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26军77师231团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的军务股长门英贤和副排长孙汉英经历了战火硝烟,门英贤的左脚后跟被美军的机炮打掉,孙汉英的左脚后跟在长津湖战役中冻掉。两人陆续回国养伤后,都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重回朝鲜战场完成未尽的使命。 70年间,两人都渴望寻找同团的幸存战友,尽管两人的家仅相距5公里远,却从未碰过面。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70年后,青岛晚报的一篇报道让两位九旬战斗英雄在百感交集、笑中带泪中重聚。
看青岛晚报找到70年前老战友
10月11日,青岛晚报报道了《92岁战斗英雄孙汉英:71年前在长津湖战役中冻掉脚后跟 如今,见证盛世一生无憾》。 13日,记者接到了山东省军区青岛第十一离职干部休养所工作人员的电话,表示97岁的老首长门英贤看了本报的报道后深受感动,希望能和同团的战友孙汉英相见。记者随后联系了孙汉英所在的青岛市军休服务中心第一分中心,在抗美援朝纪念日到来之际,圆了两位战斗英雄时隔70年后再相见的心愿。
日前,记者应邀来到门英贤的家中。他正坐在沙发上,提前把青岛晚报的报道叠得整整齐齐,等待着孙汉英的到来。干休所的工作人员告诉门英贤,写这篇报道的记者来了。门英贤非常高兴,连说:“好,好,好。 ”门英贤家中长年订阅《青岛晚报》,通过省市报纸寻找当年的战友,已经成了他多年的习惯。他为人低调,多次婉拒宣传自己的事迹,却喜欢收集有关战友们的报道,在所属的部队番号文字上用红笔做标记。爱国情和战友情,是他心里永远无法割舍的情怀。
“我的好多奖章都交到部队荣誉室了,我和汉英是同一个团,不是一个连,当时我在团里当军务股长。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战友,好多都已经不在了。看了青岛晚报的报道之后,我很想知道他住在哪里,去看看他,就让儿子打电话给干休所帮着联系。最后大家商量决定,还是请汉英到我家里来。 ”门英贤告诉记者,他非常期待这次见面,这几天心里就盼着这件事。
一个军礼饱含千言万语
门缓缓推开,孙汉英进门第一件事就是敬了一个军礼,万语千言都化作这个神圣的动作,瞬间让在场的人湿了眼眶。“哎哟,老孙啊,我真想看见你啊。这下终于见着你了,咱们都是231团的幸存者啊。”“是啊,老领导,我看你的身体也挺好的。最早的时候我在四连。 ”两人的双手紧紧握在一起。
“四连可厉害了,我的印象很深,你们在荒草岭上打掉了敌人的八辆坦克,真威风。当时下着大雪,你们根本走不动了,就从山上像坐滑梯一样滑下去,炸掉了最前面的坦克。我们后来赶上去了,敌人在后面有很多汽车,那时候咱们会开车的战士不多,就合力把汽车掀进沟里去了。你们的孔连长后来转业到临沂了。”门英贤很健谈,谈起抗美援朝那段峥嵘岁月,两位老人就像昨天刚刚见过面,今天接着聊天一样,打开了话匣子。
“咱们有位姓朱的战友,被敌人的好几颗手榴弹炸得手脚都截肢了,左眼球被炸了出来。当时他过度饥饿和疼痛,在迷迷糊糊中吃掉了自己的眼球。还有很多战士都像你一样,在长津湖战役中冻伤了脚,鞋脱下来就穿不上了,只能把大衣袖子扯下来包住脚。不能用水烫,只能用雪搓,血液循环开了就能恢复很多。 ”门英贤感慨道:“那时候太苦了,伤病、寒冷和饥饿,有的连牺牲太多,就取消番号了,你们连也很少有人幸存了。 ”
现实远比电影更加残酷
“我还记得1951年,你们四连在上甘岭待了一年,那时候我们团支部就在五圣山上,咱们离得很近。五圣山是周边最高的山,一开始我们经验少,挖的山洞是直的,没有拐弯,敌人的飞机打进去两个火箭弹,牺牲了两个参谋。炮弹打进山洞以后,硝烟会不由自主地被我们吸到嗓子里,大概有两分钟的时间喘不过气来。还有一次,炮弹打到了地堡里,牺牲了一个参谋和三个战士,那次我没有负伤,真是万幸。 ”门英贤表示,大家所说的战火硝烟其实就是这样的场景,空气里弥漫着呛人的烟雾,瞬间让人充满窒息感。
说到近期热映的电影《长津湖》,门英贤指出:“战士们突然遇到飞机偷袭,躺在石头上装死,那是特殊情况,实际上我们白天大部分时候会隐蔽起来,经常藏在公路边的石头和草丛里避险,后来敌人发现了,就天天开飞机贴着地面射击。电影里的闷罐火车有床铺,而我们的条件比电影里差多了。我们铺着席子,放两个尿罐,长途运输几天几夜睡不着觉。 ”
门英贤回忆说,美军陆战一师被歼灭后,战士们在美军飞机场缴获了肉罐头、西红柿罐头和饼干。当时大家都饿红了眼,能吃上几口西红柿罐头,是那段时间里最好的一顿饭,也救了很多战士的命。 “后来咱们这个团,也牺牲得没有什么人了。我和教导员、还有几个战士,漫山遍野地寻找,一共收了四五十个战士。我们反穿大衣,每人发了八颗手榴弹继续战斗,李政委被敌人打掉了一只胳膊。为什么咱们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其中一个原因是敌人最后冻得不行了,不得不撤退,但是咱们依然在咬牙坚持着。所以最后一次战役交锋,咱们团牺牲的人不多,是凭着顽强的意志把敌人赶走的。 ”
重返朝鲜战场无所畏惧
