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青岛这样开局 | 做优“营商策”,双创生态稳居“第一方阵”

青岛聚焦“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四个重点打响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以“A+”等级居全国第五,上榜“全国营商环境十佳城市”——

做优“营商策”,双创生态稳居“第一方阵”

营商环境是重要的生产力,是一个地区重要的发展基础,营商环境好一步,发展就能快一步。

今年以来,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青岛聚焦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四个重点领域,坚持问题导向,具体化、项目化、清单化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打造营商环境新优势。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1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结果中,青岛成功入选营商环境最好的十个城市;在《中国地方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发展报告(2021)》中,青岛居全国第五,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共同位列领先发展类梯队中的A+等级;今年下半年,全市企业家政务服务环境满意总指数为99.46分,比上半年提高1.03分……青岛的创新创业生态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持续优化提升的营商环境有力推动了全市“双招双引”,充分激发了全市创新创业活力。今年以来,青岛重大项目招商不断实现新突破,截至目前,全市新签约5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46个,开工运营率61%。其中,总投资50亿元以上产业大项目36个(已开工运营21个),计划总投资2984亿元。新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20个,世界500强企业在青投资项目累计达到367个。截至目前,今年全市市场主体数量增长15%,达到193万户,市场活力稳步增强。

坚持顶格推进,持续打造营商环境新优势  

今年以来,青岛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主线,建立了“顶格推进”的营商环境工作体制机制。7月份,调整组建了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由两位市委常委任双组长,专班办公室设在市行政审批局。9月,市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升格为市委议事协调机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经过上述调整,青岛正式建立了“顶格推进”的营商环境工作体制机制,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实施“顶格倾听、顶格谋划、顶格部署、顶格协调”。

在市民中心市级企业开办窗口,处长“随访员”主动倾听办事者诉求(资料图)。

为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共建优质营商环境,今年6月,青岛还组建了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业领军专家、企业家等为主体的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社会监督员两支队伍,聘任了首批12名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和23名社会监督员,持续打造营商环境新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

除了在体制机制上的创新突破,青岛还从政策法规上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实保障。

今年3月1日,《青岛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鼓励改革创新,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转变职能、优化政务服务、利企便民等作了明确规定。这是青岛第一部优化营商环境领域的地方性法规,标志着优化营商环境制度建设进入新阶段,也为青岛深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10月,《青岛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出台。这是青岛首次推出直接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创新突破行动方案。这个《行动方案》对标国内外最优水平,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政务服务中感受到高效便捷和公平正义的目标,服务企业、自然人、项目建设、创新创业“四个全生命周期”,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数字化、专业化、品牌化“六种服务能力”,推动青岛营商环境进入全国前列。《行动方案》共推出46项创新举措,其中13项创新举措全国领先、8项北方领先、7项省内领先。

服务提质增效,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真是太好了,以前办理施工许可需要准备好几样申请材料,现在只要网上发起申请,系统能自动填写大部分信息,给我们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今年4月,市行政审批局为中车四方智汇港一期项目发放全国首张通过“零材料”模式办理的施工许可证,让项目负责人真切感受到高效便利。

为更好地服务于“项目落地年”,保障全市项目快开工、快落地,市行政审批局出台政策,通过数据赋能,依托“告知承诺+数据共享+区块链”,建立不动产登记、规划许可、招投标、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5个领域信息共享联动机制,通过调取电子证照、数据共享、告知承诺、行政协助4项“免提交”措施,将企业所需提交材料由原来的7项缩减到0项,所需填写信息字段从84个缩减到13个,以最便捷的审批服务推动建设项目快审批、快落地、快开工。

