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特殊的维度,铸就了不平凡的开始。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站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点上,青岛如何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把面临的重大机遇转化为发展优势和胜势,在更高水平上“搞活一座城”,当好山东发展的龙头,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高质量争先进位?一道道现实考题,考验着这座城市主政者的智慧、魄力和担当。
“以干成事论英雄,以解决实际问题论能力,以高质量发展项目和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论业绩!”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直面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树立实践实干实绩鲜明导向,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坚定信心、加压奋进、乘势而上,奋力开创新时代青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数字是致敬努力、回馈奋斗的最好佐证——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0310亿元,同比增长10.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9和0.8个百分点;1至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1%。截至目前,青岛资本市场新增上市公司15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达14家、境外上市公司1家,创历史最高纪录,新增A股上市企业数量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第3位。
“青岛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领跑全省,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省委宣讲团宣讲报告会上,省政府党组成员、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周连华如是评价。
历史长河不息,时代考卷常新。
10月20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科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对加强黄河治理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作出重大部署,明确要求山东“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11月8日至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四个伟大成就”,深刻阐述党百年奋斗的“五大历史意义”,高度概括“十个坚持”宝贵历史经验,突出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四个必须”重要要求,特别是全会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明确提出“两个确立”的重大政治判断,从13个方面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壮阔进程和辉煌成就,为我们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锚定目标不松劲,实干争先开新局。青岛,正朝着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奋勇前进,这座城市愈发充满活力、富有实力、独具魅力!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
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今年以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青岛面临着来自内外部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国外,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
国内,区域间竞争你追我赶,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艰巨繁重。
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青岛在变化中抓住创造的机会,在承受中咬紧奋起的牙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在高质量发展上蹚新路。
项目决定发展,产业决定未来。
2021年,青岛用“项目落地年”标定城市发展轨道,打响项目建设、结构优化、谋划招引、服务保障“四大战役”,用实打实的项目建设开局落地,以高质量项目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从春节后上班第二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项目落地年”调度会议,鲜明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工作导向,到组织三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总投资5118亿元的524个重点项目陆续启动建设,再到市领导顶格协调推动,带头走出去招引头部企业和优质项目……青岛始终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持续开展项目招引、签约、落地、开工、建设的强大攻势,抓好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谋潜量、招增量、强存量、优质量,全市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数字最有说服力。前三季度,全市开工在建项目数量达到6169个,同比增加486个,完成投资增长10.9%,两年平均增速6.3%,均高于全国、全省。欧力士产业运营总部、京东方物联网移动显示端口器件、奇瑞汽车青岛基地等内外资大项目落地青岛,北京汽车等大项目加快推进,富士康高端封测等项目建成投产,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是产业。
作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大核心区之一,今年以来,青岛把新旧动能转换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牵引、总抓手,把做大做强重点产业和“四新”经济作为主攻方向,着力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重点产业集群扩量升级——
制造业始终是青岛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
今年以来,青岛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大力推动重点工业企业主业倍增,汽车、家电、轨道交通、机械装备等千亿级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智能家电和轨道交通装备两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9%,快于规模以上工业6.6个百分点,工业升级态势明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7%,两年平均增长14.5%,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5.9%,高于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增速12.3个百分点,增长后劲十足。日前,赛迪顾问发布2021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青岛位居第7位,是前10位中唯一一座北方城市,这也是青岛近四年来的最好位次。
“四新”经济加快发展——