敌人设置了很多封锁点,周边运送粮食只有一条路,在运粮的路上牺牲了很多战士,导致大批珍贵的粮食被阻截,难解燃眉之急。门英贤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他看到有个战士实在饿得撑不住了,就吃生谷穗充饥。可是当时他的胃已经饿得很小了,吃下去之后就胀死了。门英贤当时心里既害怕又难过,强忍着悲伤把这个战士抬到后面埋葬了。战死沙场是战士的光荣,而不能落叶归根却是遗憾。
“后来,我去别的团当股长了,和几个战士检查工事的时候,被敌人的飞机排炮打掉了左脚后跟。 ”门英贤说道。
“我在长津湖冻掉的也是左脚后跟,咱俩受伤的位置一样。敌人在地图上做了很多标记,指挥着飞机在指定位置放炮,一排炮过来一般就是五六个甚至十几个,很少放单炮,就是想把咱们赶尽杀绝。 ”孙汉英激动地表示。
“唉,那时候咱们牺牲的人太多了。有的战士负责掩埋牺牲的战士,那可不是一般人的心理能承受的工作。 ”门英贤说完,两人不约而同叹了口气。
门英贤因为脚伤和伤寒,坐闷罐火车回国治疗,白天经常需要躲到山洞里,但是火车头不能熄火。一些受伤不能行动的战士因为中毒去世了,有战士把门英贤背下来通风,他才能够活着回国治疗。“老孙,你说当时多苦多惨,有时候我想起来就相当难受。”门英贤对孙汉英说,他俩一样,都是伤好之后义无反顾地返回到激烈的朝鲜战场上,在保家卫国的使命面前,不怕一切艰难险阻和牺牲,不取得最终的胜利誓不罢休。
笑中带泪分享胜利喜悦
“咱们一起扛过枪的战友,都像兄弟一样亲,感情真好。 ”两位老干部在追忆往昔的聊天中,时而热泪盈眶,时而开怀一笑。所有艰辛和牺牲,终究迎来了载入史册的胜利喜悦。
“四连不在了,我们就合并成了其他新的连队。队伍里频繁换人,旧的战友牺牲了,又换成新的战友。咱们团的韩排长很可惜,在回国的路上牺牲了。 ”孙汉英哽咽道,当时大家高兴地聚在一起讨论,回国之后会怎么样,准备干什么,买点什么东西美餐一顿,觉得凯旋回国是近在眼前的事情。没想到,敌人的飞机没有放过大家,正好炸到了韩排长那里。两天牺牲了15个战友,他们没有等来掰着指头就能数到的好日子。
“老领导,你的思维很清晰。我再过半个月就93岁了,当年能活着回来就挺好的,咱都是两次去朝鲜,九死一生。 ”
“哎呀,可惜咱们231团最后没有了。太难得了,咱俩都90多岁了,我今年97岁。我今天看见你了,特别高兴,这就是同事和战友之间的感情。我看晚报上说,你有一个儿子和四个女儿,真好。你老伴也一块过来了,我老伴是抗美援朝的军医,抢救过很多伤员,她已经去世了。咱们团还能活到今天的人,已经很少了。 ”
“咱们冲锋在前,牺牲了很多人,但是大家都没有退缩,没有怨言。 ”
“战友回国之后奔赴各地,很多人都失去了联系。年纪越大,越会回想起当年在抗美援朝的时光。虽然不敢想,但心里有深深的烙印,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现在我看报纸找到了你,咱们这把年纪了还能见面聊天,很幸运。 ”“想找咱们团战友的信息,最好的方式就是看报纸。前些年,我每次看到报纸上有关于战友的事迹报道,知道他还平安健康,就会感到特别欣慰。但是过几年在一些节点上,我找不到这些战友的报道,心里就会很失落。 ”
“老首长,以后有空再来看你。 ”分别前,两位老英雄面对面互敬军礼。这是对往昔峥嵘岁月的致敬,对烈士们的致敬,也是对今日盛世和美好未来的致敬。
向所有战斗英雄致敬!
今天的太平盛世和岁月静好,都是在战场上保家卫国的英雄们抛头颅、洒热血,拼尽最后一口力气守护而来的。记者此前关于孙汉英的报道,被青岛市军休服务中心推送给了中国退役军人杂志社。许许多多像门英贤与孙汉英一样的英雄人物,感动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
每一次采访战斗英雄,都让记者感触良多。记者87岁的外公陈同善也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幸存者。外公14岁时因革命需要,破格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与门英贤、孙汉英两位老英雄同属第三野战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外公只有19岁,是队伍里年龄最小的。每当外公回想起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时,总会心潮澎湃。从激烈的战场向大本营传递情报,需要争分夺秒。外公每次接过机密信件,都会飞快地跑几十里路送信。有一次,敌人的子弹从他的右腿擦过,鲜血染红了裤子,他咬紧牙关,忍受疼痛,一刻不松懈,继续奔向目的地。外公说:“所有的勋章都是历史的见证,是中国军人精神的象征,是传家宝!我毕生都以成为一名军人为荣,希望年轻一代也踊跃参军,在国家需要时勇往直前,将中国军人的精神代代相传。 ”向所有战斗英雄致敬!(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 张译心 通讯员 薛龙喜 宋培廷 摄影 宋新华)
责任编辑: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