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青岛这样开局 | “四新”经济:打开青岛发展新空间

开栏的话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青岛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牢记厚望重托,强化责任担当,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上起好步、开好局,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青岛更加充满活力、富有实力、独具魅力。

青岛日报11月30日起开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努力走在前 开创新局面 “十四五”,青岛这样开局》专栏,聚焦青岛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集中展示全市在发展“四新”经济、经略海洋、实施“项目落地年”、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等方面,抢抓国家战略机遇、勇担使命争先进位的奋斗足迹,全面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生动实践,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搭建强大“新技术”梯队,全面塑造“新产业”格局,建设“新业态新模式”场景实验室——

“四新”经济:打开青岛发展新空间

前三季度“四新”经济在建项目3610个,投资同比增长14.2%,占全市投资比重为50.8%

这是一座正在被“四新”经济深刻改变的城市,也正在成长为一座最适宜“四新”经济生长的城市。

2021年,奋力追逐“四新”经济是青岛最鲜明的形象。前三季度,青岛“四新”经济在建项目3610个,同比增加450个。“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14.2%,比上半年提升1.6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为50.8%,提升0.9个百分点。

在“四新”经济项目的引领之下,青岛不断突破着城市跃迁的“天花板”,创造着发展的新空间。前10个月,在被“四新”经济全面重塑的制造业,其投资同比增长30.9%,占全市投资比重23.3%,同比提升4.4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率达95.1%。与先进制造业一路携手高歌猛进的,还有提速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同比分别增长25.9%、23.1%和48.1%。

7月20日,设计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下线。(资料照片)

从大国重器到民生日常,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已经深刻改写了这座城市经济版图的底色,让青岛经济的生态变得更加葳蕤。

“新技术”走向国际舞台

7月20日,在一声响彻长空的汽笛声中,“贴地飞行”的蓝色光影精灵震撼亮相,这是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从青岛下线的这5辆编组工程化列车,填补了航空和轮轨高铁之间的速度空白,它们跑出了地表最强的“中国速度”,也擎起了制造强国、交通强国的荣光与梦想。

从浮起来、动起来,到跑起来、飞起来,来自青岛的“新技术”力量在大国重器的光荣史册上再次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样的奕奕光彩正在闪亮世界舞台。10月1日,迪拜世博会正式开幕。在中国馆4000多平方米的偌大空间里,除了“嫦娥五号”、北斗卫星、智能机器人这些看得到的中国科技展品,人们看不见却时刻呼吸着的空气中也藏着来自青岛的“黑科技”。

迪拜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常年高温且水资源稀缺,这对场馆空调系统提出了极其严苛的要求——既要确保高温环境下稳定运行,还要保证高效节水节能。海尔中央空调成功攻关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风冷磁悬浮中央空调,具有27项专利,融合物联网技术,为中国馆量身定制了热带气候智慧场馆空气方案。

迪拜世博会中国馆安装海尔中央空调。

不只在迪拜,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加速进程中,建筑高能耗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海尔中央空调前瞻探索,参与的“建筑热环境理论及其绿色营造关键技术”项目获得了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应用这一技术,海尔中央空调已经为国家体育场、成都双流机场等30余项重大工程定制了热舒适性、节能性兼顾的空气环境方案。

“新技术”推动着青岛企业拉大行业领跑优势。在激光显示这个被行业公认为下一代主流显示技术的领域,海信在今年正式发布了激光卷曲屏电视,实现了从产品形态到空间解决方案上的颠覆式创新。这也让青岛在中国激光显示产业版图的位置更加突出。

在“新技术”赛道上奋力奔跑的不只是“大块头”的企业,“科创板”选手已经成为青岛突破重点技术的中坚力量。11月26日在科创板挂牌的云路股份就是其中代表。手握“硬科技”,云路生产的非晶带材打破了国外垄断,占据全球50%以上非晶带材市场份额。

更加强大的“新技术”梯队,正在这座城市中恣意生长。数据显示,青岛已有5099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90家企业入围省级专精特新企业,97家企业入围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这座城市,正在涌动着日益强大的“新技术”能量。

“新产业”加速垂直崛起

无尘室黄光环绕,自动化设备有序运转,一片片12寸晶圆级封装产品下线——11月26日,富士康半导体高端封测项目首条晶圆级封装测试生产线顺利启动,对于青岛而言,又是足以铭记在城市集成电路产业史册上的重要一刻。

如果要绘制一幅2021年的青岛产业图谱,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产业一定是其中变化最大的一个。

多年来,以强悍的家电业作为产业“门面”的青岛,一直难掩“缺芯少面”的失落。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开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进阶,青岛对“振芯铸魂”的渴求更加强烈。

