,形成了教-学-考-评的闭环反馈。在这个评价制度下,学生学习成绩不再一锤定音看期末,形成了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个人与小组、过程与终结相结合的充满激励的多元评价制度。
“教学创新的道路是一直在不断向前延伸的,我们还要继续走下去。”未来,周兰娟及其教学团队将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牢牢把握教育改革的机遇,根据教育部推出的崭新理念和方向,持续推出各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挖掘更多亮点,不断深入推进教学改革、方法创新。(图文/王大勇 田鸽 谢铠伊 刘旭华 编辑/田朔尘 高帅)
责任编辑:杨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