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丹参收获 农民发“药”财


玫瑰、丹参、黄芪、香草、牡丹、金银花......10多种中药材在这里生根结果收获,已经成为即墨灵山街道的特色产业。如今,正是上万亩灵山丹参收获的季节,6个村庄完成中药材种植2万亩,亩产量4000斤。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即墨区灵山街道引导农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管理模式,规模化发展丹参、黄芪等中草药种植,带动当地农户实现增收。

亩产达4000斤
清晨,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索戈庄村的空气格外新鲜。在这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中药材的清香,这种中药材就是丹参。
时下正值丹参收获季节,在索戈庄村的田地里看到的是一片繁忙丰收的景象。农民三五成群,喜笑颜开,正熟练地采收着丹参。挖的挖、拣的拣、装的装,分工明确,井然有序,一袋袋丹参整齐的堆在路旁等待货车运走。“今年全村丹参种植面积达到2400亩,丹参长势好、价格高,不少农户从中受益。”在丹参收获现场,该村支部书记张春莲高兴的说:“丹参种植,让村民发起了‘药’财。”
即墨区灵山街道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非常适合丹参生长,丹参酮含量比市面上高3倍之多。随着丹参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已带动周边6个村庄完成中药材种植2万亩,今年丹参亩产量约4000斤,村民每亩增收达6000余元。

带动农民转产
从田间地头、晾晒广场到加工车间,采挖、收集、整理、分拣、烘干,每一道工序操作现场,都能看到人们忙碌的身影,丹参种植户的脸上绽开了质朴的笑容,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田间地头、晾晒广场到扶贫车间,采挖、收集、整理、分拣、烘干,每一道工序操作现场,都能看到人们忙碌的身影,丹参种植户的脸上绽开了质朴的笑容,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丹参分枝多又粗壮,产量肯定不错。”村民姜秀艳拿起一棵丹参,用手掂了掂,高兴地说。据了解,丹参又名赤参、紫丹参、红根等,具有降低血压、活血散淤、消炎止痛等功效,尤其对冠心病、心脏病和高血压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又可靠的天然中药。
近年来,灵山街道以重点医药项目带动,立足区域特点和中药材特性规划产业布局,深化“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青岛海缘道地中药有限公司是灵山街道发展医药产业的重要载体和支撑,街道中药种植流转土地规模不断扩大,农民增收效益明显,“我们的丹参基地能带动周边村庄2000多人就业。”公司总经理于光利说。

打造药材基地
即墨区灵山街道始终坚持“打造品牌、突出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聚焦花卉和医药两大主攻产业方向,围绕建设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初步构建起了一个集花卉及中药材新品种试验示范、科技成果转化、栽培管理、采收储运、物流加工、生态旅游、技术服务等要素为一体,“产、加、储、销、游”均衡布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我们规划了丹参、黄芩、百合、玫瑰、香草、牡丹、金银花等各类中药或鲜花种植基地1000亩至8000亩不等,2021年计划总种植面积已达到2万多亩。”灵山街道宣传统战委员贾琪介绍道,“我们计划在三年内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实现税收9000万元,增加2000个就业岗位,成为北方道地药材生产基地”。

 “农户种哪些中药材是根据市场需求定的,收购以后,由我们自己的中药厂进行加工,如果有剩余,便与三九等中药厂合作。”于光利告诉记者,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中药材种植新模式,不仅开展中药材的种植、收购、物流和贸易,还向基地与农户提供中药材种植技术、药材种苗的繁育、种子代购等其他服务,保证药材的产量,签订合同约定最低收购价则保证了农民的收益。
“随着市民保健意识的提高,中药材的市场行情也逐年攀升,今年丹参每亩便增加了1500到2000元的纯利润。”于光利充满信心地表示,明年计划将签约土地扩大到3000至5000亩,带领农民共同致富。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通讯员 张涛 摄影报道)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