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四新”经济,是每一座面向未来加速奔跑的城市都在大力布局的赛道。
今年以来,青岛坚持突破发展“四新”经济,持续壮大生物医药、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不断培育雏鹰、瞪羚、独角兽及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青岛已有5099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90家企业入围省专精特新企业,97家企业入围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前三季度,全市在建“四新”经济项目总数超过3600个,同比增加450个;“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14.2%,占全市投资比重达50.8%;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4.4%、19.4%和30%。
“推动至少20个场景一屏接入城市云脑”“‘一事全办’主题式服务拓展可办主题至200个”“推动100户重点企业和100项应用场景赋能”……今年5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数字青岛2021年行动方案》,聚焦加快建设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富有活力的数字经济、智慧便民的数字社会、智能融合的数字基础设施,明确31项重点工作任务,并落实到各区市和各部门。
这是青岛加快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青岛坚持把数字化建设作为战略性工程,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工作中,坚持把工业互联网作为产业数字化的主要发力点,大力实施“工赋青岛”行动,新发布“工业赋能”“未来城市”场景1050个,全市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93.4,获评“2021年度工赋强国”奖。
11月19日,第一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峰会在青岛召开,会上公布的2021中国城市数字化转型竞争力榜单中,青岛排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之后,位居全国第六名,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城市数字能力方面稳居全国“第一梯队”。
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青岛还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等“国字号”创新平台,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成功下线,城市创新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十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扎实做好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出台《关于加快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促进共同富裕的意见》,不断探索青岛共同富裕的特色路径……
关键处落笔,重点处发力,青岛“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步伐坚定而矫健。
坚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
不断深化制度创新,扩大有效制度供给,努力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不断激发城市发展活力
改革是城市发展的最强动力、最大元素、最活源头。
回首青岛的发展,改革创新始终是最强劲的脉动。今年以来,全市改革工作把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推动改革落地见效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清障开路,以重点问题突破引领改革纵深推进,强化系统观念、辩证思维、创新意识和钉钉子精神,大力实施“十大改革突破行动”,推出185项改革任务,进一步增强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充分发挥国家级开放平台的改革引领作用——
坚决担起先行先试的国家使命,加快推动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国家级平台的体制机制创新。上合示范区争取国家部委27项政策先行先试,青岛自贸片区勇担106项国家试点任务。今年9月,上合示范区市民服务中心启用,上合示范区首批承接54项省级权力事项和19项青岛市级权力事项,配套承接企业市场主体登记注册、项目建设立项等胶州市级权力事项,实现“省、市、市(区)”三级事项在园区融合办理,标志着上合示范区“放管服”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方向——
发布《青岛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聚焦“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四个重点,深化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深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开展履约践诺专项治理,特别是以“政务服务一件事”“城市运行一个场景”为抓手,推出“不见面”“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共享员工”“特事特办”等特色服务,推广“一事全办”“一业一证”“跨域通办”等新模式。在今年11月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中,青岛被评为营商环境“全国十佳城市”。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攻坚——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工作中,青岛把能否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如在深化功能区改革方面,建立功能区与所在区市、周边功能区协同发展工作机制,激发功能区发展活力;在国企改革方面,启动区域性国资国企综改试验,做强做优做大国资国企;在金融综合改革方面,随着光大理财、兴华公募、意才基金、山东港信期货等金融机构相继落户,青岛成为七大类金融牌照齐全的城市。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今年以来,青岛坚持以世界眼光、国际视野审视开放,以全球胸襟拥抱开放,不断创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1至10月份,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6975.6亿元,同比增长36.7%,占全省进出口总值比重29.2%。其中,出口3943.8亿元,增长29.5%;进口3031.8亿元,增长47.5%。在利用外资方面,今年1至8月份,青岛实际使用外资42.9亿美元,增长20.4%,总量居计划单列市第二,占全省、全国比重分别达32%、4%左右。目前,青岛与80个城市建立国际友城关系,与世界229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往来,吸引17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青投资发展。
充分发挥国家战略叠加优势——
更高水平开放依赖更高能级的开放平台。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是中央赋予青岛的国之重任,是青岛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大平台。今年以来,青岛高水平、高标准建设上合示范区,区域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交流发展“四个中心”取得积极进展,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迈出坚实步伐;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改革红利加快释放,上半年完成外贸进出口882.1亿元,同比增长59.3%,目前共聚集世界500强投资项目百余个,获评“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园区”。
