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区做好“六稳”工作 落实“六保”任务

7月14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系列发布会第二场,由市北区政府专场发布。市北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永国同志介绍市北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相关情况,市北区委常委、副区长刘新学同志,市北区商务局局长温雪娜同志,市北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董宝华同志陪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以来,青岛市市北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青岛市决策部署,把“六稳”“六保”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运行秩序逐步恢复,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态势明显。全区生产总值一季度增长-6.5%,半年增速有望转正;1-6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4%,较1-5月降幅收窄4个百分点。4个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9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全部复工;在库固投支撑项目74个,预计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左右。新招引项目9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3个、10亿元以上项目9个,注册资金50亿元的中铁晋鲁豫区域总部等一批优质项目相继落户;新登记市场主体1.34万户,其中新注册企业5570户。上半年,预计完成市外内资7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0%左右,引进FDI口径外资约2.6亿美元,同比增长22%。

突出核心引领,加快老城复兴发展

青岛市市北区把邮轮母港区作为龙头、作为最核心的资源,锚定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的历史方位,确立了“1412”发展格局。全力抢抓国际邮轮母港区开发建设的发展机遇,将4.2平方公里区域规划为“五坊通海”,注入邮轮旅游、金融贸易、智慧创新和商务文化等产业,着力打造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地标。3月28日,国际邮轮母港区正式开工建设,同步在全球开展招商推介,当天总投资313.5亿元的15个项目顺利签约。

青岛市市北区秉持港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放大国际邮轮母港区对周边历史文化街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已经完成3.2万平方米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正在推进10万平方米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广兴里项目作为示范,在全市率先启动修缮、率先投入运营。5月28日,全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试点项目开园仪式在广兴里成功举办,青岛工业设计创新中心、春光里·青岛产投生态综合体、洪泰山海会等落户四方路、馆陶路历史街区,以产业导入赋能老城复兴,以人气集聚恢复街区活力,努力蹚出一条老城区开放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围绕“三新”产业,加大项目招引力度

市北区紧紧依靠邮轮母港区这一开放枢纽,重点围绕新航运、新贸易、新金融,加快引进优质高端的航运主体、贸易主体和金融主体。新航运方面,着眼完善航运生态链,依托山东港口集团、山东海运公司等头部企业,聚集了挪威船级社、中国船级社、德玛物流等32家优质企业及机构。今年以来,市北区与英国卫狮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共建中国首个船员总部基地;与上海海事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共建上海海事大学青岛研究院。新贸易方面,市北区积极融入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建设大局,今年引进注册落地新贸易企业9家,供应链企业总量达到553家。疫情期间,市北区跟踪分析贸易数据,实时掌握重点外贸企业动向,提供及时精准服务,1-5月,全区实现外贸进出口103.1亿元,同比增长9.1%,连续5个月保持正增长。目前,市北区正在谋划依托“中日韩”海上高速公路,整合核心企业资源打造“跨境贸易+特色消费”集聚区。新金融方面,市北区按照“六个一模式”,加快建设青岛新金融集聚区,依托馆陶路34号打造新金融产业园,配套出台《青岛新金融集聚区产业扶持政策》。产业园目前已吸引聚集融汇-启信金融科技创投基金等9家优质企业,将于11月底全面开园。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定期组织“政银企”见面会,助力中小企业有效应对疫情,截至目前,全区银行机构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78亿元,6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贷款9.18亿元,4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在保责任金额15.52亿元。

