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伟佳
明星滤镜,碎于直播带货。疫情爆发,各行业百废待兴,小小的直播间如同一辆辆风驰电掣的马车,在拉动着各平台生意的同时也为明星开辟了演艺事业之外的全新赛道。无论是德艺双馨的老戏骨还是刚出道不久的流量小生,在面对诱人的流量和高额回报时都逐渐“真香”,争先恐后与网红主播争夺“蛋糕”。一夜间,仿佛直播间才是明星们的主舞台,镜头前的明星熟练地利用自己的“光环”为自己的销售额加冕,消费自己的观众缘,自导自演一幕幕可笑的戏码,然而结果却频频翻车,原因究竟为哪般?
不少消费者“雾里看花”,沦为受害者。几年前,有记者问马云,问什么淘宝总有人卖假货,马云说:“总有人觉得三十块钱可以买劳力士,我也没办法。”电商发展至今,消费者本应练就火眼金睛,可当明星在镜头前叫卖“九块九,你买不了吃亏,你买不了上当”时,还是不少人被蒙住了。这种违背社会常识,早就被玩烂的套路一下子又卷土而来。在高额返佣的诱惑下,不少明星主播无视平台规则和良心底线,让一些三无产品出现在直播间。终于,明星直播间通过夸大宣传、售卖假货等手段割了一大波“韭菜”,真正受害的只有不明就里的消费者。
明星带货
只靠“走过场”就想“赚快钱”是行不通的。明星直播本质上依然是卖货,当明星充当门面后,如何把消费者看热闹的劲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购买力,还得看主播的专业能力。在很多直播间里所谓的“明星带货”只是噱头,大多数明星只是来走个过场,充当连接大众和商品的桥梁。没有经验的明星进入直播间既不专业,也不专注,当他们以高人一等的态度端起架子时,镜头前的“吉祥物”也会失了灵。无人买单、恶意刷单、数据注水等现象频频发生,昂贵的“坑位费”让不少商家赔了夫人又折兵。
最后,流量从来不等于销量。粉丝经济,是不少商家选择明星主播带货的原因。一场直播过后,打开明星主播的超话,发现粉丝已将购买商品价格的高低作为炫耀的资本,可是这种粉丝收割模式还能持续多久呢?在经历一次次翻车之后,粉丝是否还会买账?一件商品的好坏,本就应该是由商品的品质和内容决定的,当喧嚣褪去,当“人带货”逐渐行不通时,消费者会选择另投别处,粉丝或许也不再是粉丝。
直播带货,是大浪淘沙的过程,入局者越来越多,但能站稳脚跟的只有那么几个人。直播带货,对明星来说,已成了越来越重要的“功课”,带货可以,但别忘了带上份责任。(作者系青岛农业大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