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时代,从未离烟台这样近。
“双碳”路径,在这座城市愈加清晰。
19日,“2021碳达峰碳中和烟台论坛”在烟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开幕。国家部委、国际组织代表、省级领导、权威院士专家及大型央企国企代表等2000余人出席论坛,共同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方向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向世界传递中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坚定信心和权威声音。
本届论坛以“绿色发展 低碳未来”为主题,论坛期间同步举办中国核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2021中国(烟台)核能安全暨核电产业链高峰论坛、2021中国国际核电工业及装备展览会、2021中国(烟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装备博览会、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宣讲晚会等活动,以“三会两展一演”形式向世界展示低碳转型领域的重大成就。
昨天的开幕式上,烟台发布了“双碳”工作推进线路图及机会清单,一揽子重大事项集中发布,一系列重大项目进行签约。力争在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走在前列,烟台正立足优势,锚定目标,坚定前行!
“双碳”时代
独属于烟台的高光时刻
本次大会由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烟台市人民政府、中国核学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能源报社主办,烟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烟台市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中心、烟台众创核电研发中心承办。
这是一次扩大绿色发展合作、共享低碳发展机遇的盛会,更是一个展示烟台“双碳”优势产业与城市发展雄心的绝佳平台。开幕现场,吸引了多位行业大咖致辞。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通过视频发来对大会召开的祝贺。他在致辞中表示,烟台市提出围绕率先建设智能低碳城市的目标,着力发展低碳关键技术和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国际领先的清洁能源基地,着力优化全域能源网、交通网、智慧网、市政网等低碳基础设施,着力推进低碳产业园区和居民社区示范建设的工作思路,是对我国城市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探索。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核学会理事会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寿君则表示,近年来,山东省核能发展取得积极进展,海阳核电取得了全国首个核电抽汽供热商用项目及世界首个水热同传实践工程等重大突破。“烟台市在打造国家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市,以及在核能供暖、海水淡化、制氢与储能、危废处理、海上风电等领域将有非常值得期待的长远发展。
一系列重大事项的发布,让本次盛会“干货”满满。发布会上,中核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申彦锋,国家电投集团董事、党组副书记祖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吴春利分别发布了《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计划》。同时,中国核学会高温堆分会正式授牌,并颁出中国核学会学科学技术奖。央企驻烟企业揭牌、烟台市与核电企业基金合作启动仪式、烟台市“城市合伙人”金钥匙颁发,烟台与相关企业签署系列合作协议等活动也相继举行。
透过聚光灯与掌声,很多人都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是烟台?
让我们把镜头聚焦这座机遇之城。当前,烟台正系统谋划部署“双碳”工作,加快形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布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深度谋划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烟台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核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产业快速成长,有效推动了能源结构乃至经济结构调整。截至2020年底,烟台清洁能源装机容量850.8万千瓦,占全市全部电力装机容量的45.5%,占山东省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的1/5左右,尤其是山东省第一度核电、第一度海上风电都是在烟台发出;烟台所属的海阳市核能清洁供热工程在国内首开先河,今年将具备450万平方米的供暖能力,覆盖海阳全境,海阳也将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
可以说,烟台在“双碳”领域进行的探索、实践,在全省乃至全国都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此次大会的召开,正是身为经济大市、用能大市的烟台直面“双碳”挑战的“应战书”:率先建成国际领先的智能低碳城市,烟台责无旁贷!
