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新闻记者援藏日记95 | 雪山依旧巍峨,高原旧貌换新颜

时间:2022年1月5日

天气: 4℃/-1 ℃   阴

每一位去过西藏的人,都会对那里的高寒缺氧有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年平均含氧量不足青岛的65%,紫外线辐射量是青岛的8倍左右,是“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西藏生产力发展在历史上长期落后于我国中东部地区。然而,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无私援助下,在西藏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下,西藏取得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历史性成就。

冬天在民航客机上拍摄的拉萨城及拉萨河谷,城区中间白色高大的建筑就是布达拉宫,远处是海拔7162米的念青唐古拉山。

拉萨城区北京路,街头人头攒动。

西藏拥有壮美的自然风光,但很多人还对这里有不少误解,认为西藏的城市建设比较落后。然而,今年几次出差,除了昌都和那曲,我先后去过拉萨、山南、林芝、阿里等地。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从雅江河畔,到藏北高原,处处能感受到这里发生的巨大变化,处处能感受到各族群众过上好日子的幸福之情、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

拉萨,中国具有雪域高原和民族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早前,拉萨是一片沼泽荒芜地带,松赞干布迁都拉萨一带时,传说用山羊负土填湖建设大昭寺。藏语中羊叫“惹”,土为“萨”,大昭寺建成后就叫做“惹萨”。由于大昭寺是最早的建筑,人们便以“惹萨”作为以大昭寺为中心的城市名,汉文史籍一般把“惹萨”译为“逻些”,这就是拉萨这个名字的由来。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拉萨城的中心就是大昭寺一带,布达拉宫只是拉萨郊区的一座宫殿。西藏和平解放后,拉萨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现在已经是一座大都市了。

拉萨城区。

拉萨北部城区。

日喀则,西衔阿里地区、北靠那曲市、东邻拉萨市与山南市,是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则的藏语发音是“喜格孜”,意为如意庄园、心想事成的地方。日喀则是藏文化发祥地之一、历代班禅驻锡地、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西藏粮仓”“世界青稞之乡”,被誉为“千山之宗、万水之源”。在这里,珠穆朗玛峰傲立云天,雅鲁藏布江激荡奔腾,抗英遗址闻名遐迩,传统藏戏焕发光彩,民族风情独特醉人。在日喀则各族干部群众和山东、上海、黑龙江、吉林、中化、宝武等援藏省市央企的共同努力下,日喀则进入了大提速、大跨越的新阶段,展现出了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

清晨沐浴着第一缕阳光的日喀则市区。

晚霞下的日喀则市区全景。

秋天的日喀则市区全景。

日喀则市区VR全景

山南史称雅砻,位于冈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山南被誉为“藏民族之宗,藏文化之源”,拥有西藏历史上诸多第一,如第一座村庄、第一块农田、第一座宫殿、第一位国王、第一部藏戏、第一部经书、第一座寺庙等。山南有神奇独特的雅砻民俗、风景奇绝的雅江腹地、得天独厚的人文景观,是广大藏族同胞追宗思祖之地。

山谷地带里的山南市区。

山南市区高层建筑较多。

快速发展的山南市区。

山南市区VR全景

林芝古称工布,被称为西藏江南,世界上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就在这里。我到林芝出差时正值夏天,由于时间紧张,仅用无人机拍了几张照片,感觉这里和四川盆地边缘的山区很相像,山上全是树,与西藏其他地方相比,这里简直跟天堂一般——要知道即便是在夏天,日喀则的山上也见不到几根草,后果就是缺少植被制造氧气。800多米的海拔差距,就是天与地的距离。

林芝市区美丽的城市公园。

林芝市区紧靠尼洋河。

沿着尼洋河谷一线扩展的林芝市区全景。

林芝市区VR全景

阿里地区,人类生存的禁地,野生动物的天堂,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世界第三极”“生命之禁区”,是西藏面积第二大的地级区域,仅次于那曲市。阿里地区行政公署驻地就在著名的狮泉河镇,海拔4300米,年平均气温仅0.2℃。这里原来是狮泉河盆地里荒凉的小灌木丛生之地,外围是荒漠和光秃秃的山岭,方圆百里都是人烟稀少的藏西高原地带。经过一代又一代阿里人民的艰苦建设,狮泉河镇已经是地区级中心城市、首屈一指的繁华之地。

阿里城区干净整洁。

阿里地区驻地狮泉河镇就分布在狮泉河两岸。

阿里城区全景。

阿里城区VR全景

从和平解放、民主改革、改革开放直至今天,为了建设西藏,无数“老西藏”作出了巨大牺牲,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1994年,党中央作出“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的重大战略决策,截至2021年,对口援藏省市、中央国家机关及中央企业已选派9批、近万名援藏干部人才进藏工作,与西藏当地各族人民群众一起,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建设西藏、发展西藏,建设出了一座座新城。西藏350万人民群众,就像高原上盛开的格桑花,无惧风霜雨雪,无惧高寒缺氧,始终在距离太阳最近的地方灿烂绽放。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王建亮)

责任编辑:王逸群 管佳宇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