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鑫茹
近日,摄影博主“鹿道森”在浙江舟山朱家尖附近海域自杀一事引发社会关注。“鹿道森”原名周鹏,贵州贵阳人。该事件大体发展脉络为:11月28日晚其在微博上发布长篇遗书,11月30日上午7点警方发现其风衣等物品,12月1日警方确认其身亡。在警方证实鹿道森去世消息后,网友自发悼念这位优秀摄影师。同时,其自杀背后原因引人深思,有网友在微博发起“拯救身边鹿道森”的话题。
鹿道森在遗书中介绍自己是:“农村、留守儿童、山区孩子、校园霸凌经历者......”通篇遗书中提及自己对家庭、工作的失望,往期发布的微博也多次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据红星新闻报道,周鹏的一位朋友林女士告诉记者,周鹏有些轻度抑郁症。
“抑郁症”这个话题从来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但也没有掀起多大的浪花。多数人在提及“抑郁症”时,往往会将其与抑郁情绪搞混,“悲观厌世、消沉低迷、无所事事”经常成为公众在评价抑郁症患者时的代名词。
数据表明,我国超过1亿人患有精神疾病,抑郁症患者约9000万人。抑郁症终身发病率高达16.2%。 在“鹿道森”事件发生前,来自《南方都市报》的一条有关“抑郁症”的新闻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主任医生曹莉萍称,“我们对某校123名初中生的访谈评估结果显示,25%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数据向我们传达的信息是:当下青少年心理问题已经非常严峻,亟待更多专业人士的关注和支持。
青少年为什么“抑郁症”患病几率如此之高?从“鹿道森”事件中就可以直观看到几点原因。一是原生家庭的影响,二是学校教育的缺失。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站,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些家长将孩子长期的低迷简单归咎于“学习压力大”,非但不与孩子进行沟通,还一味地指责和抱怨孩子,最后导致严重后果。电视剧《小欢喜》中,乔英子因难忍抑郁症折磨跳海,现实中也有许多像英子母亲一样强势的家长。每位家长都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妥当。每个家庭都是一个生态圈,家长需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与孩子做好沟通,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给孩子一个充满爱意的港湾。学校也是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近年来,媒体频频报道学生跳楼事件,这也给学校教育敲响警钟。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缺失让“抑郁症”有机可乘,学生患病也无人发觉。
在无数个“鹿道森”步入社会之前,他们身处在校园里。学校有责任及时发现他们,然后才有可能去拯救他们。国家教育部在近日正式发布提案,将抑郁症筛查正视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在此也希望不止是家庭、学校两方面出力,我们身处在一个充满人情味的社会中,就要学会去爱别人,这样别人也会来爱我们,也就不会再出现下一个“鹿道森”。(作者系青岛大学学生)
责任编辑/王学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