聚焦“双碳”
7000亿清单规模呼之欲出
开幕式上,烟台发布的《双碳驱动中的烟台机会》引人瞩目。
根据发布内容,烟台将在“1+233”工作体系下,按照科学路径和系统思维,从区域综合能源、绿色基础设施、数字系统,到产业园区、居民社区等基本功能单元通盘考虑,整体推动城乡全域智能低碳规划建设,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深度调整产业结构,以智能低碳城市规划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动态生成项目机会,探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城市全域智能低碳发展的综合实践方案。
据此产生的 “双碳”机会清单十分巨大:烟台正在形成“三年7000亿”的第一批机会清单。条件成熟时,将向全社会公开发布第一批“双碳”行动机会清单,期待更多企业和机构成为烟台的城市合伙人。
其背后,有强劲的政策引领和产业规划支撑。
目前,烟台市已研究制定了《清洁能源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园区特色化发展的实施方案》《促进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促进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顶层设计文件,实行“一链长、一园区、一链办、一基金、一联盟、一智库、一论坛、一平台”工作机制,多角度多渠道全面推进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立足经济发展后劲和清洁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烟台市按照“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原则,联合企业、高校研究编制“一谷一区一岛一港”,即丁字湾双碳智谷、烟台3060创新区、长岛国际零碳岛、蓬莱北方风电母港发展规划。
丁字湾双碳智谷将推动核、风、光、氢、储等“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以核能供热、供汽、制氢、海水淡化等为重点,推广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同步导入绿色低碳高端装备、新材料、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打造胶东经济圈融合发展先行区、国家级零碳产业发展示范区和中日韩清洁能源合作先导区。
烟台3060创新区将依托该市核电装备制造、科技研发、节能环保产业优势,重点规划建设“双碳”展示体验中心、碳中和大数据中心、“双碳”产业发展基金中心、储能研究中心及绿色设计中心等。蓬莱北方风电母港将依托蓬莱海工、海上风电、船舶等装备产业基础以及深水良港条件,打造立足山东、辐射全国和东北亚、东南亚的中国北方风电母港,形成以装备制造、研发设计、检测认证、运输安装、智慧运维等为一体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
“烟台发布了《双碳驱动中的烟台机会》,这对我们企业来说,这是吹响了集结号。国家电投山东公司刚与烟台市发改委签署了长岛国际零碳岛的开发方案,下一步我们还和海阳市有一个丁字湾的整体零碳智谷的能源解决方案。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像烟台市政府、妇幼保健院这样的综合智慧能源方案落地烟台。” 国家电投集团山东分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郑海村受访时说。
西屋亚洲在役电站服务总裁刘信刚则表示,看到整个烟台市政府以及烟台各地为十四五规划双碳目标所做的各种努力,“非常震撼,深受鼓舞”。 “烟台有地区的优势,有产业的优势,在山东省甚至在全国创立了很多在双碳领域的多个第一。例如核能供热这个示范性的项目,不仅在中国是第一个,在全球也是第一个。在全球双碳背景下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刘信刚说。
未来,烟台市还将开展“碳汇+数据+金融+文旅+民生”等新型合作实践,探索零碳立体新场景,组建专业化实体公司、设立专项基金,全方位高水平打造全国首个国际零碳生态岛。
据了解,烟台目前已形成省级市级与“双碳”相关的重大项目七大类93个,总投资规模预计超过4000亿元,包括高端化工、新能源高端制造业、低碳交通、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绿色智慧矿业、生态治理和环保产业等领域。
创新引领
助力低碳产业做强做优
从发展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到规划打造“一谷一区一岛一港” 碳达峰、碳中和示范区,从搭建我国首个“国家级核电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到“国家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建设投运,从连续举办核电产业链高峰论坛到首次举办碳达峰碳中和论坛,从核电工业及装备展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装备展,烟台的低碳转型之路离不开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强有力支撑。
近年来,烟台陆续培育出一批创新案例和创新项目。其中,以烟台市海阳核电站为依托建设的“国家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和“世界首个水热同传实践工程”,开创了国内核能供热的先河,为我国核能综合利用拓出了全新“赛道”。据了解,依托海阳核电,结合规划核电项目,烟台市将研究制定全市核能供热总体规划,在逐步实现全域零碳供暖的基础上,有序向周边区域延伸,推动半岛一体化绿色供暖。
除了创新技术的实践和应用,烟台市还将创新思维运用到打造新型市场主体、拓展合作模式和培育大型展览品牌等领域。
作为国内首个以“双碳”为主题的展会,2021年中国(烟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装备博览会于本次论坛期间首次亮相,以会带展、以展促会,旨在为国内外企业搭建展览展示和洽谈合作的平台。该展览将每年在烟台举办,伴随规模不断扩大,将逐步形成“论坛+展会+区域中心”的常态化运作模式。
此外,烟台市正在组建“双碳”新型市场主体,注册成立了以碳中和为核心业务的“碳中和发展集团公司”,并着手筹备组建“双碳”研究院,启动烟台市“双碳”发展规划、实现路径和智能低碳新型城市系统解决方案等课题研究,承担推动全市清洁能源、绿色低碳产业快速发展和促进碳中和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职能。同时,正在组建由央企和地方企业合资的企业,从事清洁能源、储能、氢能、充换电站的投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及节能技术开发咨询工作,并系统推进烟台全域核能供暖、水热同传、工业供汽、海水淡化、制氢等综合运营业务。
烟台市还联合三大核电集团设立“双碳”基金,规划设立区域性碳交易中心。同时,探索海洋碳汇等生态价值实现路径,争取设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院士工作站,打造全国综合性海洋碳汇技术创新平台;通过探索打造“东方电都”,研究组建新能源银行、开展绿色保险试点、发行碳中和债券可行性等;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实施工程建设全过程绿色建造,以智能低碳理念推进城市快速路和轨道交通建设,最大程度降低运输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优化升级。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在我国全力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背景下,烟台市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全方位推进低碳示范区的创新实践,将为山东省乃至全国提供一份绿色转型的城市样本。(YMG全媒体记者 孙长波 通讯员 盖云杰 邵伟峰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