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费动辄暴涨十几倍,海湾化学全年营收缘何同比大增约117%?

站在行业上行周期风口的海湾化学修炼“内功”,向高端、低碳方向发展——

海湾化学:穿越周期的成长

化工行业正在进入新一轮的上行周期。今年以来,部分化工产品短缺,即便聚氯乙烯从去年的每吨七八千元一度涨至一万七千多元,且海运费动辄暴涨十几倍,都“消解”不了海外客户“抢货”的热情。

海湾集团下属青岛海湾化学有限公司(简称“海湾化学”)对这轮周期的感知更为真切:今年前三季度,海湾化学营业收入达到96.47亿元,全年营收将稳稳突破130亿元,保守预计同比大增约117%。

但不是所有企业都能享受周期“红利”。周期所青睐的,往往是那些有准备的企业。“风口”背后,往往是企业超越行业周期的超前眼光和布局。

早在2010年,海湾集团就埋下了超越周期的“伏笔”。2010年,海湾集团启动整体搬迁,在众多质疑声中放弃传统的聚氯乙烯生产路线,全面转型生产中高端聚氯乙烯。

正是这个决定,让海湾化学有了穿越周期的底气和能力。十余年来,海湾化学大刀阔斧,以年产能80万吨占据国内乙烯法聚氯乙烯产品头把交椅,并将旗下的“海晶”牌聚氯乙烯打造成国内第一品牌。

核心竞争力的打磨才是企业对抗周期的根基。现在,海湾化学仍在以穿越周期的眼光进行未来的产业布局——向高端、低碳方向发展。在化工行业这一轮的上行周期内,海湾化学正在进行穿越周期的蜕变。

聚氯乙烯出口跃居前列

今年是海湾化学国际业务部最忙碌的一年,部长周灵芳和同事们忙着谈判报价、安排船期、沟通物流发货,将“海晶”牌聚氯乙烯销往世界各地。

去年以来,进出口行业饱受海运运费上涨的“折磨”,疫情导致集装箱滞留、运输周转不畅,热门航线运费甚至暴涨十几倍。海湾化学乙烯等大宗原材料的采购和产品出口都要通过海运,而这些不利因素都没有削弱产品价格上行带来的利好。

“运费很高,产品价格也涨了不少,但由于货源紧俏,客户们还是会积极订货。”周灵芳告诉记者,去年下半年以来,常走的美加航线运费从数千美元涨至2万多美元,巴西航线价格也从四五千美元涨至1万多美元。

世界范围内化工产能尚未完全恢复,国外产能短缺给了国内化工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中东、非洲、东南亚的新客户纷纷找上门买货。今年,海湾化学聚氯乙烯产品海外销量将达到36万吨,相比往年大幅增长,跃居国内前列。“越来越多的海外客户开始认识我们的品牌,现在许多客户在询价时会先问‘海晶’牌产品的价格,将我们的产品质量和价格作为下单前的重要参照物。”周灵芳说,海湾化学借此开拓了许多新客户,海外营销网络布局初步构建。

年终盘点,海湾化学2020年年末聚氯乙烯二期项目投产新增的40万吨产能几乎全被海外订单消化了,海外市场空间在短短半年间被迅速打开。在国外市场行情“涨声一片”的背景下,海湾化学仍不断夯实国内市场根基、保障国内供应。

销售渠道的畅通传导至生产环节,各类物料的循环速度加快,各公用工程、生产环节之间的协调运转也更加紧密。比如,进口乙烯原材料的存储方面,对于物流和船期准确性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乙烯原料存储量过多会造成“胀罐”安全隐患,存储量过少则不能保证生产所需。“所以原料的存储、生产计划排产和船期安排等一系列工作都需要比之前更全面、精准的统筹。”生产部部长明坤说。

聚氯乙烯二期项目去年年底投产以来一直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目前三期项目也在持续建设中,预计明年将投产,届时海湾化学乙烯法聚氯乙烯产能将突破100万吨,将继续保持国内产能第一的领先优势。

向中高端领域加速推进

穿越周期是企业超越当下行业发展趋势,持续打磨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当行业处在上行的坦道通途时,企业要做的不是沉浸于当下,而是要凭借超越周期的眼光与定力去寻一条更好的路。当下,海外供应链不稳定、产业链国产化趋势等因素都将加快我国化工企业在中高端产品领域的推进速度,国内外市场的供需错配将加速高端化工产品的国产替代进程。

