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支持300万元!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邀您来“揭榜”这些任务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25日讯 今天,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发布前沿技术自由探索榜单,共设14项任务和1个自由探索方向,采用公开发榜形式发布,将实行“揭榜挂帅”制,与“有志之士”共同探索,在海洋重大科技创新方向开展相关前瞻性布局。

榜单显示,此次待“揭榜”的任务包括海洋超高光谱成像、水下柔性机器人、海洋自愈材料、海水淡化新技术、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新技术、海洋创新药物分子识别、海水分解、海洋生物塑料等多个前沿海洋科技领域,将通过“揭榜挂帅”这种新形式,打造国家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加速变革性技术创新。

据悉,每项榜单任务资助强度为100万元至300万元不等,项目实施周期不多于2年,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2家,其中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配套经费与专项经费比例不低于1:1。揭榜立项后,揭榜团队须签署“军令状”,对经费拨付方式、奖惩措施和成果归属等进行具体约定,并将榜单任务目标摆在突出位置,集中优势资源,全力开展限时攻关。(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附:榜单任务

1. 海洋超高光谱成像

针对海洋超高光谱遥感在光谱分辨率、几何分辨率、信噪比、数据量之间矛盾,提出全新的不同体积、重量约束下的极轨卫星载荷关键技术解决方案,并通过海岸带与近海海域的实测数据分析,给出针对典型应用的量化指标、具有可实现性的自主遥感器系统设计方案及其模拟仿真。

2. 水下柔性机器人

提出全新的技术思路,突破面向水下应用的柔性机器人力学建模与系统设计,破解智能软材料的多物理场耦合与结构设计、软结构驱动器的耦合失效机理与优化驱动方法等问题,完成仿生柔性机器人原理样机研制。

3. 海洋自愈材料

基于全新理念,突破海洋关键装备和重大工程涂层结构的快速自修复与长效防护关键技术,开展全新的自修复材料与防护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构建“复合构型-响应修复-力学性能-长效防护”的构效关系,实现自愈材料的低成本规模化制备。

4. 海水淡化新技术

全新思路下的海水淡化技术构思及实现,为低廉淡水产出奠定技术基础。要求海水淡化的低成本化,开发特异膜与特殊过滤材料的技术研发,达到实验室内规模的海水淡化材料与技术装备实现。

5. 催化分解二氧化碳

研发可用于二氧化碳分解的新型廉价催化剂材料,通过分解二氧化碳,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要求研发的新型催化剂具备高效、廉价、可用性强等特点;同时,将这项技术与可再生能源装置相结合,达到实验室内规模的材料与技术装备实现。

6. 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新技术

研发可捕获波浪能、潮流能、温差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要求新技术具有成本竞争力及海上电场开发潜力,并与储能、制氢及成熟的风电技术等有机结合,实现海洋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

7. 海水分解

探索利用太阳能、海洋能或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水解制氢,发展高效、稳定、高量子效率和宽光谱响应的光催化材料,研制风电/光伏发电离网运行制氢技术和规模化制氢设备,实现实验室内规模的经济、清洁、实用的水解制氢。

8. 海洋创新药物分子识别

分子识别技术研发与海洋创新药物开发应用。突破基于分子识别的海洋创新药物创制技术,支撑医学新材料、疾病生物标志物、药物新分子和药物新靶标的发现。

9. 海洋浮游植物通讯

海洋真光层光合生物具有个体小、种群大且种类组成复杂等特征,揭示海洋浮游植物通讯及其群体感应系统调控机理,明晰物种群体感应的诱发因素、方式和过程,为海洋浮游植物传感器研制奠定基础。

10. 海洋生物打印

生物打印是3D打印的一种特殊应用,发展基于海洋生物材料的4D打印技术,构建4D生物打印个性化精准定制平台,突破基于海洋生物材料的干细胞载体生产核心技术。

11. 海洋基因疫苗

研究基因疫苗在变温动物免疫的作用机制,突破渔用核酸疫苗创制技术瓶颈,形成针对我国海水养殖主要经济养殖鱼类重要病害的高效疫苗产品开发技术,并开展应用示范。

12. 海洋生物材料水凝胶

突破基于海洋生物材料的高端医用水凝胶制备技术,获得具有溶液与凝胶的可逆性相转变功能、自动感知人体温度的智能水凝胶,并提出1-2种产品生产工艺;明确水凝胶材料结构和理化特征、并提出安全性评价。

13. 海洋生物塑料

突破海洋生物质纯化与塑化关键技术,实现功能性生物塑料制备;研究生物塑料理化特征及其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开发出可应用于高端医用材料的新型海洋生物塑料产品与技术。

14. 环境友好型海洋塑胶食虫

筛选可降解塑料的环境友好型海洋微生物,突破塑料降解活性微生物规模化驯化与培养技术;明确塑料降解酶的酶学特征并实现其酶学活性、产酶及降解条件的优化,为实现废弃塑料的资源化利用奠定基础。

15. 开放性自由探索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自定,题目自拟。要求基于全新理念,提出全新的技术思路,聚焦海洋领域未来技术创新,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责任编辑:郝媛媛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