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2月18日讯 今年,青岛市成功入选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第二批国家综合创新试点城市,而深圳市作为第一批试点城市成功通过了验收。康复辅具产业,是国家亟需、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青岛日前成立青岛市康复辅助器具国家综合创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加快推进,而深圳在抢先布局的同时也把目光盯向青岛。因为这不仅意味着同为试点的两座城市会有更多语言,而且对于较少学科专业支撑、60岁以上人口占比不到5%的深圳而言,青岛拥有全国唯一的康复大学,在“产学研”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加之青岛优渥的自然人文环境造就的疗养胜地,以其为支点打开青岛和北方较大的老龄人口市场,可谓极具产业应用潜力。
实训队到深圳前海方舟调研交流。
我国康复辅具需求人数最多
智能康复训练仪,犹如一台全场景模拟的中型跑步机,利用医生、患者双向人机交互设计,满足广泛特殊使用人群康复平地走、上下楼梯训练等需求;智能康复支架,致力于骨折智能肌力康复,使用智能电疗避免骨伤恢复期的肌肉粘连、萎缩,同时可利用5G云平台远程个性化监测康复;超声及电刺激治疗仪,广泛应用于医院、诊所、社康中心的康复和保健,可对颈椎病等关节疾病进行康养……康复辅助器具,是指改善、补偿、替代人体功能和实施辅助性治疗以及预防残疾的产品,用深圳人因工程研究院院长、深圳市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协会会长李海波的话来说,就是系统地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认知、行动两方面能力丧失的健康恢复问题。
实训队与深圳市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协会会长李海波(右二)交流。
相对青岛而言,深圳在研和已应用的康复辅具技术系统且完整。这是因为康复辅具的研发,离不开人的能力要素的研究,需要人因工程学科的有效支撑。深圳人因工程研究院因参与中国载人航天领域的首个“973”项目而生,是我国首个人因工程研究院,发起并承办了首届中国人因工程高峰论坛。在深圳成为国家首批康复辅助器具综合创新试点地区后,又发起成立了深圳市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协会。近年来,协会联合深港澳等会员,通过人因工程的方法,系统地研究失能者认知能力和行动能力的变化规律,并指导康复辅具的设计研发,相关成果走在前列。
深空、深海、深地,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青岛亦重视该领域发展,成立了中船人因工程研究院,今年举行了第六届中国人因工程高峰论坛。正如该论坛所言,“巡天探海、人因护航”,人因工程肩负着诸多“大国重器”创新研制的重任,设计研发康复辅具即在其内。“复杂作业会导致人体机能受到影响,如果长期太空失重,如同缺乏运动一样,在失重环境下一个月流失的骨质,相当于正常人在地面上一年的骨质流失量。”李海波说,因此,宇航员、深远海艇员、高原指战员等特种作业人群在任务执行中及任务完成后,都离不开康复的精准评估及有效干预。
诺康医疗研发的无扰式生命体征监测设备。
在人类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的能力不可避免地随着各类社会活动及年龄增长而发生衰退、失能。如果说针对复杂任务系统,人的能力极限无法企及的视为“相对失能”,那么,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各类弱势群体的则可以视为“绝对失能”,解决该类问题的康复辅具行业潜力无限。当前,全球康复辅具行业有康复治疗需求的人群数量巨大。其中,我国是世界上康复辅具需求人数最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约有4亿人口的康复刚需,预计到2025年,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
“在人均康复费用方面,中国人均约32元,而美国约80美元;在康复辅具种类方面,我国拥有3000余种,则发达国家约6万余种。应该看到,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李海波表示,从全局来看,“健康中国2030”的主导思想即是从“重治疗”到“重防治、重健康”的转变。同时,国家二十四部委明确支持康复辅具产业的创新发展,国家卫健委日前也发布通知,自2022年在包括山东、广东在内的15个省区市开展康复医疗服务试点工作,引导区域内部分一级、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因此,随着大众对康复重要性认识的提升以及产业的发展,我国的康复辅具市场将迎来巨大空间。
青岛具有康复辅具“产学研用”链条
在康复辅具产业领域,深圳抢抓先机,跑出了“深圳速度”。201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揭开了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大力发展的序幕。2017年,民政部等6部委印发《关于开展国家康复辅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的通知》,深圳迅即布局,成为全国康复辅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12个城市之一。2018年,深圳印发实施《深圳市加快发展康复辅具产业实施方案》,经过3年发展,深圳加快构建以智能产品和创新模式为主要特色的康复辅具产业新业态。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在今年10月表示,将支持深圳结合地区优势发展高端智能康复辅具产业,支持坪山区建设国家级高端智能康复辅具产业园,并推动园区引入国家级辅具创新平台和研究机构。
深圳康复辅具产业未来如何深化?参加编写了《深圳市加快发展康复辅具产业实施方案》的李海波认为,康复辅具产业的发展一定要从市场用户的需求出发。为此,他提出了康复辅具创新的321工程,即以市场为需求,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特殊作业人群等目标群体,建立康复辅具产业设计流程、产品开发、服务运维三个标准,产品创新、应用服务两个平台和一个信息大数据中心。
