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元楼”年增9座,“十亿元楼”数量翻番……35座“亿元楼”擎起发展新高度
崂山:培育“四新”增长极的方法论
这段时间,承载着海尔路北段崛起重任的海尔·云谷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不是因为这里新落地了某个重量级项目,也不是因为园区内企业的某项技术取得了突破性成就,而是因为海尔·云谷的“亿元楼”呈现出集聚效应。其项目一期已入驻的9座楼宇中,诞生了4座税收过亿元楼宇,其中一座楼宇税收更是超过10亿元。
海尔路两侧“亿元楼”林立。邢志峰 摄
实际上,海尔·云谷的“亿元楼”集聚现象还只是崂山区楼宇经济全面起势的一个缩影。根据崂山区刚刚发布的楼宇经济大数据:今年以来,崂山区新增了9座税收过亿元楼宇,总数达到35座,平均每平方米年税收为8500元。在这35座“亿元楼”中,7座代表着青岛楼宇经济“峰值”的“十亿元楼”平均每平方米年税收更是达到了3.15万元,数量较去年增加了4座。
金家岭金融聚集区商务楼宇筑起空中“黄金屋”。邢志峰 摄
人们习惯于用“寸土寸金”来形容区域经济的繁华。但如果仍选择用“寸土寸金”来形容崂山区的“亿元楼”们,或许就没那么贴切了。变有限空间为无限可能,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演绎着一出出“寸土生斗金”的时代大戏。
以楼聚产、以产兴城,崂山楼宇经济的发展逻辑
“亿元楼”年增9座,“十亿元楼”更是直接翻倍,数量领跑全市,名列第一……可观增量的背后,看似只是一组组税收数字,实际上却蕴藏着产业集约发展的内涵与动力,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观体现。
作为全市高端新兴产业的核心集聚区,崂山区通过以楼聚产,财富金融、科技创新等特色产业在海尔·云谷、青岛上实中心等一批“亿元楼”中实现了链条化延伸、规模化集聚、高端化发展,持续为这片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着澎湃动能。
青岛上实中心。
以海尔全球资源为依托,聚集了工业4.0、物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优秀生态企业及创新创业者的海尔·云谷,正在打造青岛高端产业创新发展的引领区。
在海尔·云谷,其一期已入驻的九大物联生态总部带来的上下游产业的聚集作用越来越明显,大型企业利用产业凝聚优势勇立潮头,中小型企业则依靠海尔·云谷的内部企业生态资源,通过加入海尔物联网的生态圈和智慧生活产业链群,实现创新、开放、共赢,由点及面的高新产业布局在园区内的商务楼宇中展开。
不单单是海尔·云谷,一座座“亿元楼”的加速崛起,对崂山区当前正在打造的“四新”经济集聚区,意义不言而喻。在楼宇经济的推动下,崂山区“四新”经济增加值增速持续走在全市前列,“四新”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均居全市首位。
不同于海尔·云谷鲜明的科技特色,吸引了光大理财、陆家嘴信托等重量级的全国总部性机构,以及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北京银行、鲁花金融等区域性总部入驻的青岛上实中心,如今已俨然成为全国财富管理相关企业的集聚高地。这里已建成投用的9座楼宇中,5座为“亿元楼”,累计注册企业超800家。
以陆家嘴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为例,作为青岛唯一一家法人信托金融机构,11月19日,青岛银保监局发布《关于陆家嘴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变更注册资本金的批复》,同意该公司注册资本金由57亿元增至90亿元,股权结构不变。这是陆家嘴信托在6月底增资获批后不久,再一次提出新的增资需求。持续增资的背后,可以看出陆家嘴信托对于青岛这个“主场”的重视。
不单单是青岛上实中心,一座座“亿元楼”的加速崛起,加快了崂山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核心区的建设步伐。在楼宇经济的推动下,崂山区现代金融产业发展提速,新引进金融机构和类金融企业125家,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基金管理规模达到875.9亿元。
实际上,无论是青岛上实中心“亿元楼”们的金融特色,还是海尔·云谷“亿元楼”们的科技内核,这些都只是楼宇经济推动崂山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在楼宇经济这栋空中“黄金屋”里,崂山区产业发展层级不断进阶,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实现了新跨越。
持续做优楼宇经济发展生态,让区域与楼宇发展“同频共振”
为了打造“立起来的经济聚集区”,在有限的空间内寻求最大化效益,崂山区不断改善楼宇经济的“硬支撑”,优化楼宇经济的“软环境”。
“硬支撑”方面,在丰富商务楼宇资源的同时,崂山区设立了全省首家区级楼宇经济发展中心,出台了全市首个楼宇经济专项政策,真金白银推动楼宇经济发展;出台了全省首个区县级楼宇等级评定规范,成立了全省首个区级楼宇经济发展协会,对辖区内重点楼宇项目实施“一楼一档”动态管理。