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全国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实地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主持召开工作部署会议,对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今年以来,青岛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印发实施胶东经济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牵头建立“3+N”工作机制,加快建设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等重点片区。同时,围绕加快构建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青岛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市海港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持续增长,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转场运营,全国首批、全省唯一航空物流超级货站项目获批,青岛沿黄流域“出海口”作用更加突出。
搭建链接全球的开放平台——
开放的本质就是在更大的市场空间里配置资源,通过在全球寻找资源、寻找合作者,引进新的发展元素,组成新的组合。今年以来,青岛成功举办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二届大会、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第二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等重大活动,推动全世界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在青岛集聚耦合,青岛城市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同时,紧抓RCEP生效契机,印发《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先期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制定6个方面21条政策措施,加快建设RCEP地方经贸合作先行区,持续深化与东盟国家航运物流、大宗贸易等领域合作,不断巩固扩大双方经贸往来良好势头。
随着青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一系列务实举措落地,国内外的投资者们感受到青岛的巨大变化和满满诚意,选择与这座城市一起奋斗、共同成长。“中国已发展成希杰集团非常重要的海外市场,青岛则是通往中国腹地的‘必经之路’,这也是将青岛设立为中国总部的重要推动力,我们决定要积极把握住机遇,与这座城市共同发展。”韩国希杰集团食品中国区董事长金炳圭说。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大力发展民生事业,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今年以来,青岛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深入开展民生领域十大攻坚行动,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良好的城市品质就是市民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今年4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动员部署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指示要求。全市上下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抓手,高水平、高标准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不断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推动实现更高水平宜居宜业。
10月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提升城市品质工作推进会议;11月28日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审议《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12月2日举行青岛市部分城建项目开工暨启用仪式,再次吹响了青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的冲锋号角。
聚焦群众出行更加顺心——
青岛着力解决“堵”的问题,加快城市路网建设,济青高铁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通车,地铁运营里程持续增长,滚动推进市政道路整治提升,全力推进15个重点项目及30条未贯通道路打通工程,城市出行“动脉”日益畅通。
30条未贯通道路打通工程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累计通车21条;对老城区162处开放式小区实行交通“微循环”调流,对160余条道路、600余处路口实施精细化交通组织,建城区整体路网平均速度提高9%;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发布《关于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1-2026年)的批复》,原则同意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青岛地铁1号线南段进入试运行阶段,按照计划,2022年春节前夕,地铁1号线南段可载客运行,届时将接入已开通初期运营的1号线北段(青岛北站至东郭庄站),形成全长60公里、贯通青岛五城区、跨海连接东西两岸的一条城市轨道交通“主动脉”;全年计划开工建设37个公共停车场,目前32个停车场主体已完成,新增泊位约1.7万个;今年7月起开始向社会开放机关事业单位专用停车设施,目前已陆续开放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184个,泊位12500余个……
聚焦群众居住更加暖心——
住有宜居,是百姓的朴素愿望。青岛今年计划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16个,目前已全部开工,改造面积601万平方米,惠及居民7.3万户。在棚户区改造方面,今年全市计划启动棚改1.27万套(户),经市、区两级政府共同努力,截至11月,全市已启动棚改1.4万套(户),占年计划的110%,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青岛持续整治“乱”的现象,也是让市民居住更加暖心的重要一环。违建是市民普遍关注、直接影响城市品质改善提升的顽疾。工作中,各级各部门突出抓好重点地段、住宅小区内、城乡接合部、影响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区域内的违建治理。今年以来,全市已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设460万平方米,共清理乱贴乱画“小广告”75万处,整治规范乱堆乱放、乱摆乱卖、乱圈乱占、不文明养犬等问题40万处,重点区域露天烧烤基本清零,城市主次干道、重点区域市容秩序明显提升,背街小巷、老旧楼院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聚焦群众生活更加舒心——
青岛扎实做好“美”的文章,进一步优化配置科教文卫等公共资源,完善便民服务功能,加快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占地2500平方米的新安路社区广场以往由于基础设施老化严重,无法满足居民日常使用需求。相关部门从场地现状和居民使用诉求出发,保留场所肌理,优化空间布局,增设树池、座椅、儿童游乐器械,同时设置广场舞空间、暖阳广场、童趣空间,受到周边居民们的欢迎……这是青岛今年实施的25处城市微更新项目之一。目前,25处城市微更新项目均已完工,通过对城市品质不高、长期闲置、利用不足、功能不优的微型公共空间和老旧建筑进行改造提升,青岛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存量空间的活化与利用。
