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工作人员张贴垃圾分类海报。
今年以来,西海岸新区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垃圾分类工作机制,构建起了“党建引领、政府支持,专业指导、全民参与”的良好格局。社区作为垃圾分类重要战场,自是肩负重担,它们如何破解分类难题,各显其能引领居民一起参与垃圾分类?
康桥首府小区
当义工得积分换礼品
“每个小区摆放的垃圾桶都不少,分类也很明确,但居民投放垃圾还是完全看心情,分类桶形同虚设,我们也犯难,因为就算一人盯一个桶,也盯不过来啊。”提起垃圾分类,隐珠街道世纪二居社区书记徐春英就没了脾气。
如此棘手,怎么办?
“没有人跟奖励过不去啊,各种办法里,物质奖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徐春英告诉记者,他们正在招募社区固定义工和临时义工,包含垃圾分类分拣员、监督员,只要义工参加活动就有积分拿,积分不仅可兑换肥皂、洗手液等日常生活用品,还可以兑换家政服务、剪纸课、音乐课等。
其中,年过七旬的张玉娟就是该社区已招募到的一位固定义工。初见时,她正弓着身子挑拣着厨余垃圾桶内的快递盒子。“大娘,您在这忙啥呢?”记者好奇,也把头伸向垃圾桶。“捡‘宝贝’呢。”老人哈哈笑了两声,抬头说。
老人拎着半包“宝贝”找了个树荫坐下,慢慢说道:“以前是退休了没事干,遛弯的时候爱顺手捡点纸壳子、酒瓶子,攒着卖钱,全当找个事干,后来兴起了垃圾分类,这事特别对我胃口,很有成就感。”
“我们活用了城市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通过‘担任义工—志愿服务—累积积分—兑换奖励’的方式,引导居民群众主动参与到社区垃圾分类等工作中来,将大家‘冷眼看’的态度变成‘热心干’。”徐春英说,下一步,他们还将依托“社区益家”积分管理系统,实现注册、招募、计分、兑换、评价、意见反馈线上一站式操作,让关于垃圾分类的活动明晰化、积分可视化。
尚景嘉园小区
垃圾分拣员定时分拣
早上7点半,红石崖街道尚景嘉园小区的垃圾分拣员张术华准时来到小区垃圾分类投放处,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只见他麻利地将分拣垫铺开,然后从随身的工具包里掏出手套、长夹子,又从写着“其他垃圾”的垃圾桶内拎出一个塑料袋,将化妆品瓶、纸巾等垃圾挑拣出来重新分类,不到5分钟,塑料袋内的垃圾就重新分拣完毕。
“自从实施垃圾分类后,小区居民们也逐渐养成了分类习惯,我的工作就是和垃圾打交道,对大家分类还不太到位的垃圾进行二次分拣,也就是居民的垃圾重‘翻’一遍。”张术华低着头,边忙活边说,“一开始,很多居民不理解,还有因此生气乱丢的、故意不分的。但慢慢的,大家看到我们一天两次的努力分拣,也都越来越自觉了,这点令人欣慰。”
“这个小区内不光有专门的垃圾分拣员,还有负责巡查和指导的垃圾分类专员、指导员,大家一起努力为居民逐渐树立起了垃圾分类的意识和习惯,从而推动了小区垃圾分类工作良性开展。”红石崖街道垃圾分类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薛洪密告诉记者,该小区的分类人员根据职责分工配备不同颜色的“装备”(马甲、太阳帽、徽章、臂章),加强小区垃圾分类的氛围,并在每处投放点设置了专员和指导员的A、B角,确保人员轮休不影响每日分类工作。
除此之外,分类投放点还设置了太阳能“语音播报器”,自动循环播放垃圾分类知识;每个垃圾桶上张贴了“反光贴”,确保夜间出桶安全;桶旁设有免洗洗手液,方便居民使用。
海韵丽都小区
保洁分拣一体化管理
记者探访时发现,虽然“垃圾分拣员”的设立已不算新鲜事,但在西海岸众多小区也不是标配。
“在我们小区,保洁员就是分拣员,物业人员就是宣传员和指导员。”海韵丽都小区的物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卫生保洁员和垃圾分类分拣员“一体化”的想法,源于堆放在垃圾桶外的垃圾。此前,该小区作为西海岸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垃圾分类办公室的工组人员入驻帮扶,开展了分桶、分垃圾袋、积分兑换等活动,居民积极性很高。但自从办公组撤离,大家的分类“弦”就松了。
“为了给居民重新‘上紧’垃圾分类这根弦,我们不仅给垃圾桶安上踩踏板,还要求保洁员每天在清理散落垃圾的同时,将桶内未分类的垃圾重新分类。”物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也制定了相关制度,让工作都有章可循。此外,物业公司还会定期给保洁员做分类培训,一来可以提高保洁员的工作效率,二来可以让保洁员以“唠家常”的方式将分类知识和行动力传给居民,加深分类意识。
“现在很多社区都或多或少有着业主不配合的情况,如果工作人员上前讲解,丢给保洁员、分拣员一句‘我交垃圾处理费了啊,这事就得专人专干’就走了。”区城管局垃圾分类管理科负责人杨益杰告诉记者,但这样的情况还是属于少数,多数小区居民还是愿意配合的。
垃圾分类要持续深入,需要市民的共识与自觉。接下来,西海岸将通过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继续在全区营造“垃圾分类、全民行动”的氛围,让垃圾分类做到“人人知晓、户户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