今年5月,崂山区还发布了全省首个智慧楼宇服务平台,将单体面积1万平方米(含)以上且税收1000万元(含)以上的楼宇及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共120余座单体楼宇的硬件设施、运营服务、空置资源、入驻企业、经济贡献等多维度数据在智慧楼宇服务平台上实现动态采集、管理、分析,解决了楼宇经济信息统计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实现楼宇空间资源和项目资源的精准对接、高效配置,为楼宇经济科学化决策和专业化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打造开放创新的营商环境,让“鼓励企业创新、宽容审慎监管、为担当者担当”在崂山区成为一种文化,不仅为崂山区再次创业、服务省市发展大局提供了强大内生动力,还成为崂山区优化楼宇经济“软环境”的有力举措。
“一早就过来了,帮园区企业对接一个来自德国的世界500强项目,如果推进顺利,他们将在这里新建一个赋能中心。”13日早上不到9点,青岛高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和同事们已经穿梭在青岛国际创新园的商务楼宇之间,为园区内的企业协调各项服务。
作为青岛市单体建筑体量、投资规模最大的科技产业园区,截至今年7月,青岛国际创新园的17栋商务楼宇已集聚了300余家创新类企业,一大批“四新”经济项目在这里集聚成势。据了解,为加快构建集科研、载体、人才、服务等各类要素于一体的产业生态圈,青岛高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入驻企业需求为导向,搭建起商务服务平台,营造既有参天大树又有森林、既有灌木又有小草的“热带雨林”。
在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中,一座座“亿元楼”在崂山区加速崛起。“我们这栋大楼内聚集的几百家企业都是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巨峰创业大厦,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栋新崛起的“亿元楼”中,很多企业都是从创业初期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我们通过持续提升整体运营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创业者们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搞研发、开拓市场。”
除了“硬支撑”与“软环境”,楼宇内集聚起来的相关企业是楼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为什么是海尔·云谷?为什么是上实中心?为什么是巨峰创业大厦?通过对商务楼宇的“精准画像”,不难发现这些“亿元楼”内部的企业存在一个共性——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
以海尔·云谷为例,这里的九座楼宇包含生物医药、河钢新材、德才集团、崂山全球财富中心、金控总部、海纳云总部、日日顺总部、大消费金融板块以及未来的能源总部等九大物联生态总部,无不是当下最炙手可热领域的产业翘楚。再看巨峰创业大厦,2016年5月投入运营以来,该楼宇重点培育孵化的均是智能制造、虚拟现实、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未来产业,发展后劲十足。
在崂山区,楼宇经济的“硬支撑”持续改善,“软环境”不断优化,各类创新要素迸发出强劲发展动力。得益于“鼓励创新”文化的深层塑造,崂山区的“四新”经济进入到一个“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全新境界。
记者手记
“亿元楼”的底气
一年新增9座“亿元楼”,“十亿元楼”数量更是翻了一倍还多……采访过程中,崂山区楼宇经济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对辖区内楼宇经济的发展势头颇为满意,同时,又对暂时尚未出现“二十亿元楼”心有不甘,“确实遗憾,有一栋楼宇的税收年底预计可超18亿元,再努努力就是咱青岛第一座‘二十亿元楼’了。”
全球(青岛)创投风投中心大厦。
诚然,较之上海浦东新区、广州天河区、北京朝阳区等楼宇经济的领跑者,崂山区仍有一定差距,但找准方向、明确打法的崂山区同样也具备着挖掘潜力寻求新突破、实现新发展的巨大空间。
崂山区智慧楼宇服务平台的数据显示,目前,辖区内单体面积1万平方米(含)以上且税收1000万元(含)以上的楼宇及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单体楼宇共120余座。刨除35座现有“亿元楼”,相当于崂山区储备有80余座“准亿元楼”。可以想见,通过智慧楼宇服务平台为楼宇“精准画像”,根据产业发展结构适时调整楼宇入驻企业的崂山区,不久的将来,楼宇经济必将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跨越,“二十亿元楼”的出现或许就在明年,“百亿元楼”同样不再是奢望。
金家岭金融区局部。
推动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互动耦合、加速蝶变……从20多年前加快推进写字楼建设,到当前如火如荼的“楼宇经济突破行动”新征程,高质量发展的楼宇经济点燃了崂山区“南提北进”的发展引擎,擎起了崂山区经济发展的新高度。(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衣 涛)
青岛日报2021年12月14日3版
责任编辑: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