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海平面的第一缕晨光,上百名以海底采鲜讨生活的“蛙人”,在胶州湾海域展开水下捕捞。他们的捕捞方法有些与众不同,身背42斤重的铅块,潜入10多米的海底,迎着潮流以跪姿前行,一个一个地采摘海螺。每次在海底采摘时,因受到水流和脚下的泥沙等阻力影响,一个小时仅前行500米......10月29日,早报记者跟随红岛渔港码头蛙人出海,目击了他们海底采“鲜”的艰辛和不易。从早上6点到中午12点,李斌、李玉良和张世光6个小时共捕获1500多斤大海螺,每个收入千元。
“海猛子”当了7年
今年32岁的李斌来自泰安,为了养家讨生活,已经在青岛从事潜水工作7年。这段时间,李斌和李玉良、张世光3人每天早上都要出海,潜入海底采海螺。天气晴朗对他们这些“海猛子”来说是最好的消息。
昨天清晨5点,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李斌和两名同伴就起床带着装备来到了海边,3个海猛子身材都挺壮实,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脸黑,这是长期在海边生活日晒风吹的结果。李斌结婚比较早,由于父母身体不好,需要他挣钱维持家用,所以从25岁来到青岛,一直在红岛码头从事潜水捕捞。90后的李玉良是滨州人,算是潜水行业中比较年轻的,而35岁的张世光这个东北汉子,在这一行业中算是老大哥了。
清晨的太阳慢慢从海平面跃起,微风习习,海浪轻拍着海滩,行进中的渔船偶尔惊起几只海鸥乱舞,远处的胶州湾跨海大桥,在轻薄的湿雾中若隐若现,显得更加多姿壮观,这样的美景,难免会让人多看几眼,但对李斌这些蛙人来说,早已习以为常,3个人心思已经全在准备潜水采海螺了。
海底采鲜的地方距离码头只有3海里,不一会儿功夫,渔般就到达了指定海域,李斌等3个人一字排开,将随身携带的潜水衣摊开放在船板上,伸了几个懒腰,活动了一下手脚,开始做起下水前的准备工作。“下水前重要的是一件事不能忘,就是把输氧管伸展一下,避免造成扭折输氧不畅通等现象。”李斌说,天冷了,今天他们特意穿比较厚一些的秋衣秋裤。这个季节的海水温度不到10摄氏度,在海水里泡着会很冷,必须多穿衣服。
42斤铅锭帮他入海底
一切准备妥当,李斌将一个毛线头套戴到头上,然后开始穿潜水衣。这个时候,李玉良和张世光已经准备好要下水了。
李斌穿的这种潜水衣是橡胶材质的,比较有弹性,帽子、上衣、裤子跟鞋连成一体,只有一大一小两个口儿。整个身子需要从这个大的进口里钻进去,然后,脸从小口里露出来。前后不到5分钟的时间,李斌就将潜水服穿戴完毕,随后,李玉良提着一根细绳过来,像扎麻袋一样,把潜水衣的进口扎紧,被扎好的进口就像一个马尾辫顶在李斌的腹部,看上去挺有艺术性。
穿好潜水衣,李斌将潜水镜戴好,并用鼻塞塞住鼻孔,然后将一个呼吸器套在嘴上。“关键是最后一道程序,如果没有这家伙,人就沉不到海底。”李斌说着,将一个由6个铅块连在一起的“腰带”,结结实实地绑在了腰部。“这叫压铅,每块6斤重,一共7块42斤重正好围腰一圈,下沉到海底全靠它们。如果在海底上升,则要靠那要做输氧的生命管道。”穿戴好整套潜水设备的李斌继续做准备活动,伸伸腿、弯弯腰,动作缓慢,像个机器人。
“像我们这样的潜水员,最深潜到10米左右的深度,如果过深,则水下压力增大,对潜水者危害极大。 ”李斌说,海底水温有5度左右,潜水捕捞感觉不像冬季那么难受。前一段时间,一连几天不是阴天就是多云,捕捞作业时海水非常浑浊,有时候能见度几乎为零,捡海螺时完全依靠手摸进行。
一小时收获300多斤