换句话说,无论是标准制定抑或是平台建设,都离不开应用市场,也正因如此,青岛康复辅具产业的发展让人期待。“深圳老龄化约5%,而青岛超20%,青岛老龄人口的应用场景比深圳多。” 李海波说,青岛拥有全国唯一的康复大学,可以服务于残疾人等康复需求;青岛还拥有海军潜艇基地和深海基地,特种作业人群的康养同样具有市场。
在康复辅具产业,青岛具有“产学研用”链条,这让深圳诺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康医疗”)董事长吴征瑜同样看好青岛。诺康医疗致力于无扰式生命体征监测系统研发,其产品让用户摆脱血压袖带、电极贴片、心电电缆等束缚,只需躺在特制床单上便能获得连续、实时的血压、心电、血氧饱和度、脉率、心率等重要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系统会发出即时提醒给老人、家属或医护人员,及早干预突发情况,如此在不影响正常生活和作息时间的前提下持续呵护老人健康,提升其生活质量。
实训队与诺康医疗董事长吴征瑜(左)交流。
过去几年,诺康医疗已与北方一些城市合作,在青岛,吴征瑜感受到不排外感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于康复辅具产业来说,市场的开放和导入是我们最需要的。” 吴征瑜坦言,诺康医疗有意与青岛合作,而开放应用场景是关键,土地和资金支持都不重要。
推进青深等城市产业、资本对接
未来5年,深圳将着力打造“国家级高端智能康复辅具产业基地(产业园)”,计划带动深圳市康复辅具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逐步形成以大湾区为中心、辐射全国、影响全球的高端智能康复辅具产业体系。在康复辅具产业领域,青岛如何与深圳加深合作交流?这是青岛市赴深圳第七批体悟实训队探索的课题。
“深圳的诸多试点经验值得借鉴,例如构建连续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康复辅具‘需求目录’征集机制,助力发展具备核心或前沿技术的企业等。”实训干部徐晓文举例说,在深圳政府的支持下,致力于帮助更多“慢天使”快乐奔跑的深圳行正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脑瘫儿童步态分析系统,对脑瘫儿童进行步态检测并推荐康复方案只需一分钟,是传统步态分析效率的30倍;致力于术后功能康复的深圳睿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康复机器人搭载脑机接口技术,是世界首创可实现神经康复的康辅设备,让肢体偏瘫患者用“意念”控制康复机器人。青岛应以康复大学、医院及相关健康服务机构为基础,积极搭建研发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推进技术创新。同时,借鉴深圳产业园区做法,以高新区康复产业园等园区为基础,重点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康复辅具产品生产企业,对接深圳等国内高端智能康复头部企业建设“共享工厂”,建设起集康复辅具研发、设计、制造、展销、适配、体验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打造“青岛创造”康复辅具品牌。
从国内来看,康复辅具产业处于“试点”发展中,青岛应立足优势,抢抓机遇,利用好深港澳科技资源,将粤港澳大湾区康复产业的科研成果在青岛试点应用,将青岛打造成为康复产品应用场景示范区、产业聚集区。深港澳科技联盟(深圳)副秘书长韩战锋介绍,早在2009年,深圳市科协落实深圳市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的合作备忘录,深圳市科协与香港资讯科技联会等召集深港两地90多家科技社团成立“深港科技社团联盟”,架起深港科技社团交流的桥梁。2019年,深圳市科协与香港资讯科技联会、澳门科技协进会共同发起成立“深港澳科技联盟”。该联盟已经吸纳深港澳三地300多家科技社团,联络服务深港澳三地百万名科技工作者,成为深港澳科技合作的民间主渠道。韩战锋建议,青岛和深圳成立科技创新联盟,以此为纽带,畅通两地长期交流互动的渠道,促进科技产业资源互动耦合。
深港澳科技联盟(深圳)副秘书长韩战锋(前)建言青深加强康复辅具产业发展。
“深圳科研力量雄厚,而青岛应用前景广阔,具有产业发展优势。” 韩战锋说,通过建立联盟,青岛将进一步对接协深圳、香港、澳门等资源,未来,可通过共同举办高层次康复辅具展览会、论坛等方式,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接洽行业头部企业,积极挖掘可利用资源。
在康复辅具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资本的力量举重若轻。瞄准青岛康复医疗领域巨大应用场景,深圳的基金正蓄势待发。实训干部秦云鹏介绍,目前,前海方舟(深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正在筹建青岛前海乐土医疗健康产业基金,这意味着在金融资本的推动下,青岛在康复辅具领域基础性、前沿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和研发成果产业化项目将获得更快发展。
向深圳康复辅具产业发展“取经”,推动青深两地合作交流,青岛将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中,康复辅具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预计12月底,由深圳市科协、青岛市科协牵头,我们将组织两地科技社团、科技企业、科研机构、投融资机构等,共同建立青深科技创新联盟。”秦云鹏说,联盟优先在“科创中国”示范城市、海洋产业示范城市、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国家综合创新试点城市等领域开展合作,助力青深不断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赋能青岛高质量发展。(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 文/图)
责任编辑:孙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