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统计监测!上半年青岛“十强”产业实现增加值4018.7亿元,增长18.4%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0月26日讯 “十强”产业代表了山东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聚焦打造具有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十强”现代优势产业是省委的重要决策部署。为全面、及时反映青岛市“十强”产业发展和成效,市统计局根据国家和省统计局有关标准规定,创新建立了多层面、广角度的青岛市“十强”产业统计监测体系,为促进“十强”产业发展情况提供统计精准画像,为产业质效提升提供可量化的决策参考。

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印发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明确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山东将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五大”新兴产业,提升改造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服务“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即我们所说的“十强”产业。到2022年,基本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新格局,经济质量优势显著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以往,青岛各相关部门仅能依靠省统计局反馈数据掌握“十强”产业发展情况,此次市统计局充分挖掘数据资源,兼顾生产性指标和效益性指标协同,先后打造“两项制度、一项机制”。依托“四上”单位统计调查,监测“十强”产业分行业、分区市“四上”企业数量以及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应交增值税、营业利润等效益指标,建立“十强”产业季度统计监测制度,全面反映全市“十强”产业发展情况。打破省级层面没有出台统一规范的区市级“十强”产业增加值核算方法的空白,突出质量效益指标,以收入法和增加值率法“双结合”的方法,创建青岛市“十强”产业季度区市级增加值统一核算方案,助力部门和区市找准行业发展的问题短板,有针对性地抓“十强”产业发展质量。根据全市经济增长计划目标及“十强”产业发展历史数据,开展“十强”产业发展进度对比分析,建立“十强”产业增加值完成情况评价机制,为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推动“十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量化的参考依据。

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十强”产业聚焦高质量发展,在产业集群发展、企业梯队壮大、推进重点项目、打造招商高地、加快技术攻关、提速动能转换上进行攻坚突破,在新旧动能转换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259家在库“四上”企业上半年共实现营业收入244.8亿元,同比增长20%,惠科6英寸晶圆半导体功率器件项目竣工投产,歌尔微电子产业园项目完成基础施工,青岛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文化创意产业567家在库“四上”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735.5亿元,同比增长53.6%,东方影都影视园区先后承接爱奇艺《为爱尖叫》等16个剧组的摄制工作,华谊兄弟、欢喜传媒、英皇影视等19家头部企业已入驻青岛西海岸新区。现代金融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50.1亿元,同比增长7.9%,法人金融机构加快落地,金融业规模和能级稳步提升,继续在全省保持领先地位。

从增加值完成情况看,上半年,全市“十强”产业实现增加值4018.7亿元,增长18.4%,高于上半年全市GDP增速4.6个百分点,“十强”产业总体实现较快增长。其中,有5个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十强”产业总体水平,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高端化工产业增长速度超过30%;大部分区市“十强”产业增加值增速均实现较快增长,8个区市“十强”产业增速高于全市“十强”产业总体水平,区市“十强”产业规模稳步提升。不过,当前国内外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原材料价格上涨、汇率波动、疫情反复等影响依然存在,全市经济复苏面临不确定性增多等风险和隐患,“十强”产业发展仍然面临很大压力。

“十强”产业统计监测充分发挥了“晴雨表”“指挥棒”作用,有效服务科学决策、精准辅助综合考核,充分激发了全市“十强”产业发展活力。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统计视角来看,下一步,全市“十强”产业要在推动存量创新、涵养增量生态、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抓好产业投资等方面将工作抓细抓实,通过高质量纳统为产业发展带来新增量,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兰星  通讯员  陈骁聪)

责任编辑:王凤一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