今年以来,海湾化学在高端产品领域的布局更加深入。就在不久前,海湾化学投资1000多万元的零水偏硅一号线技改投产成功,在世界上首次采用滚筒法连续生产了高含量粒状原硅酸钠,产品纯度高达87%,填补了该项技术的国际空白。

高纯度原硅酸钠生产过程中物料流动性差、干燥难度大,以往多采用静态干燥法等工艺,但产量过低,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生产过程中难以确定干燥温度和物料配比等,流动性差还会造成设备堵塞。”偏硅酸钠事业部副总工程师王云枫说,第一次中试出来的产品直接“粘”成了直径十几厘米的“大球”,让他们哭笑不得。

为了攻克这项技术,海湾化学从2019年底开始研发,两年后,在经历上千次小试和数次中试后,研发团队终于把十几厘米的“大球”变成了直径1毫米左右的微细颗粒。目前,高纯度原硅酸钠产品主要出口至日本,用于金属清洗等行业。“我们同样看好这个产品在国内金属清洗行业、印染行业、商业洗涤行业的市场前景,所以才下大力气研发生产。”王云枫说。

技改前的产品生产线只能生产零水偏硅酸钠一种产品,而技改后的产品生产线不仅能连续生产高纯度的原硅酸钠,还能生产零水偏硅酸钠、五水偏硅酸钠、九水偏硅酸钠,也是世界上首套既可加热干燥,又可冷却结晶的多品种硅酸盐复合生产线,产能达到了4万吨/年。更重要的是,海湾化学可以根据市场行情调整产品生产种类和数量,产品线的改造大大增强了柔性生产能力。

产业链的延伸也在今年持续推进。目前,海湾化学聚苯乙烯、双酚A项目稳步推进,预计明年投产。作为山东省重大项目,双酚A项目生产的双酚A产品将广泛用于高端聚碳酸酯、环氧树脂、汽车、机器人等高端制造领域。今年,海湾化学还入选了青岛市全员创新企业名单。

由单纯氯碱化工向氯碱化工、石油化工耦合协同延伸,从基础化工原料型生产向终端应用型化学品生产拓展,正努力打造国内聚氯乙烯第一品牌的海湾化学将在更多产品领域培育核心竞争力。

“双碳”战略下的新逻辑

“双碳”战略实施对化工产业影响深远。粗放型发展、落后产能将逐渐失去生存空间,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才能确保企业长久稳定运行,化工产业的长期发展逻辑就此深刻改变。

今年以来,多个能源化工大省都收紧了化工项目审批闸门。5月19日,山东省发改委、工信厅等9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开展“两高”项目梳理排查的通知》,旨在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行业分析人士认为,该《通知》出台对化工行业影响深刻而广泛,将进一步提高化工行业准入门槛、加快现有项目的改革与淘汰出清。

一直以来,海湾化学按照海湾集团“四化”“五个一体化”的理念和要求进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自搬迁以来,海湾化学坚持“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推行清洁生产,投资2556万元引进先进污水处理工艺及装置,实现零排放。运用世界先进的脱硫、脱硝、除尘及焚烧炉装置,对生产过程废气、废液进行无害化处理。

2020年,海湾化学32%烧碱、50%烧碱、聚氯乙烯、苯乙烯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均优于国家标准要求的先进值。今年以来,海湾化学继续推进节能技改项目实施,在各生产装置之间综合利用余热余压、物料、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消耗总量。

“这样节省下来的能耗指标可以‘转’给新审批项目使用,为新增项目腾挪指标空间。”明坤说,海湾化学专门成立了能源管理委员会,每周分析、每月总结各类产品消耗情况,为节能减排提供有效数据。

未来一段时间,化工行业的竞争将更多转向高附加值产品,在无大量新增产能情况下,化工企业更会倾向于将难得的新增产能指标投向高端产品领域。

“真正的发展还是要依靠高端产品研发。”明坤说,海湾化学的员工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没有永恒的周期,但拥有核心技术的高质量产品总会有更好的市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伟)

青岛日报2021年12月26日1版

责任编辑:王逸群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