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21日讯 明明吃过早饭了,他会问怎么还不吃早饭;外出穿衣服,明明穿上了他会说自己没穿;和家人一起看新闻联播,他会反复问新闻上讲了什么事……青岛市87岁的王先生10年前逐渐出现健忘、思维混乱、语无伦次等状况,家人一直认为他是“老糊涂”,后来在一次体检中他被查出患有阿尔兹海默病。
当下,AD(阿尔茨海默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和社会难题。
现象:发病率持续攀升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梁兵介绍,阿尔茨海默病会像“橡皮擦”一样,一点一点地擦去患者的记忆,身边亲人、朋友、同学间的那些美好回忆也会因疾病而消失殆尽。
像这种失去记忆的人越来越多。每隔3秒,全世界就会多一位AD患者。截至2018年,全球AD患者总数已经超过5000万,预计到2050年,这个数字将超过1.5亿。研究表明,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年龄每增长5岁,AD患病率就会增加一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总支书记李志新判断,预计到2050年,我国AD患者将会超过2400万。
照护:家人难以承受之重
青岛市70岁的张先生本应享受天伦之乐,可因为阿尔茨海默病,他经常会忘记生活在一起的家人。 “十年前,他身体挺硬朗,就是经常忘事儿,家人觉得可能年龄大了,也就没在意。可这几年,他病情发展非常快,有时晚上会睡在卫生间,有几次甚至把自己都弄丢了。”老伴一脸无奈地说。
和张先生一样,国内数以百万计的AD患者家庭均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是不低的医疗费用,另一方面,是越来越重的照护负担。
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在AD上支出的费用高达1677亿美元。这一数值预计还将不断上升。
家庭照护难度重高,不少人将患者送入养老机构。
观念:早干预是关键
在我国,由于患者及家属对疾病认识的局限,往往容易错过最佳干预时机。调查显示,我国AD患者从出现病状到首次确诊的平均时间在1年以上,由于病人及家属对病情认知的局限,67%的患者在确诊时为中重度。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冯庭怡介绍,“从认知功能下降到严重认知障碍,是一个由轻到重的过程。 ”冯庭怡说,在认知功能下降阶段,如果能及时诊断,采取干预手段,能够避免发展为严重老年痴呆。
对AD患者而言,及时采取规范的干预和治疗措施至关重要。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分为临床前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痴呆阶段。由于临床前期认知功能下降不易察觉,容易延误治疗时机。 “生活中家属特别是子女一定要多关心老人的精神状态,一旦出现患病‘苗头’应及早就医治疗。 ”梁兵说。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记忆中心主任王华丽认为,如果做到早确诊及规范治疗,平均每天能节约1小时照料时间,患者寿命延长2年。
行动:上下齐努力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部门和普通市民越来越重视AD的预防和干预工作。
国家卫健委印发了《探索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机构定期对老年人开展认知功能评估,进而进行有效干预。
今年以来,青岛市开展了长期护理保险延缓失能失智项目,其中,认知病宣传、护理人员培训和社区赋能训练,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一些养老机构对认知症老人照护也越来越专业。在位于青岛市市南区基隆二路上的青岛圣德夕阳红失智康复中心,宽敞明亮的公共交流区内,患认知症的老人正在专心致志摆玩着益智积木,有的人静心练着书法……护理人员和医务人员通过对老人进行个性化服务,让家属得到了喘息。
目前,由山东华龄养老服务业发展中心主办的线上课堂目前已经持续了8个月,向学员介绍认知症照护的科学理论、知识和技巧,培养学员“以人为本”的照护理念。 “本次的学员既有业内从事照护实践的管理和工作人员,也有老年和社工领域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在学习中相互分享、探讨,收获更加多元和深刻。”山东华龄养老服务业发展中心理事长张善斌介绍。(青报全媒体记者 张磊 许瑶 王镜 沈健)
责任编辑: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