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双11”都是观察中国消费实力的一个重要窗口。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今年愈发红火的智慧零售、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和社交式新玩法,不仅有效促进了需求端和供给端的精准对接,更展示了我国消费格局的新变化,凸显了新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具有强大韧性和活力的新消费,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抵御风浪的重要压舱石。培育新消费业态、引入新消费场景和生活场景也是多地扩大内需市场的必备动作。如广州要以时尚经济、首店经济、品牌经济、甜蜜经济带动消费增长;上海要求大力发展线上消费、体验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青岛市商业网点专项规划(2020-2035年)》也提出,通过强化“海洋+”“历史+”“美食+”“夜经济+”“大型活动+”“跨境+”“智慧+”七大消费吸引要素,力争2035年将青岛建设成为享誉世界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消费升级的核心引擎首先来自消费者的变化。从内容上看,人们关注的焦点,转向更加深层次的精神享受。形式上,消费场景逐渐从线下转向线上,新消费形式大行其道。此外,消费者年龄结构发生变化,新生一代强势崛起,作为一种文化理念或生活方式的“潮经济”正成为新消费的重要载体。如盲盒、动漫等“潮玩”经济兴起不过数年,却已发展成几百亿元的市场规模。因为契合年轻人的个性化追求,近年来网红城市发展风光无两。可以说,小至一个玩具,大至城市规划,只要找准了消费者的兴趣定位,都可能成为换道超车的突破口,成为转型升级的助推剂。新型消费不仅服务和激发着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力量,还将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趋势、潜在的消费需求传导至产业链上游,推动着产业全链条一体化发展。
现代科技的发展也是消费优化升级的重要推手。消费场景从线下向线上延伸,消费对象从实物向服务转变,消费体验从大众化向个性化提升,市场已然打开新的蓝海。一方面,为了更加符合新时代消费趋势的变化,消费企业开始在多个方向持续发力,促进了新消费行业的良性循环,也催生了消费场景的“重置”。另一方面,4亿多人的中等收入群体、14亿人口,形成了超大规模内需市场。这为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大众,提供了从“0到1”、从“1到N”的场景应用。如通过打造“三翼鸟”场景品牌,仅半年多时间,海尔智家实现了客单价突破22万元的行业奇迹,为整个行业探索开辟出了双循环格局下的全新赛道。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只有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积极顺应消费升级发展趋势,以新经济新业态为引领,抓住产业发展的“先机”,找准消费者的“兴趣市场”,不断优化消费场景和消费体验,打好促进消费转型升级的“组合拳”,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鞠培霞)
责任编辑: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