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躺着待着,刷手机,该怎么办?

谁都经历过这样的日子。明明下定决心告诉自己11点前一定睡,却不知不觉追剧到凌晨;明明未完成的工作一大堆,却还是放不下能刷抖音的手机;明明前一分钟刚刚看过朋友圈,却还是忍不住一遍遍更新;明明说好只刷一会微博,时间却又过去了一大半;明明.......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的时间都被手机绑架,甚至感觉精力都被掏空了?

01

提前透支自己的人生体会后的空虚

什么叫透支自己的人生体会呢?

不管你多年轻,许多体会现在不用等,不用盼,一台手机就给你安排明明白白。比如成瘾性的游戏,在自控力还不成熟时,就提前追求虚拟荣誉、刺激感。比如空洞杀时间的小说综艺,在自我觉察辨别能力还不够时,就摄入大量无营养的快餐式内容。甚至躺在家里刷一整天抖音快手,看肥皂剧,也是在将你潜意识的怠惰与散漫提前透支出来。

如果在20岁最年轻最富创造力时,被各种强刺激的东西提高了生活的阈值,感觉前途无可期,这是很可怕的事。就像电影,你先在种子网站看了个480p的抢版,那再去电影院看1280p正版高清也没啥味了。

02

注意力被过度耗散后的不专注

信息不断地爆炸,时间仍自顾自的稳定向前,那么信息在营销的是什么东西呢?

没错,是你的注意力。

许多商业巨头,都在想方设法争抢,收割你的注意力。信息泛滥让人的持续专注力普遍下降了。微软曾经做过一个调查,2000年,微软加拿大公司报告称,普通人的注意力幅度仅为12秒,到了智能手机、社交网络勃兴的2013年,这个数字下降到了8秒。

也就是说,在1分钟里,你至少会走神7次。

2015年只有8秒了。那2021怕不是只有5秒了。

但真正能够让你的大脑汲取到营养的,都是需要高度且长时间专注的事,比如读书。现在,这种注意力都被打碎,分给手机里的其他APP,或者养眼的网红直播了。

其实在探索上瘾的无尽可能过程中,心理学家发现了两件事情:首先,人们对上瘾的理解过于狭隘,谈到上瘾一般只会想到:毒瘾、酒瘾、烟瘾……其次,上瘾在很大程度上是环境和氛围促成的。

难道没有人意识到并试着去改变它吗?

当然有!

01

耐心点去感受不同阶段的人生体会

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调查啊,心理学家 Kaufman 曾经做了一项调查,问你思维最活跃,创意最多的,是什么时候?72%的人回答都是:洗澡的时候。

在2017 年的一项峰会上,27 位心理学家讨论了这个问题。他们认为:当我们淋浴时,我们的感官被封闭了,接收不到外界的新鲜信息。这就迫使我们活跃的大脑转向“内在”,去聚焦和遍历那些储存在记忆里的想法、念头和观念,然后放出些平时被知觉阈限所关注的东西。所以洗澡时,就特别容易产生灵感。

也就是说,短暂地关闭外界感知通道,离开手机,反而有助于你的思维变得更清晰,更透彻。且啊,其实你即使不去关注那些,也没什么影响。就算你每隔五秒打开一次微信,没事找你的人还是不会找你。就算你每天都能刷出瀑布般的信息流,和你无关的事还是和你无关。不如就好好地回归自己的生活和想法吧。

02

重新构建一个远离诱惑的环境

要重新构建一个远离诱惑的环境。就像减肥,如果你下决心开始,就不要在家中放蛋糕,巧克力之类的高热量食物,毕竟“吃”是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能坚持饥饿的是少数。直接想办法远离诱惑吧,成功的机率才会更高。所以呢,摆脱刷屏我们也应该尽量远离手机等电子产品。

03

逼自己去做点慢慢来的事

不要觉得发呆是浪费时间,也不要觉得停下来就是不思进取。很多时候,停下来,等一等,看看四周,反思下过往,思考下未来,你会有很多错过的新发现。

一个小时也没看进去两页书,这没啥不好意思的。相比起自暴自弃刷手机,往大脑里塞一个小时的抖音神曲和情绪垃圾,对着书页放空大脑都要好很多。允许自己慢慢来,你迟早可以一个小时看五页、十页、二十页……

关键在于,屏蔽掉外界的信息,好好感受自己思维和注意力的游荡。前期你可以不过多干涉,就让自己静静的观察,并重新审视那些不断黏着你注意力的事物,再问问自己:“它配吗?”

找回注意力,就是找回对时间的掌控感。把步调调慢后,其实生活中那种“疲于奔命”的感觉也消失了。因为只有停下来,时间的流动才变得格外明显。只有慢慢来,时间的报答才有空酝酿成熟。毕竟,很多名人的slogan都是:“做时间的朋友。”

责任编辑:单蓓蓓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