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教育系统深圳体悟实训工作专班借鉴深圳经验赋能青岛职教发展——
深圳职教“走在前”的启示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职业教育应生产需求而生,又促进生产提质增效,它与产业结构、城市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一场教育系统的“前后方”协同,深入考察、学习深圳行动,正在改变着青岛职业教育的未来。近日,由青岛市第七批赴深圳体悟实训队员组成的前方工作组,与从青岛赶赴深圳的后方工作组,共同组成青岛市教育系统深圳体悟实训工作专班,围绕赋能青岛职业教育发展,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市教育局等企业、学校和机关开展调研。
“青岛的职业教育依然面临职教体系不完善、办学规模偏小、专业建设不强、中高职衔接不紧密、校企合作不深等问题。” 青岛市教育系统深圳体悟实训工作专班总负责人、市教育局副局长、第七批赴深圳体悟实训干部姜林说,当前青岛正在规划建设现代职教园区,恰恰是破解这些深层次问题的重大契机,而深圳职业教育正在往高端发展、争创世界一流,率先建立中国特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模式,其发展经验为青岛职教园区建设提供了“样本”。
以政府为主导,统筹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发展
目前,青岛拥有职业院校86所,在校生23万人,职校数量和在校生数量分别是深圳的2.7倍和2倍左右。与青岛相比,深圳职业教育规模不大,但教育质量、就业质量、助力产业发展能力均属上乘。当前,如何更好地解决中高职衔接问题,是包括青岛、深圳在内的城市都在探索的课题。
中高职衔接是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途径。深圳市教育局主任督学蔡茂洲说,为解决中高职衔接问题,加强部门间的协同配合,深圳除了建立深圳技术大学,从体系上畅通从中职到高职到本科的升学渠道之外,还有加速推动高职本科办学、成立职教集团等解决路径。
“深圳的做法给予我们的启示是,青岛也要加快高职本科的发展。”青岛市招生考试院信息处处长、第七批赴深圳体悟实训干部丛涌泉说,加快推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等符合条件的高职逐步培养成本科院校,发展应用技术类大学,让参加春季高考的职业学生有更多的上升空间,在家门口享受更好的优质教育。此外,借鉴学习深圳在机制体制上的突破,以政府为主导,统筹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发展。
建立“引进”名单,优先与行业标准制定企业合作
深圳职业教育以服务产业发展需要作为职教专业设立依据,与头部企业建立的产业学院是其最大特色。目前,深圳多所职业院校与华为、比亚迪、平安科技、阿里巴巴等行业龙头企业紧密合作,对接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专业,建设了一批特色产业学院。
建立特色产业学院,聚焦“证书”,深圳闯出了一条“课证共生共长”之路,推进了专业设置、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提高了技能人才培养的适配性、精准性。
“当前,教育部正在推进‘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青岛职教园区建设既要围绕产业链进行布局,也要聚焦‘证书’, 锁定这些具有行业标准制定的企业,以此来改造完善青岛职教的教学体系,使之更贴近企业市场,突破产教融合‘合而不深’、校企合作‘校热企冷’的难题。”姜林说,青岛职教园区位于莱西,围绕胶东五市发展需求,将重点布局汽车专业、现代制造专业等“四新”经济相关的重点专业,突出职业教育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支撑作用。
近期,青岛市教育系统深圳体悟实训工作专班建立考察调研“引进”名单,优先与深圳行业标准制定企业进行合作。目前,腾讯、越疆科技等企业对“入驻”青岛职教园区均表达了强烈愿望。姜林表示,青岛职教园区校企合作、专业升级,将带动起整座城市的职业教育转型跨越,助力青岛产业发展。(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驻深圳记者 李勋祥)
责任编辑: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