同时,青岛还加快推行审批材料“极简化”,身份证、营业执照等74项高频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即可免予出示,社会组织、卫生许可、医疗保健等12个领域199个高频事项实现“零材料”办理;全市共推出1662项“一事全办”服务主题,前三季度办件量达526万件;加快推进“一网通办”,建成全市统一的掌上政务服务平台“爱山东·青e办”;在全省率先实现“智能秒批”,上线运行全省首个、国内领先的“智能办”平台,发布22个业务领域、401个政务服务事项全程无人工干预审批,工作时间压缩至“秒”级;推进电子证照签发与应用,实现权限范围内87类电子证照的在线签发。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既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进一步释放经济发展活力,优化全市法治化营商环境,青岛印发了《青岛市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减轻行政处罚事项清单》,涉及发展改革等28个行政执法领域382项违法行为事项,市、区(市)两级执法部门统一适用。今年以来,已累计办理不予处罚、减轻处罚案件2.28万件,减免处罚金额5019万元,惠及2.28万个市场主体。

着眼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法律服务法治保障,加强便捷高效均等普惠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青岛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年”活动,组织39家市直单位、10个区(市)政府负责人向市民报告法治工作,已被推荐参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全面推开10区(市)公共法律服务分中心试点,市级大厅提供咨询2.6万人次。在全省率先实现法律援助“全域受理、全域指派”、“胶东五市跨城通办、就地受理”。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058件,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1955次,其中正职出庭170次,出庭应诉率保持100%。“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惠企”成为全国典型、全省样板。

企业成本竞争力持续增强。青岛市财政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全市新增减税降费105亿元,减免个体户增值税12.6亿元,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9.5亿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制造业企业所得税34.5亿元。同时,降低企业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降费8.5亿元。与此同时,市本级财政安排科技创新发展资金30.2亿元,增长17%;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增长1.5倍,企业技改补贴增长40%,带动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30%。此外,还累计为14538户企业办理出口退税330亿元。对涉企、涉民生的28项49.6亿元资金,“一竿子插到底”,直接惠及1万余家企业和150万群众。

提升城市品质,推动实现更高水平宜居宜业

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要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快捷、服务更优化,也要让企业和群众感受到出行更加顺心、居住更加暖心、生活更加舒心。今年以来,聚焦更高水平宜居宜业,青岛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契机,着力解决“堵”的问题,持续整治“乱”的现象,扎实做好“美”的文章,促进各类公共资源优质均衡发展,让各类人才安心、安身、安业。

城阳区市民中心的口袋公园。

城市品质愈发独具魅力。济青高铁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通车,地铁运营里程持续增长,30条未贯通道路加快打通;建城区整体路网平均速度提高9%;年内计划开工建设的37个公共停车场中32个已实现主体完工,新增停车泊位约1.7万个;年内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设524万平方米,在违建拆除后的土地上新建绿地、公园等公共休闲空间91处;开展山头公园整治工作,列入今年整治计划的60个山头公园已开工54个;建设完成33个口袋公园,让生活工作在城区的人出门就能遇见“美好”……

各类公共资源更加优质均衡。以市办实事办理和民生领域十大攻坚行动为抓手,青岛加快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智慧交通设施建设、城乡生活垃圾分类、不动产权证办理等民生事项办理,24项市办实事提前实现年度目标;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0所,建成后可提供学位3.86万个;深入推进联盟办园和集团化办学,优质园和薄弱普惠园联盟办园参与率达到100%;全市基础教育集团达到83个,成员校271所。

各类人才在青岛更加安心安身安业。青岛将今年确立为“人才政策落实年”,着力提升人才服务质效——启用高层次人才“俊采管家”线上服务平台,打造“税学医房”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开发运行“留学人才港”系统,编制发布82项人才服务清单,在全国率先实施人才主动服务、无感服务试点,陆续启用10家人才驿站为来青人才提供免费住宿、政策代办等服务,延长引才招才奖励政策的有效期,延长人才住房分配条件和评分标准细则的有效期……种种努力,吸引各类优质人才纷至沓来。截至目前,全市人才总量突破240万人,较“十三五”初期增长50%以上;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省泰山系列人才均占全省三分之一左右、居全省首位。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着眼于在全省勇当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的目标,青岛各级正加快落实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以更优更实的举措,让近者悦、远者来,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多的“新优势”。(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薛华飞)

青岛日报2021年12月12日1版

责任编辑:刘聪聪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