聚焦“六个千亩”,加快项目投资建设

市北区在全区梳理出6600余亩可规模利用的发展用地,规划建设“六个千亩”产业集聚区,以“六个千亩”为载体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目前,全区19个市级重点(前期)项目进展顺利,完成全年计划投资额的50.1%。千亩国际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国内排名前两位的医药企业国药、上药青岛分公司先后落地,全市唯一的医疗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世界华人医师协会国内唯一代表机构入驻集聚区,百洋国际健康城市客厅项目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健康产业产值将突破100亿元。千亩青岛跨国企业区域总部集聚区,总投资近15亿元的钢研“一院一园”项目开工建设,建成运营后将引入高级专家50人以上,各类科技工作人员300人以上;绿地海外滩项目、奥润、康诚等3个在建项目加快推进,以上项目全年将完成投资5.8亿元。千亩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启迪控股、达闼科技、影创科技等项目正加速推进;启动区350亩土地征收达成一致意向,青岛启迪海量数字技术等科技企业注册落地。本月底,人工智能国际客厅一期将投入运营,集聚区产业规划将首发亮相。千亩高端新材料产业集聚区,疫情发生以来,市北区精准服务集聚区720余家新材料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研发机构,累计为企业节省费用200余万元,助力产业链企业共渡难关。青岛科技大学工业互联网创新创业与高端人才培育基地揭牌成立,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夯实人才支撑。千亩数字科技大道,与中关村e谷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总投资约10亿元的数字科创楼宇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探索推进新型产业规划用地(M0),引入发展都市工业,全市首个新型产业用地示范项目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已于6月28日正式启动,产业园启动区总投资15亿元,规划建筑面积18.6万平方米,利恩迪电子科技公司、深圳卓宝科技公司等6家企业达成入驻意向,入驻项目计划投资4.8亿元。千亩产业互联网集聚区,海尔大云谷等4个项目开工建设,浦东软件园、小卫星应用研究院、飞天联合产业园等项目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下一步将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和生产性企业总部引入落地。

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发展新型消费

市北区把营商环境作为全区“一号改革工程”,积极推进高效青岛建设攻势,在全市率先试点完成“一窗式”改革,启用全市首个24小时综合型政务服务自助大厅,实现377项审批事项一窗受理,209个事项实现自助办理。疫情期间,全面推行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预约办、邮寄办,做到“只隔离病毒不隔离服务”,通过“不见面审批”新增市场主体1万余户;先后开展“税收大数据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千名税官云访万家企业”“千名干部联系服务万户企业”“我为企业找订单”等活动,1-5月新增减税降费8亿元,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区直国有企业累计为租户减免国有经营性房产租金2900余万元,创业孵化基地为入孵企业减免房租500余万元。 

市北区紧紧抓住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新型消费机遇,集聚发展电商直播,培育一批直播机构、MCN机构,孵化一批网红品牌,培养一批网红带货达人,创新发展“跨境电商+直播+线下体验”新型消费模式。6月18日,市北区发布了《市北区在线经济新消费行动方案》,正式启动新都心直播电商基地,设置53个直播间,通过淘宝、京东等十余个平台为7个品类300多件商品带货推介,当日观看总人数近300万人次,为60多家企业打通线上销售渠道;同日,省内首条“饿了么口碑街”落地台东步行街,中央商务区联动CBD万达广场举办“抖音百店联播”活动,实现消费线上线下互相融合,激发消费潜能。组织开展“2020百日万店消费季”活动,围绕购物、餐饮、汽车销售等重点板块,集中搭建购物消费展示平台,吸引市民购物消费;协助商超企业对接社区消费需求,开展“商超社区行”活动,打造传统商贸企业消费新场景。1-5月,全区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长14.9%,较1-4月增速提升4.4个百分点;限上零售业销售额下降13.6%,较1-4月降幅收窄2.9个百分点。

保障改善民生,加大财力投入力度

市北区进一步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民生投入24.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5%,确保基本民生投入力度不减。坚持分类匹配不同群体就业需求,通过大数据精准筛选、入户对接用工单位等方式切实做好稳岗就业,截至目前,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84%;发放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1919万元、稳岗返还资金4279万元,惠及职工19万人。全力做好储备商品投放,保供期间共投放“菜篮子”政府商品储备蔬菜和猪肉约3400吨,确保疫情期间生活必需品货源充足、价格平稳。制定出台疫情期间社会救助保障方案,优化救助流程,织牢救助保障网,为7632户低保家庭发放救助金5745万余元,临时救助4428人次,发放救助金409万元;开通6条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举办温心市北网络直播公益讲座,直播当天收看人数突破13万人,有效疏导社会心理。

下一步,青岛市市北区将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推进落实,为全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