公园城市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形态。当下的青岛,正加快建设公园城市,开展山头公园整治工作,打造和提升郊野公园、口袋公园,为市民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生态休闲空间。截至目前,列入整治计划的60个山头公园已开工53个,总投资约34.7亿元;建设完成33个口袋公园,同时增强市民游园的便利性,让生活工作在城区的人出门就能遇见“美好”。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青岛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织密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社会救助的“民生网”。1至10月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3.07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94.5%。截至11月上旬,2021年10件32项市办实事总体进展顺利,其中,打造职工服务设施、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智慧交通设施建设、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等24项已实现年度目标。此外,今年10月,全市40处农村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集中开业,青岛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城乡全覆盖的城市。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坚决扛牢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今年以来,青岛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坚强有力的党组织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在青岛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市上下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紧紧围绕学史明礼、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抓实抓牢专题学习、实践活动、宣传宣讲等重点任务,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立足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青岛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鲜明树立实践实干实绩导向,坚持以干成事论英雄、以解决实际问题论能力、以高质量发展项目和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论业绩,扎实开展好区(市)、镇领导班子换届工作,源源不断培养选拔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干部。
今年以来,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委、市委要求,青岛市各级党组织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圆满完成了811个村、446个“村改居”社区、815个城市社区的“两委”换届工作。通过换届,村(社区)“两委”干部质量明显提升,结构进一步优化。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一肩挑”比例大幅提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分别比上届下降7.25岁、8.15岁,大专以上学历分别比上届提高56.4%、15.5%。一大批党性强、作风正,想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党员进入党组织书记队伍,真正选出了好“头雁”,配出了好班子,换出了好风气。
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有助于优化干部年龄结构,保持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和旺盛的生命力。今年以来,青岛持续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面向全市集中遴选150名处级年轻干部。同时,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截至10月底,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累计容错免责10起14人,同比增长56%;公开澄清不实举报160次176起,同比增长552%。
“非常之时”需要“非常之人”。为提高干部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的素质和能力,今年以来,青岛持续选派干部到深圳体悟实训、到上海专业实训,用心体悟深圳、上海开放创新的内在机理,不断转化为建设青岛、比学赶超的决心和本领。
人才是城市最大的动能,是城市发展最深厚的底蕴。青岛将人才发展与城市战略及产业布局同步推进、深度融合,通过不断强化人才招引力度,壮大人才队伍,优化人才结构,让广大人才在青春之岛涌动澎湃活力。截至目前,全市人才总量突破240万人,较“十三五”初期增长50%以上;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省泰山系列人才均占全省三分之一左右、居全省首位。
以博士后为例,截至2021年7月底,青岛市共设立各级博士后平台169家,其中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6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2家(含7个分站)、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2家、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9家,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博士后招收培养、创新创业平台体系;累计博士后进站5100余人,全市在站博士后累计研发项目超过2000个,创造产值在100亿元以上,出站的2400余人中选择留青的有1900多人,留青率超过76%。智联招聘与“泽平宏观”课题组联合推出的报告《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1》显示,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百强榜上,青岛位居第13位,比去年上升3个位次。
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良好的政治生态。今年以来,青岛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接收信访举报3060件次,处置问题线索4957件,谈话函询652件次,立案3221件,处分3054人(其中党纪处分2942人)。处分厅局级干部7人,县处级干部187人,乡科级干部234人,一般干部250人,农村、企业等其他人员2376人。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摆在我们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工作更伟大。全市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保持“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精神状态,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努力推动青岛各项工作勇当龙头、争先进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岛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成龙)
青岛日报2021年12月4日1版
责任编辑:王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