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种子,大大的可能!“南广州、北青岛”,种业新格局正加速形成

今天要说的是一粒粒小小的种子。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一粒小种子可以繁衍出一个大产业。种子是农业的灵魂,更是农业的“芯片”和大脑。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要抓好的八大重点任务,“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是其中之一。

12月17日,2021年青岛市现代种业联盟年会在莱西召开。会上举行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青岛市农作物良种展示示范基地”授牌仪式,并发布了2021年青岛市种业重大成果、新审定、登记品种、信用种子企业。

会上发布的信息显示,青岛种业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在全国占据重要一席。去年以来,青岛自主选育并通过国家登记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174个,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工作走在全国同等城市前列,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基本达99%以上。

从研发阵容来看,青岛拥有山东省花生研究所、青岛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等一批高水平农业科研院所,在种子研发培育领域颇具实力。从种企队伍来看,全市各类持证种企已达205家,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

从销售端来看,“青岛种子”名声在外,不少种子在全国市场份额占有量很大。例如,青岛某种业公司生产的硕丰九号等新型黄瓜种子,市场份额占全国旱黄瓜用种80%以上。胶州种企培育的出口型羊角椒种子,市场份额占全国近1/4。以冬天“当家菜”大白菜为例,青岛已“孕育”出276种大白菜,自主选育并通过国家登记的大白菜品种居全国之首,种子年销量占全国大白菜种子市场份额20%左右。

在具有优势的海洋育种领域,青岛无可争议地处于“第一梯队”。农业农村部近日公布了2021年审定通过的11个水产新品种,由青岛涉海高校、科研院所主导和参与的有5个,占据近“半壁江山”。目前,青岛成功培育推广水产良种30多个,引进和选育水产新品种20多个,在国家认定的海洋类水产新品种中,约80%源自青岛。

2013年初,青岛提出建设种业强市的目标,启动实施了现代种业振兴工程。2017年,青岛提出建设“国际种都”战略,目标是打造一个面向全球整合资源、集聚要素、开发创意,一核引领、多点突破、全域协同,具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现代种业中心。

如今,青岛种业新品种不断涌现,产业领头羊“频出”,种业发展质量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在全国种业市场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01

“青岛种子”名气越来越大

12月17日,参会嘉宾走进青岛金妈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温室蔬菜大棚,一根根黄瓜油亮亮;种业科技孵化器内,一粒粒“种子”在这里孵化成长……

作为青岛首家“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该企业12月16日刚刚荣获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励国际科技合作奖,“金妈妈”育成的砧木品种占据全国市场份额80%以上,确立了瓜类砧木产业“领头羊”地位,是中国“油亮型”黄瓜砧木的开创者与标准制定者。

“我们在瓜类砧木育种方面已处于行业引领地位,并且在抗病性、口感等果蔬繁育品质方面完全不输国外顶尖企业。”青岛金妈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玉忠说,以前国内砧木市场大多以日本进口为主,“金妈妈”的产品彻底打破了这种局面。

近日,在琅琊镇砚台地村,随着村民手中锄头翻动,一个个硕大的甘薯破土而出。“亩产三千多斤,口感好,市场很认可。”亿联集团秀林农业有限公司经理刘大震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甘薯高产又好吃,离不开好种子。从种苗的脱毒,到脱毒苗的快速繁育,到产品的销售加工,西海岸新区形成了全产业链甘薯产业体系,年产值达亿元。

“金妈妈”、秀林农业是青岛种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青岛的种业已呈现出全面开花的发展态势。青岛硕丰园种业公司生产的硕丰九号、四季丰、翠玉等新型黄瓜种子,市场份额已占全国旱黄瓜用种80%以上,成为国内最大的旱黄瓜种子研发企业;胶州种企培育的出口型羊角椒种子,市场份额占全国近1/4;和丰种业培育的“小义和秋”高端大白菜种子销往全国,并形成了全国价格中心;青丰种子推广已育成小麦新品种种植面积300万亩以上,增产粮食1亿公斤……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青岛大白菜种业在全国首屈一指,也是青岛种业高度的典型代表。青岛市农科院是我国最早开展大白菜自交不亲和系选育与理论研究的单位,科研人员经过近6年研发出了“青杂早丰”,这对丰富百姓的餐桌菜品、建立大白菜“当家菜”地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青岛已“孕育”出276种大白菜,自主选育并通过国家登记的大白菜品种居全国之首,种子年销量占全国大白菜种子市场份额20%左右。

玉米有“登海”、小麦有“青丰”、花生有“华实”……近年来,一股“青岛力量”在全国种业市场崛起。

会上发布的信息显示,目前青岛已建成高标准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20多万亩,年繁育供应农作物种子9000万公斤、蔬菜种子200万公斤、种畜禽600余万头只,既满足青岛供应,又辐射全国各地。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青岛已成为全国优质高端大白菜、花生、小麦、苹果、葡萄、肉兔、蓝莓等重要良种生产供应基地。“青岛种子”成为全国种业市场响亮的品牌。

