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时代,烟台开启新赛道

■高一度的视野:低碳转型,必由之路

■快一步的行动:主动作为,先人一手

■深一层的思考:顶层设计,规划引领

■海一般的襟怀:绿色烟台,邀约世界

站在绿色转型发展重要风口,烟台人勇立潮头。

10月24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总体部署“四梁八柱”确定。

10月19日-21日,“2021碳达峰碳中和烟台论坛”举行。烟台双碳实践现状、自然条件、产业基础、行动计划、项目清单接受检阅,全球全国双碳领域的最新资讯、最新技术、最新思考在烟台集中展示、碰撞。

其实在此之前,烟台已经在双碳领域进行了大量前瞻性思考和突破性探索,展现了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敏锐的争先意识。

高一度的视野:低碳转型,必由之路

“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

“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产业调整、植树造林等方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与碳排放对应的名词叫“碳汇”,指自然界和人类活动吸收固化二氧化碳的过程,比如海洋可以吸收约30%人类活动所排放的碳,森林、湿地、草原都能吸收或固化一定量的碳。

热词背后,关乎国际博弈、国家战略、能源安全、区域经济、产业变革,纵横捭阖,关联密切,意义重大。

对于城市来说,双碳转型可谓抢道、换道之战。

弯道超车,设想虽好,但在前车先发优势、规则设置等“霸道”障碍之下,何其难也。

开启新赛道,才是王道!

面对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发、大气臭氧层破坏,人们意识到,必须把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下来,同时把绿地、海洋、森林、湿地保护好,让碳吸收、碳固定多一些,继而实现碳中和。

2020年9月22日,中国向全世界宣布,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谓“30·60计划”。

这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碳达峰碳中和,不止于节能环保,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既是约束、挑战、压力,又是巨大的机遇——新能源、碳交易、碳汇工程等等,无不是千亿万亿级市场。碳达峰碳中和正是推动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改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契机。

烟台是制造业大市,必须摆脱传统能源依赖,开发“核风光”等新能源;人民期待更好的生态环境,也呼唤更多绿色。同时,烟台森林覆盖率居全省第一,海域面积占全省四分之一,碳汇潜力巨大。

在国情市情、发展要求和人民期待中,烟台率先提出,建设国际领先的智能低碳城市,打造全国清洁能源桥头堡,争创国家级碳达峰碳中和示范区。

快一步的行动:主动作为,先人一手

双碳探索,烟台先行。早行动、争主动、先受益。

在清洁能源产业方面,烟台已经走在了山东省前列。四项第一,领先齐鲁:

形成了全省第一的清洁能源规模体量。2020年,烟台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850.8万千瓦,占全市能源装机总量45.5%,两项指标均居全省首位。

发出了全省第一度核电。海阳核电一期工程自2018年10月投运以来,累计发电556亿度,相当于节约标煤167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393万吨。

发出了全省第一度海上风电。今年9月13日,半岛南4号风场首批风电机组顺利并网,实现山东海上风电“零的突破”。

实现了全国第一次零碳供暖。海阳核能清洁供热工程首开国内先河,今年将具备450万平方米的供暖能力,海阳将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

双碳探索,烟台先行。今年以来,创新举措不断加码。

——成立一集团、一研究院。一集团即山东碳中和发展集团,负责推进融合能源综合应用系统与信息系统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培育数字新兴产业,推动烟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一研究院即山东省碳中和发展研究院,建设碳中和科研成果、技术转化、关键应用的公共开放平台与交叉实验平台,形成一批面向国家、山东省重大战略需求与产业创新发展的重量级科研成果。

——核能发力。国家电投集团宣布,烟台市是国家电投集团山东战略的重中之重,该集团将把核能总部迁入烟台,建设两大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基地,打造千亿级核能上市公司。同时,烟台加强与中核、国电投、中广核、华能、中国能建等央企合作,到2025年,基本形成完整的核电产业链体系。

——风电突破。依托蓬莱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础和深水大港条件,建设中国北方风电母港。

——建设“一谷一区一岛”低碳样本。“一谷”,就是规划建设丁字湾“双碳”智谷,借助核电布局优势和丁字湾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优良的区位优势,打造胶东经济圈融合发展先行区、中日韩清洁能源合作先导区。“一区”,就是烟台中心城区规划建设“3060”创新区,规划建设清洁能源高端装备和节能环保特色产业园,聚集一批清洁能源总部、研发机构、现代金融、“双碳”展示评价等新业态,打造国家清洁能源技术创新策源地、国内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新高地、山东省绿色金融创新发展试验区。“一岛”,就是建设长岛国际零碳岛,开展“碳汇+数据+金融+文旅+民生”深度研究,加快实现岛上车辆、渔船等绿色能源替代,探索5G+无人车、无人机、无人船零碳立体场景,高水平打造全国首个国际零碳岛。

