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类业务“一网通办”,70%业务“一小时办结”,98%业务“当日办结”,推出全省通办、跨省通办、交房即办证等多项服务举措;化解180余个项目住房产权历史遗留问题,惠及居民6万余户……
近年来,青岛各区市不动产登记部门牢固树立为民服务宗旨,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紧抓“优化营商环境”和“化解城镇居民住房产权历史遗留问题”两条主线,提服务、解难题、促发展,全市不动产登记便利度、快捷度、满意度均得到大幅度提升。
不动产登记业务办理再迎“大提速”
近年来,各区市不动产登记部门全力推动不动产登记服务标准、服务流程和工作作风深层次提升,让“一次办好”落地生根,全力打造“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的营商环境。
青岛市不动产登记服务大厅设立“企业服务专窗”。
对标先进,完善机制。对标国内先进城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印发了《青岛市不动产登记操作规程(试行)》和《青岛市不动产权籍调查成果审查规程(试行)》,进一步统一完善全市不动产登记和成果审查申请要件、办理时限、办理流程及审核要点,明确岗位职责、明确行为规范、明确服务标准、明确操作要领,形成了环环相扣、步步咬合、高效运转的“链条式”工作机制,提升了全市不动产登记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通盘协作,共建共享。会同税务部门打破行业部门壁垒,进行信息共享、纳税申报、系统整合,实现了不动产登记与税收征管业务的“一窗办理”服务新模式。由登记工作人员统一收取登记和纳税材料、录入登记和纳税申报信息,并同步推送至后台会审,申请人在同一窗口即可完成不动产登记申请、涉税申报、缴税缴费及领取不动产权证书全部业务。此外,按照上级关于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的要求,分类压缩办理时限。对开发企业和金融机构通过不动产登记远程申请系统提交的抵押注销登记、新建房屋预告登记、新建房屋抵押预告登记和抵押预告转本登记实现“秒批”;异议登记、查封登记等多项业务即时办结;预告登记、企业间存量非住宅转移登记等30分钟内办结;抵押权登记、存量房转移登记、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等当日办结。
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举行“便民利民面对面”活动。
深化融合,互联互通。全市整合网上预约、网上查询、网上预审、网上缴费、证书核验等全部互联网服务资源,建立了综合网办大厅,实现了65类不动产登记业务网上办理,并接入山东省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平台、山东政务网青岛站和爱山东、青e办等App应用。申请人可从电脑、微信公众号、App应用等多渠道办理业务。与此同时,进一步拓展远程服务平台应用范围,实现不动产登记与金融、开发企业、公证等机构业务联办。截至目前,远程服务平台延伸服务点达260余处,覆盖青岛全域。此外,我市还开启无纸化登记“新篇章”,建设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系统,权利人可登录网站、登记部门微信公众号或“青e办”App等查看或自行下载电子证照、财政电子票据。
不动产登记便民利企服务“大升级”
便民利民,多点并进。为节省群众的办事时间和成本,各区市不动产登记部门联合水务、供电等部门推进存量房转移登记与水电气暖有线过户服务。群众在办理二手房转移登记时,可一并提出水、电、气、暖、有线电视、有线宽带、公用事业收费便民卡等7项业务的过户申请,不需再分别到各业务部门跑腿,切实为申请人提供便利。
青岛市不动产登记各服务大厅设置自助服务区。
今年,我市主动对接济南、日照、烟台不动产登记部门,积极开展“全省通办”业务,牵头制定了“全省通办”工作方案和业务标准,优化完善网办服务系统功能,统一通办事项业务规则,明细办理标准,确保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联合烟台不动产登记部门与吉林省吉林市不动产登记部门建立跨省通办城市联盟,深入推进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 今年9月份,我市完成了首笔不动产登记的“跨省通办”业务。
我市“交房即可办证”工作现场。
清单服务,公开透明。对不动产登记事项进行详细分类,并充分考虑申请人需求,对登记事项逐一制作了详细完善的服务清单。编制了78项服务指南和流程图,精细化公示各类登记事项从申请到发证各个环节的涉及部门、办理事项、申请材料、办理时限、税费明细等。所有服务指南、流程图及节点工作都通过登记大厅、网站、微信公众号进行公示公开,企业和群众可即时快捷查询获取。全市不动产登记咨询热线整合为0532-82660001一个号码,切实方便企业和群众咨询不动产登记事宜。
住房产权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使出“大功夫”
问题导向,顶格推进。2020年开展城镇居民住房产权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以来,我市坚持问题导向,顶格协调推进、强化责任担当、创新工作举措,推动住房产权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印发了《青岛市化解城镇居民住房产权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范围、职责分工及化解要求;并于去年年底研究出台了《化解城镇居民住房产权历史遗留问题实施细则(试行)》,对各类历史遗留问题产权项目分类别、分情形逐项提出解决意见和办理路径,在责任主体补位、建设时点认定、用地手续完善、规划核实补办、不动产权登记等方面创新突破,健全完善了政策制度体系,为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
团队协作,提升效率。为加快问题产权项目的推进化解,我市组建了包含辖区政府、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税务等多个相关部门在内的沟通团队,围绕不同项目搭建针对性化解小梯队,形成联合办公、一呼群应的办公新模式。通过线下定期见面、线上掌上办公,在信息互通、进度共推、项目共商、资源共享等方面实现提档升级,有效提高了问题化解能力和效率。在李沧区新河嘉苑项目的化解过程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李沧区政府及河南庄社区与该项目代建单位青岛盛德辉置业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积极沟通,代建单位多方联动,边测绘边审核、边审核边完善档案资料,确保测绘成果及时入库,保障了该项目1200余户居民的合法权益。
青岛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坚持为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提供免费登门服务。
创新突破,化解难题。为化解产权历史遗留问题,我市采取“证缴分离”“先证后税”“容缺受理”等措施化解办理难题。例如工人文化宫南侧改造项目因开发单位无力交纳土地出让金等问题,长期无法取得土地、规划、建设等手续,导致200余户回迁居民入住多年仍未办理不动产权证。在市化解城镇居民住房产权历史遗留问题工作专班办公室的积极推动下,最终确定按照“证缴分离、先证后税”的原则先行为居民办证,今年9月,该项目居民已经领取了不动产权证书。针对部分项目补办竣工验收所需时间较长问题,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通过容缺受理方式,为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13个项目办理了首次登记,涉及居民1600余户。
青岛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工作人员正在为办事群众提供服务。
明确要求,源头治理。“交房即办证”服务模式是近年来市民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对已经化解的历史遗留问题项目坚持进行“回头看”,举一反三,完善机制,健全制度,从源头上减少和防范增量问题。我市制定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交房即可办证”便民服务常态化的通知》和《“交房即可办证”常态化工作指引》等文件,“交房即可办证”服务前端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同步关联,后端与税务部门深度融合,通过部门联动、信息互联共享,为开发企业和购房居民提供“家门口的登记服务”和“无休式的线上登记服务”,从根本上解决交房、办证不同步问题,真正实现住权、产权同步。截至目前,我市共计完成“交房即可办证”项目40个,现场办证1.6万余户。
我市推行“交房即可办证”服务。图为购房人在交房现场领取不动产权证书。
下一步,各区市不动产登记部门将持续主动创新、积极探索更多便民举措,进一步提升服务标准,进一步强化流程再造,进一步提高登记质效,努力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流程最优、环节最简、效率最高、公开透明、依法规范的不动产登记服务。
青岛日报2021年11月26日8版
责任编辑: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