2021年,“芯屏”产业的垂直崛起,终于让青岛在面向未来的产业竞争中有了更加充足的底气。

工商注册信息显示,青岛市今年前三季度新增相关企业已超1100家,较2020年同比增长54.3%。芯恩集成电路8英寸芯片投产,安润集成电路封测及设计研究中心完成主体施工,总投资160亿元的青岛光电显示新材料产业园、总投资35亿元的中南高科青岛光电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100亿元的京东方物联网移动显示端口器件生产基地加快建设,仅在西海岸新区,半导体全产业链条和光电显示全产业链集群加速形成。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赛道,青岛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创造民族品牌产销奇迹的青岛五菱,凭借五菱宏光MINI EV引爆市场,连续14个月摘得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冠军,累计4个月夺得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这只是青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极”。

北汽新能源汽车生产车间。

加速建设中的奇瑞新能源青岛基地项目、即将建成实现投产的北京汽车制造厂总部及整车生产基地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的天际新能源汽车青岛基地项目……一个个整车项目的加速落地,让青岛成为人们在盘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之城”时,更具分量的“选项”。

在新能源汽车的上游,青岛踏准风口,探索更加广阔的“氢”未来。在这个相对前沿的领域,青岛已经在产业链的多个环节有了可喜的成果。

其中,在制氢领域,中石化青岛炼化所承建的青岛市氢能资源基地项目已于10月份建成,计划年内投产,预设年产能力2250吨,将成为山东省最大的燃料电池氢基地;李沧区建成国内首个集电解水氢气制备、充装、加注于一体,日加氢能力达500Kg的科研示范加氢站。在燃料电池领域,海卓科技成为燃料电池装机量全国首位的企业,汉河氢能电源二期项目氢燃料电池复合双极板部分车间已经开始试运营。

更多的“新产业”也在从青岛占据禀赋优势的领域生长出来。

海洋产业正在大跨步地迈向生物医药的高端领域,明月海藻体内植入用超纯海藻酸钠完成登记备案,有效填补国内空白;聚大洋正在加紧扩建海藻多糖药用空心胶囊生产线,要在未来三到五年,实现年800亿粒的生产规模。这些都将推动海藻胶产品实现数十倍的价值提升。

今年以来,青岛金融产业也一直保持“加速跑”。在创投风投领域,截至10月底,青岛私募基金管理规模突破1500亿元,达到1598.58亿元,增速居全国第5位。在财富管理领域,青岛成为继北京、天津之后北方第三个拥有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城市,不仅拿下了一个个“含金量”十足的牌照,陆家嘴信托、意才基金等法人金融机构持续增资。

“新产业”蓬勃发展,不断改写着人们对于这座城市固有的刻板印象。

成为“新业态新模式”场景实验室

9月2日,“工赋青岛”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完成工商注册,标志着全国首个城市“产业云脑”——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在推广应用和生态圈构建上进一步提速。

这是青岛依托工业互联网创新服务城市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全新业态模式。它集聚了这座城市的优质产业生态资源,快速激发着城市的产业创新因子。

平台能为企业提供的不只是人力、财务、税务、法务等相关政务服务的一站式办理,依托青岛布局的“一超多专”工业互联网平台梯队,平台将重点培育40个垂直平台,推动青岛制造业和服务业在数字化转型中迎来彻底的脱胎换骨。

不只是工业互联网,一年来,在“数字城市”的牵引下,越来越多的新业态、新模式正在悄然改变着青岛。

胶东国际机场启用以来,海信以综合交通换乘中心(GTC)为依托,建设机场陆侧交通智能化系统,实现了十余种交通方式协同管理,其中基于视频AI分析技术的出租车自动调度,经实际使用验证,已提升车辆调度与维序工作效率50%以上;在胶州,海纳云探索老旧小区智慧改造“持续造血”新模式,不仅为小区升级数字化设备,还引入智慧养老等服务资源;在智慧安防领域,以萨数据致力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城市安防场景中的应用,破解警务视频存储难、共享难、检索难与挖掘难的应用难题……

众多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得益于青岛独特的“场景理念”。

中日韩消费专区电商体验中心。

在“四新”经济的培育过程中,青岛把城市变成一个空间无限的“场景实验室”,把城市打造成了一个高效的“新业态新模式”的孵化器。外贸领域诸多传统的模式被颠覆式重塑。中日韩消费专区电商体验中心借助“前店后仓”运营模式,自去年8月开业至今,累计完成交易额超过2000万元;打造黄河流域9+2区域跨境电商进口商品供应链产业集群,全省唯一航空物流超级货站一期预计年内建成,全省首条青岛至东京、大阪全货运包机成功首飞,实现日韩空中航线“公交化”;新业态聚合新生态,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已入驻唯品会、京东、深圳沃飞、豌豆公主等近百家跨境电商企业。

截至目前,青岛聚焦场景开放,累计发布“工业赋能”“未来城市”场景2550个,认定了5个创新应用实验室和10个场景应用实验室。在前不久举行的第一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峰会上,国家信息中心发布了涵盖全国138个优秀案例的《2021年中国新型智慧城市百佳案例》,青岛共入选34个案例,数量位列全国第一。

在场景的引领之下,创造“新业态”“新模式”的火花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迸发出来。

全力发展“四新”经济的青岛,有理由期待一片更广阔的“蓝海”。(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 光)

青岛日报2021年11月30日1版

责任编辑:刘聪聪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