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青岛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副主任纪海蕾终于了却一桩心事。
在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日前组织召开的青岛港工作船码头工程港口岸线使用评审会议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岸线使用符合港口规划,顺利通过专家评审。“通过专家评审意义重大,不仅标志着制约该项目进展的关键性前期工作顺利完成,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审及勘察、设计工作奠定了基础,更是对我们创新调整建设方案的肯定。”纪海蕾告诉记者,通过调整工程建设方案,经综合测算,可以节约建设成本4000余万元。
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四大港区中,董家口港区已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也是青岛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重要战场。2020年6月,董家口港区顺利通过国家口岸开放验收,成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2020年,董家口港区货物吞吐量突破1.6亿吨,同比增长6.7%;铁路疏运量完成2080万吨,同比增长89%。今年3月,山东港口青岛港产城融合项目在董家口港区集中开工,总投资141亿元的五大类14个重点工程项目涉及集疏运、临港产业、配套设施、仓库堆场等领域,其中有11个重点工程项目位于董家口港区。
港口发展迅猛,港区内的工作船也“水涨船高”扩容在即,急需建设与之配套的专用码头。但建码头谈何容易,按照项目最初方案,原计划申请围填海用海26公顷,建设工作船专用码头和与之配套的后方堆场。因国家严控新增围填海造地,从2019年5月起,省海洋主管部门已终止该项目的用海审批程序。
一边是生态保护红线,一边是急切的发展之需,怎么办?
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决定换个思路解决问题。2019年以来,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积极与省、市、区海洋主管部门对接,并多次赴上海洋山港等先进港口学习考察,一个新的码头建设方案应运而生:最初拟定的占海建码头方案调整为建设海上人工构造物码头。在新的设计方案中,该项目码头和引堤采用非透水构筑物建设,引桥采用透水构筑物建设。新方案一举两得,相当于在建设工作船码头的同时,还“造”出了一个1万多平方米的后方堆场——海上搭建的构筑物平台可以发挥后方堆场的功能。
这一创新性的工程建设方案突破了海域审批政策障碍,解决了相邻工程共用海域及海域清理补偿等问题,在符合用海政策的前提下,依托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项目建设可以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同时还为远期建设堆场和道路提供了有利条件。在11月中旬召开的青岛港工作船码头工程港口岸线使用评审会议上,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常梅认为,该项目设计合理,规模适度,应按照规划尽快建设。
按照规划,董家口港区拟新建工作船码头532米,配套建成道路、供电照明、给排水、堆场及辅助建筑物等设施。建成后的码头将成为董家口港区海事、海关、公安等政府公务船及拖轮、环保船、引航艇等工作船的支持保障基地。
今年9月,青岛港老港区、四方港区和董家口港区胡家山作业区、董家口港区散货堆场局部规划调整获市政府批复。根据批复,董家口港区胡家山作业区原规划修造船和港口预留岸线调整为冷链物流基地和杂货码头建设使用岸线。董家口港区胡家山作业区调整后,将建设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冷链物流基地,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东北亚重要的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结合董家口港区发展需求,将陆域原规划方案中心路以西的散货堆场局部功能调整为油品罐区,调整面积约230万平方米,为实施国家能源战略及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优化了董家口港区功能布局。
这意味着,未来,随着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建设,大港港区主要生产功能进一步西移,董家口港区在国家能源储运和国际大宗散货集散方面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在董家口港区作业的工作船数量将更多、来往也将更为频繁。“接下来,我们将按照《港口设施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为董家口港区的快速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保障,改善港区营商环境。”纪海蕾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责任编辑:管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