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美打卡地│穿梭时光,在逆旅中发现“老威海”!

灶台、火炕、海草房、蜢子虾酱、锡镶锔瓷、李龙传说……这些最纯粹的威海记忆,在数不尽的岁月里,温暖了无数的“老威海”。

近年来,尊古厚今的威海人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在威海市群众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114个非遗项目将各自承载的历史徐徐展开。来到这里,彷佛登上了一架时光机器,在时间的长河中穿梭往来,在逆旅中感受“山海文化”的古朴厚重。

进入威海市群众艺术馆,沿着台阶径直走到位于二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红褐色的砖石垒墙,斑驳的质感,仿佛带着岁月的痕迹。书签式的非遗目录墙,展板均是抽拉式可更换的设计,方便今后对名录进行调整和补充,它们的背后是一个个历史悠久又鲜活灵动的传统文化符号。

沿着参观路线前行,便可以看到“渊源共生”“怀恩敬海”“人文匠艺”三大篇章,分别介绍威海的生产生活、民俗风情以及特色人文三大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

 

海草房里的土灶、屋顶上吊着的老式灯泡,这里还原了老威海人生活的场景;制作好的蠓子虾酱、晾晒的回水鱼干、刚包好的鲅鱼水饺……这些不仅是独属于老威海的记忆,更是与大海渊源共生的威海人,在世代耕海牧渔的历程中产生的信仰。

 

还记得逢年过节,在威海街头都能看到大头娃娃嬉笑的身影,精彩的秧歌表演在增添节日乐趣的同时,也让大头娃娃成了儿时难忘的回忆。

想寻找最有韵味的老威海记忆,就必须要到非遗工坊走一趟!传统锔艺、威海剪纸、威海锡镶等7个非遗工坊,让你可以亲自动手体验非遗文化,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

一把剪刀、几张红纸,一气呵成的手法,惟妙惟肖的图案,威海“海味”剪纸,裁剪的不仅是技艺,更是那段回不去的旧日时光。在威海,剪纸不仅是民间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更在节日、喜庆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叮叮当当的金属碰撞声总能引来好奇的目光,走进锡镶工坊,拿起一锤一錾,在锡片上敲敲打打无数次,一朵锡花就成型了。自己上手虽然不如匠人们打造得精美,但在这敲打声中,仿佛也能理解了匠人们数十年的坚守和匠心。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胶东花饽饽一直都是颜值和内涵并存。案板、剪刀、擀面杖、梳子、彩笔……匠人用简单的工具就能捏塑出千姿百态的人物和动物形象。正如那句俗语:“指尖流转一花开,巧手揉捏百鸟来。龙凤人间何处见,而今相伴落面台。”

 

非遗是古老的,也是鲜活的,更是美好的。一颗金刚钻,一把锔钉;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一柄铁锤,一把錾刀;一块面团,一双巧手;一盒颜料,一支画笔……心灵手巧的威海匠人们用指尖技艺,承非遗工匠之精神,传民间工艺之神韵。

 

栩栩如生的面塑人物、精美的仕女玻璃画、典雅古朴的锡镶茶具、形态各异的彩绘葫芦……展示区里的展品,唤醒了老威海的百年时光,行走其中,你仿佛都能感受到老威海人的生活节奏,悠然自得、简单纯粹。

 

每一个城市都有独一无二的记忆,每一段记忆都应该属于这里的每一个人。威海的独特记忆,正源于它丰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情怀。一起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重拾那段旧时光里的威海记忆吧。(文字:鞠磊 摄影:刘彬 视觉:王慧敏)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