一根长约200米的输氧管,成为李斌等人海底采鲜的安全保障。随着渔船上启动的发动机,带动制氧器正常运转,制成的氧气经过滤器过滤后,直接输入氧气罐备用。输氧管的一头连接氧气罐,另一头则连接李斌戴着的呼吸器,以便让他在海底“顺畅”作业。一切准备就绪,李斌将一个大网兜挂到脖子上便走到甲板边缘,朝同伴招了招手,一头扎进海里,顿时浪花飞溅,在浪花里晃动了几下,整个人沉了下去,海面慢慢恢复了平静。
留在渔船上的老船长,则通过输氧管的移动,密切注意李斌等3人的动向,并及时收放输氧管,小渔船不停地转着圈。为了防附近船只贸然闯过来。破坏输氧管,船长只要看到有船只靠近,就不停地用旗语提醒不要靠近。李斌说,从事这一行风险挺大,如果在海底遇到意外情况,全靠自己处置。船上的人最怕突然有船只过来,如果将输氧管扯断,在水底的人断了氧,那可就麻烦了。
“船上的人需要时刻盯着输氧管,发现收缩时就说明水下的人要上潜,这个时候就需要同时向上拉输氧管,帮助潜水员及时上来。”1个小时过去了,海面上的漩涡逐渐大了起来。李斌开始往上游动了。手疾眼快的船长赶紧拿起输氧管快速回收,不一会儿,海面冒起一个大的水花,李斌露出了水面,随着他上来的还有上百斤的大海螺。上船后的李斌摘下呼吸器和潜水镜后,长舒了几口气,通红的脸色慢慢恢复了自然。过了一会儿,李玉良和张世光先后也上了船,3人一个小时共收获300多斤大海螺。到中午12点半左右,3人一共采到1500多斤。李斌介绍,目前正是吃大海螺的好时候,每斤15元左右,很受市民喜欢。
“潜水捕捞虽然苦点,危险性也挺大,但这个工作总要有人来做,看着收获的大海螺被运往市场,当天走上市民的餐桌,觉得做这一行是值得的。”多年的潜水捕捞经验让李斌明白了许多道理。李斌介绍,在海底采螺时,由于海里的泥沙多,能把整个脚部陷进去很深,加上不断要迎着暗流向上走,才能保证在海底能看到海螺,一般会采取跪姿前行,这样一个小时最多也就行走500米,
海底采鲜 有喜也有险
李斌介绍,每年进入10月,会有大约上百名“海猛子”在胶州海捕捞野生大海螺。到了休渔期,他们就会转战到莱州,采摘养殖的扇贝的海蛎子。
昨天上午10时许,就在李斌第二次下海作业时,小小的意外发生了,一艘小快艇向渔船急驶而来,这个时候李斌等3人正在海底采摘海螺,船上的渔民一看有险情,就拼命的朝客船挥动着小红旗,示意他们改变航道,大约过了一分钟左右,对方好像看到前面海面上的输氧管后,立即从一侧略过,好在并没有碰到输氧管。
李斌说,像这样的情况是经较危险,一旦输氧管断了,水下的人就会有危险,李斌就曾经历过一次这样的危险。有一次,他正在海底作业时,输氧管突然折了一个大弯,阻隔了正常输氧,正在海底作业的李斌感觉到不适后,凭借着长期的潜水经验判断,一定是输氧管出了问题,于是他立即丢掉身上的铅块等所有的负重,立即向上游去,最终在同伴的帮助下脱离危险。李斌说,这样的意外情况每年都会发生几次,每次都吓出一身汗。
海底作业除了遇到不少惊险外,最多的还是惊喜,比如说经常在海底意外捡到大海参、大八带等,有一次他还捕捞了一个4斤重的“海螺王”和一条两斤重和石斑鱼。尤其是天气晴朗时,海底能见度高,鱼虾蟹等景色都能欣赏到。
“海底潜水作业一般人不了解,也看不到,我就用直播让大家看。”李斌介绍,几年前,他注册了快手和抖音dabin102888,专门直播他和伙伴在海底捕捞海螺的过程,没想到一下子引来了全国30万粉丝观看。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一行业的不容易,他今年还特意购买了一台水下摄影设备,经常在水下与全国粉丝共享“海底世界”。(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