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评论员 王学义
如同你我所感知的那样,我们的生活已经与互联网平台紧紧联系在一起。而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对平台的监管也渐趋精细化。法制观念日渐深入人心,相关制度也日益完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希望能更好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守护劳动者起码的尊严。
1
12月3日,滴滴出行官方发布消息表示:“经认真研究,公司即日起启动在纽交所退市的工作,并启动在香港上市的准备工作。”滴滴启动从美退市,或许并不让人意外。从今年6月30日滴滴在纽交所悄悄上市,到上市后被监管部门调查,市场表现“跌跌不休”,再到如今的官宣退市,滴滴走出了一条诡异的“抛物线”。不过,从另一个侧面来看,也正是滴滴的做法,给很多人普及了数据安全的相关法规,给企业运营的数据安全敲响了警钟,也树立了一个反面典型。
身处信息时代,数据无处不在。数据安全也成为事关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今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数据安全法。这部数据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已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一直以来,部分企业只知道利用用户数据赚钱,却在数据保护上疏于用心。比如,上半年网上公开的判决书披露了一起数据盗窃案。案件中的受害者是淘宝,有人绕过“风控机制”,偷走了11.8亿条数据。令人震惊的不仅是数据之多,更在于犯罪分子水平之低。该团队仅有一名技术人员,且不是什么“大牛”,这也暴露出互联网巨头的防护之薄弱。消费者网购时的ID、手机号码等敏感信息就这样被泄露,引得众多网友质疑:平台尽到责任了吗?消费者不是比商家受害更深吗?这些数据到底该属于平台还是消费者?发生过数据失窃的不只淘宝一家,这反映出的是某些互联网企业重采集、分析而轻防护、脱敏的通病。而这种“通病”,只能由法律来治。
2
12月1日,浙江省人力社保厅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浙江省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实施办法》正式施行。其中,针对外卖骑手、网约车驾驶员、货车司机、互联网营销师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困在系统里”现象,《实施办法》要求,平台企业要发挥数据技术优势,合理管控劳动者在线工作时间,对连续工作超过4小时的要安排至少20分钟工间休息。这显然是个好消息,也具有一定示范价值。
去年,一篇名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引发广泛关注。我们也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外卖骑手的困境以及这种困境已波及社会其他层面。比如,不时有外卖骑手因差评而伤人或作出诸多突破底线之事。对于这些事情,不应简单地归结于个体的品质恶劣或道德沦丧,还需进行系统反思。浙江省的《实施办法》正是为改变这种困境所作出的努力。其实,浙江也并非首个“吃螃蟹”者。今年9月份,厦门市总工会就向全市各网络餐饮平台发出了有类似规定的“监督提示函”。
出台公共政策,赋予外卖员“强制休息20分钟”的权益是必要的。但也要看到,仅有政策还远远不够。倘若没有后续措施与实施细则及时跟进,“强制休息20分钟”就有可能沦为一纸空文。希望及时出台惩治条款并通过执法使平台产生痛感,如此,规定才有望真正落到实处。
3
12月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人约谈豆瓣网主要负责人、总编辑,针对近期豆瓣网及其账号屡次出现法律、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情节严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责令其立即整改,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即对豆瓣网运营主体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依法予以共计15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豆瓣被罚不是一次两次了。据报道,2021年1月至1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豆瓣网实施20次处置处罚,多次予以顶格50万元罚款,共累计罚款900万元。此外,豆瓣及其关联公司还曾因为违反广告法及网络出版管理规定遭到行政处罚。
在人们的印象中,豆瓣一直是平台中的一个独特的存在。因其文艺的气质,而被称为“小清新”。近年来,豆瓣的重心有所转移,从原来的“书影音”板块,转向了“小组”。在流量竞争下,这也算社群化经营的一种策略。豆瓣有着大量的活跃用户,且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高。但无论何种策略、何种群体,都要遵守法律法规,这是不容突破的底线。希望豆瓣能引以为戒,进一步规范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王学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