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快评 | 用努力对抗内卷,以诗意化解焦虑


文/王浩宇

“少年不知勤卷苦,白首方悔卷时迟。”“少年,今天你卷了吗?”

近年来,“内卷”一词走红网络,充斥于社会方方面面,更是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卷王”之说。

那么“内卷”一词究竟是何含义呢?“内卷”作为一个学术名词,原本是用于形容社会文化变迁及经济发展所达到的一种阶段。根据亚历山大罗维奇·戈登威泽的观点,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称为“内卷化”。

而在爆火的梗文化中,“内卷”一词别有深意。简单来说就是“内部的恶性竞争”与“无意义的过度内耗”。这种现象在当今高校中尤为明显,本来竞争可以促进个人的发展,但在内卷化的加持之下,这种恶性竞争导致每个人试图对资源进行垄断而不愿交流与分享,过度与他人进行比较而忽视了自己所要前进的方向。你是否遇到过在宿舍里一学习就被舍友嘲讽“卷王”,而当你出去自习时却发现都是熟人的尴尬情形呢?你是否遇到过一到考试就总有人问你复习得咋样,复习到哪里了,当你反问时却被告知啥也没学,而半夜却在偷偷挑灯苦学的“卷王”呢?

这背后其实体现了大学生们一种普遍的焦虑感、迷茫感以及缺少胸怀的问题。焦虑源于不自信,迷茫在于没有明确的目标,而胸怀则体现了一个人的品质。

那么我们要如何去对抗化解“内卷”呢?

首先,要学会真努力而非空“内卷”。努力与“内卷”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明确而坚定的目标,是否有你愿为其挥洒血汗的对象。简言之,就是到底是什么驱动你随日而出、伴月而回,是为了竞争而竞争,还是有更为远大的理想与追求。“内卷”就如一副空壳,它是依存于与他人的比较和竞争方存活的,而努力则充盈着血肉与活力,是与自己在竞争,是为了自己而活着。其实,当我们沉思一下,由“内卷”转化为努力的过程,未必不是一种找寻自我的过程。

其次,要学会修炼一颗充满诗意的心灵,以化解“内卷”。化解“内卷”其实就是化解焦虑,而化解焦虑就需要美化心灵。所谓的诗意就是一种发现美的情趣,人性之美、生物之美、自然之美,只要功力到家就会发现无处不美。当清晨我们愿意花上一分钟享受阳光沐浴时,当夜晚我们愿意花上一分钟聆听星光的轻语时,当我们不再脚步匆匆而被路边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所吸引时,诗意就不经意间在我们心中弥散开来。以此来化解心中的戾气与焦虑,未尝不是一剂良药。

总之,作为青年人就应当“志当存高远”,而不是将自己的美好年华浪费在无意义的“内卷”之中,因为当“卷”到最后,无论是卷者还是被卷者到头来都是在原地踏步,只不过是在比较谁踏步的频率较高而已。我们应当远离“内卷”,为自己而努力,为自己而存活。(作者系青岛大学学生)

责任编辑/王学义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