深一层的思考:顶层设计,规划引领

烟台市高度重视规划引领作用,邀请清华大学等专业机构为烟台把脉,进行绿色智能城市系统方案设计,做好各类规划间衔接。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以烟台市全域为研究对象,制定了国内首个城市全域《智能低碳城市规划》,首倡“系统优化、五网融合、单元支撑、项目协同”16字令,呈献城市低碳转型的“烟台方案”。

清华同衡研究院专务副院长张书嘉介绍说,规划的核心内容是“五网融合+单元支撑”。系统整合能源网、交通网、市政网、信息网、生态网,形成“五网融合”的区域基础设施网络架构;整体组合园区单元、社区单元、服务单元等城市基本功能单元,打造“单元支撑”的低碳发展空间载体。

善弈者谋势,善治者谋局。规划提出,城市低碳转型必需的区域综合基础设施架构是“棋盘”,在能耗“双控”和碳排放动态约束下的城市产业、能源、人居发展框架和解题思路“棋谱”,城市低碳转型中需要重点落位的“园区单元、社区单元、服务单元”等基本功能单元、应用场景和重点项目为“棋子”,通盘考虑谋篇布局,创造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新项目、新产业、新空间。

以规划为引领,低碳烟台大棋局将带给我们一个全新的城市、全新的生活——

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对烟台市传统化工、有色金属、煤化工等双高项目和园区,开展节能低碳技术和工业流程再造,实现节能减排。

培育绿色低碳新产业,形成产业突破以及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的深度融合。

发展低碳交通,推进近零碳轨道交通及综合能源系统、快速公交系统等大容量公共交通建设;推广低碳型交通工具,在长岛推广使用清洁车船,加快新能源汽车本土布局。

发展低碳建筑,以政府办公和公建项目为示范和样板,全过程实施绿色建造。

赋能乡村绿色发展,推动“整县光伏”试点建设、农村生物质能合理化利用、渔光互补和低碳渔业、农光互补等产业项目;对生态固碳林业运营管理、绿色矿业改造、循环经济等方面加大投入。

海一般的襟怀:绿色烟台,邀约世界

2021碳达峰碳中和烟台论坛上,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德雁发布了《双碳驱动中的烟台机会》,详细阐述了烟台在双碳领域的发展情况、下步规划和机会清单,向世界发出盛情邀约:“烟台勇当碳达峰碳中和的排头兵,欢迎四海朋友参与烟台双碳发展。”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表示,烟台智能低碳城市建设工作坚持系统观念,广泛摸底、深入调研,提出围绕率先建设智能低碳城市目标,着力打造国际领先的清洁能源基地,着力优化全域能源网、交通网、智慧网、市政网、生态网等低碳基础设施,着力推进低碳产业园区和居民社区示范建设的工作思路,是对我国城市领域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探索,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机会和广泛的国际合作空间。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核学会理事会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寿君指出,山东将成为我国继浙江、广东、福建、江苏之后的新兴核电大省和核能强省,烟台市在打造国家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市,以及在核能供暖、海水淡化、制氢与储能、海上风电等领域,有非常值得期待的长远发展。

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11月1-12日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英国国际贸易部驻华贸易使节吴侨文专程赶到烟台参加论坛,和烟台政府、企业进行了广泛交流。他对英国企业与烟台的核能、海上风电、氢能领域合作表现浓厚兴趣,希望双方在能源领域的互利合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两国带来更加繁荣和绿色的未来。

在烟台冲击GDP万亿目标的新征程上,双碳板块扮演着重要角色。烟台双碳机会清单巨大,目前已形成省级市级与双碳相关的重大项目七大类、93个,总投资规模预计超过4000亿元,包括高端化工、新能源高端制造业、低碳交通、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绿色智慧矿业、生态治理和环保产业等领域。

今后一段时期,烟台将大力推动核、风、光、氢、储等一体化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深入实施“9+N”制造业产业集聚培育工程,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实现经济发展与降碳减排双赢。这些都将为烟台冲击“万亿俱乐部”增添更多的底气、更多的绿意。

烟台拥抱双碳新经济,大幕徐徐开启。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人,准备好了吗?(图片由烟台市政府办、烟台文旅局、清华同衡提供)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