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评论员 王学义
一场针对网络账号运营乱象的风暴已经来临。为切实解决账号运营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家网信办近日召开“清朗·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乱象专项整治行动”全国视频工作会议时提出,将对即时通讯、新闻资讯、论坛社区、网络直播、知识问答、生活服务、电子商务、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等各类网站平台账号乱象进行集中整治。
此番整治行动主要盯紧了五种乱象,包括:违法违规账号“转世”、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信息违法违规、网络名人账号虚假粉丝、互联网用户账号恶意营销、向未成年人租售网络游戏账号等。这些乱象为人们诟病已久,乃是互联网行业的痼疾,对此进行整治合乎民心,顺应民意,也切中了这一行业的脉门。互联网确实需要进行“刮骨疗毒”了。
违法违规账号“转世”问题,是指已被依法依约关闭的账号以相同名称、相似名称等关联名称重新注册。此类账号往往在运营的同时,也在经营“小号”,不断将粉丝转移到“小号”上,一旦主账号因触及红线被禁言、关停,就会将“小号”改成与主账号的相同、相似名称,继续经营。这样的“转世”,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监管力度,也使某些账号不断玩“借尸还魂”的把戏,有恃无恐。此番整治违规账号“转世”问题,就要对此进行彻查,将打击落到实处,将妖魔鬼怪扫荡干净。
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信息违法违规,则主要指仿冒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等组织机构名称、标识,以假乱真,误导公众。此类账号在名称上耍小把戏,意图浑水摸鱼。10月20日,国家网信办公开发布了最新版《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名单》,名单涵盖中央新闻网站、中央新闻单位、行业媒体、地方新闻网站、地方新闻单位和政务发布平台等共1358家稿源单位。这也是以“白名单”形式,让人们看清正规稿源单位的名称,避免被某些互联网账号误导,影响社会秩序。
网络名人账号虚假粉丝,即通常说的“僵尸粉”问题。近年来,买粉也成为一种最快的涨粉套路。在某电商平台,花10元钱就能买到400个微博粉丝或转发指定微博100次,某流量明星曾通过“僵尸”账号转发虚假微博在一瞬间造就了转发过亿的神话,让人直呼“地球人已经不够用了”。而由此也带来了“上热搜”等一系列问题。“僵尸粉”已成为网络数据造假、甚至扰乱网络舆论秩序的一大症结。对此,理应严厉打击。
互联网用户账号恶意营销,主要指“蹭热点”、“标题党”、低俗直播、歪曲解读国家政策、控评等。其中有着一个个的伪专家、假媒体,更有一桩桩见不得人的生意。向未成年人租售网络游戏账号,则是绕过“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干扰实名制的一类招数,影响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整治账号运营乱象,必须加大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力度,倒逼其加强管理,让整治落到实处。这五类乱象为何迟迟未能得到很好解决?其中很大原因就是部分网络平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它们本身就沦为这条黑色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利用乱象获取流量。假如不果断对平台动刀,就可能导致“雷声大雨点小”,这是公众所不想看到的。令人欣慰的是,抖音、快手、豆瓣等平台已先后表态,已经展开整治。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此番整治呈现出高度的针对性,希望也能展现出有效性。这是一场“及时雨”,也应该是“透地雨”。这背后涉及的是互联网运行的价值逻辑,应该形成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综合治理体系。只有持之以恒,系统施治,才能确保网络生态风清气正。
责任编辑/王学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