02

创新驱动种业不断进阶

青岛种业之所以能在全国崭露头角,并形成“南广州、北青岛”的格局,背后原因自然很多:青岛的农业基础较好;拥有山东省花生研究所、青岛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农业研发力量较为雄厚;登海、先正达、瑞克斯旺、金妈妈等一批国内领先种企在青岛茁壮成长。

但是,深究起来,在这些因素中,创新无疑是青岛种业快速崛起的最大“王牌”。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近年来,通过培育和招引双管齐下,青岛不但培育了一批优秀本土种企,还吸引了登海、先正达、瑞克斯旺等国内外知名种企落户,青岛种企格局形成了“百花齐放满园春”的局面。创新热情,贯穿于种子研发、培育、推广全过程。

在莱西市店埠镇工业园区青岛润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个个塑料盒引人驻足,盒子里盛着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小珠子”,这是丸粒化后的种子。

企业负责人张连华介绍,店埠镇是远近闻名的蔬菜产业大镇,出产的胡萝卜畅销国内外。好品质源于好种子。胡萝卜种子1000元一罐,一罐80克(合12.5元/克,远超白银价格),一亩地大约需要120克,种子成本1500元/亩。

种子很金贵,但播种却是难题。胡萝卜种子又小又轻,自动化播种机根本播不了,只能靠人工把种子下到坑里。人工的弊端是无法精准控制稀疏、株距,必须等到出苗后,再人工间苗、定苗,此外还会造成种子的浪费。

在这个难题的破解上,青岛润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2011年开始攻关,经过7年努力,张连华和团队终于研发出了5大类20个品种的丸粒化技术,涉及蔬菜、中药材、生态修复等,一举打破日本、荷兰等国家的技术壁垒。

出生于莱西普通农家的85后张彦欣,带领团队不断攻关,将种子编织到易降解的长条型纸带中,播种时,直接将纸带播进土壤,可精准控制株距,同时减少种子浪费。这一技术已被应用于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的沙漠改造。

无论是将种子包装成丸,还是编织成带,无不彰显着青岛种企骨子里的创新基因。

企业只是创新的一股力量,青岛种业创新大军中,以山东省花生研究所、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市农科院为代表的科研机构,更是一股强劲的力量。日前,由青岛农业大学王晶珊花生育种团队历时11年攻关,首次大规模试种的300亩高油酸花生在平度市蓼兰镇收获,新品种亩产超600公斤,增产10%,油酸含量比传统花生提高60%。

近年来,青岛依托青岛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农科院等科创资源,打造产学研协同链条,持续研发农业新品种,并给予研发、推广专项补贴,由技术团队全程指导农户种植增加收入,提升种业核心竞争力,探索出青岛种业快速进阶的有效路径。

03

搭平台解堵点,让种子“自由萌发”

为了促进科技成果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青岛积极搭建“青岛现代种业联盟”等平台,打通种业上中下游链条上的堵点,破解科研和生产“两张皮”的难题,促进了资源、技术、成果等共享,加快了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进程。

为加强科研院所新成果与应用种企的联系,加快新育成品种的推广应用和成果转化,青岛还在海南、河南等地区建立试验示范和新品种展示平台。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巡视员、青岛市种业联盟理事长史跃林介绍,青岛将充分发挥平台作用,鼓励和支持大型优势种子企业整合种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种子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企。同时推动种业企业启动上市程序,进一步做大做强青岛种业品牌。

创新活力激荡之下,青岛种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但仍然面临许多现实挑战。

虽然青岛种企数量持续增加,研发能力不断加强,实力不断夯实。但是种企仍存在规模小、竞争力弱、管理方式落后等短板,影响了企业做大做强。

青岛农业大学王晶珊教授表示,近几年,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出现井喷,不少作物一年全国新审定品种就达上千个,由于性状并不突出,不但同质化竞争严重,还缺乏推广动力,真正用于农户种植的寥寥可数,“种子培育不能单纯追逐量,还要在质上下功夫。”

此外,从产业竞争角度看,青岛种企多采用杂交选育的“老办法”,培育期长、成本高、准确率低,亟须向基因编组等科技育种方向转化。

种业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和资金,对于回报周期长的种业来说,人才和资金恰是最短缺也最为渴求的。“培育自己的种兔周期长、投入大,这条路并不平坦。”提到种兔研发之路,康大集团项目开发部经理刘永需很感慨,公司在研发投入上不遗余力,但基本都是靠自身资金支撑,期待更多“资本的力量”支持。

小小的种子,正在为青岛带来大大的可能。当前,青岛正在发力“国际种都”的建设,各种资源也在加速聚集,前景可期。

作者 | 李德银   

责任编辑:王逸群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