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基金有结余、患者得实惠少花钱……青岛18家试点医院DRG成效初显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26日讯 市民王先生因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在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植入经皮冠状动脉支架后,总花费为4.3万元。而与他有相同病情并采用同样治疗手段的侯女士,仅比王先生晚入院1个月,总花费却仅为2.7万元。

相同的病情相同的治疗法,为何价格悬殊如此大?这是DRG实际付费所带来的利好。医院为了主动控制成本,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基础上,减少不合理的用药和检查、住院,“告别”高价耗材,主动使用集采耗材,实现消耗医疗资源的最小化。今年7月1日,我市18家试点医院正式迈入DRG实际付费时代,经对实际付费后7-8月的数据统计分析,7月全市医保基金模拟盈余约220万元,盈余率为0.24%;8月全市模拟盈余约683万元,盈余率为0.84%,试点医院总体盈亏情况较为平稳。在医保支付导向引导下,各试点医院主动控制不合理费用,总体上朝着精细化管理的方向发展。

医-保-患三方共赢,“一口价”的按组付费取代项目付费

长期以来,我国采用的都是按项目收(付)费,通俗来讲,就是根据诊治过程中用到的所有药品、服务项目、耗材,用了多少结算多少,医保根据费用按比例报销。这种模式容易导致过度医疗,不但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还让参保人多花钱、医保基金多支出。为改变这种现状,国家一直在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医保支付方式。DRG便是其中一种。与按项目付费相比,DRG是将疾病按照严重程度、治疗方法的复杂程度以及治疗成本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组,以组为单位分别定价打包支付,一般来说疾病越严重、治疗方式越复杂,医保支付的费用就越多。

一个案例可以解释这两者的区别,假设一个患者被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需住院,患者是否有并发症或合并症、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有相应的支付标准,通过各病组相加计算出住院医保应该支付的费用。经过医生评估,患者需要手术治疗被分到的DRG组预估医疗费用为5000元。医保部门已提前将治疗费用5000元支付给医院。医院如果规范用药、规范治疗,即可用少于5000元的医疗成本将患者治愈,则医院会产生费用结余。反之,如果医院因过度治疗等原因花费更多的费用治愈患者,超出5000元的部分由医院承担。这就建立了一种激励约束机制,促使医院在看好病的同时,也考虑如何省着花钱。

医保应用DRG付费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是实现医-保-患三方共赢。市医保中心审核结算处处长于江说,通过DRG付费,医保基金不超支,使用效率更加高效,对医疗机构和医保患者的管理更加精准;在医院方面,使诊疗行为更加规范,医疗支出得到合理补偿,医疗技术得到充分发展;在患者方面,能够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减轻看病经济负担,同时结算方式也更加便捷。

挤掉用药、耗材“水份”,治疗愈加规范让医保住院次均费用降下来

“我父亲是老病号,经常住院,和以前比,感觉现在费用降低了,住院时间也短了,一些高价的药品和不报销的项目减少了,能报销的增多了。”在青大附院,一位患者家属道出了对该院试行DRG改革的感受。DRG带来的降费利好,对在试点医院就医对新患者来说,直接感受并不强烈,因为他们享受的就是新政策。但对老病号来说,却感受深切。

目前,从多家试点医院的运行情况看,DRG的成效已初步显现。今年7月-8月,青大附院医保平均住院日为6.5天,此前为6.7天左右;西海岸新区中心7月医保平均住院日已下降至6.94天,较上半年平均水平下降0.96天。7月医保住院次均费用已下降至8785元,较6月份下降17.4%,平均为每位患者省了2000余元。

DRG付费方式有利于推进分级诊疗。市医保局通过提高疑难危重和复杂病例分组支付权重,体现重病重支,并逐步实现同城同病同价。在高血压、糖尿病等一些常见疾病上,基层医院的成本实际更低,而医疗资源顶尖、硬件设施非常好的大医院,相应的成本也非常高。早先试行DRG付费的城市发现,有的三级医院治疗某些疾病的给付不足以覆盖成本。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医保办副主任薛鹏说:“ 以前分级诊疗的动力来自患者,国家通过提高三级医院起付线、降低三级医院报销比例等举措,引导患者愿意去花费更少的基层医院就医。DRG付费后,分级诊疗的动力就变成了医院,大医院看常见病赔钱、不赚钱,所以要让这种病人到下级医院去。从而让大医院回归救治疑症、重症、难症、急症,业务量虽然有所减少,但病组难度系数提升,收入并没有减少,小医院为了‘接’的住,会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不断纠正完善方案,二级及以上非试点医院明年逐步纳入

实行DRG付费后医生的工作量会因此随之增加吗?他们需要熟记每个组的费用,从而采用的治疗方案是赚钱还是赔钱吗?在接诊过程中把病人分到不同的组吗?答案是否定的。薛鹏告诉记者,支付标准通常是按上一年度的平均水平来制定的,因此治疗过程中,医生不用想是赔钱还是赚钱,只需按照临床路径和规范专注诊疗,只要按照规范走,不走歪路,费用自然就会降下来。医生要做的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规范规范诊疗行为,准确、及时、完整填写病案,就可以了,不用过分关注分组结果和支付标准。

“DRG是个支付工具,同时也是评价医院医疗服务的管理工具。”青大附院医保办主任左安俊对此深有感触。医生们一直反映:科研和教学能力很容易评价,但是临床能力不好评。“如今,DRG提供了测量方法和标杆,如果某个科室或医生所采用的治疗方案的费用始终高于全市水平,医院职能部门可以通过药品、耗材、化验检查等各类费用的对比,找出医生治疗方案存在的问题,也可能找出的是病案首页填写不规范的问题。”他说,一个重要导向就是规范医师行为,能比较好地指导医院及医务人员在保障医疗质量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利用医疗资源、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及降低整体医疗费用。

DRG付费也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一些医生反映DRG的计算基础是常见病、多发病,病种数量越多,数据就更准确。而疑难重症病例少,也就是说病种离散,容易算不清,希望相关方面在制定政策时,能多听听临床医生的建议。

“DRG并不完美,是目前相对科学的管理和付费工具,只能在试点过程中不断纠正、完善。近期,我们将进一步完善DRG分组方案,组织医院和临床专家开展权重等付费标准的协商谈判,充分征求各方意见。”于江说,明年,我市将逐步扩大DRG试点范围。2022年,将根据医院的组织管理、病案管理、医疗质量、信息化建设等情况,开展评估督导,对符合条件的其他二级及以上非试点医院逐步纳入DRG付费范围。力争2022年底,DRG付费资金总量占到全部住院资金总量的80%以上。对暂时不符合条件的医院,采用DRG工具做好数据对比分析,进一步加强总额预算管理。(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郭菁荔)

责任编辑:郝媛媛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