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照市卧龙山街道吴家台村,有一个集茶文化、海洋渔文化于一体的特色休闲度假园区,园区内利用废旧渔船改造而成的民宿受到游客的欢迎。
今年47岁的闫早宁是园区的经营者,他是吴家台村土生土长的一名“渔二代”,父辈十几人都从事渔业,他长大后也干了近20年水产工作,对大海有很深的感情。随着社会发展,传统的渔业逐渐转型升级,很多记忆中的东西在慢慢消失,这让他觉得非常可惜。十多年前,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闫早宁流转了海边的一片地,种植茶叶,搞起特色旅游,尝试着将渔业和茶叶融合发展,这片离海不足千米的茶园成为了一大特色。他还在茶园内建起了海洋文化博物馆,里面有各种渔船模型、捕捞工具、渔网制作工具。闫早宁不惜高价四处收购本地的大型鱼骨,整个博物馆花费上百万元。
博物馆内闫早宁最得意的藏品是一个鲸鱼尾骨,这曾是本地一个老渔民的收藏,据说有上千年的历史。当时有好几个南方客商出高价购买,为了将这块骨头留在日照,他才及时出手,和老渔民多次交涉,才买下了。当时他谈好价格之后怕发生变化先搬上了车,然后让妻子打款。结果妻子一听花七八万买一个鱼骨,很不理解,两个人在电话里吵了半个多小时,他才说服妻子。
为了让园区更有渔文化特色,闫早宁还购买了很多废旧渔船,放在茶园内。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想着是不是可以把渔船改装成民宿,于是花了30多万元把一艘船的船舱改造成客房。然而结果并不理想,因为船舱内空间比较小而且还有汽油味。随后他又尝试在船上搭建房屋,没想到这种废旧渔船改造的船屋民宿一经推出,就受到游客的青睐。船屋内配套齐全,船头船尾打造成了餐厅和阳台,非常惬意舒适。游客在园区内可以采茶、品茶,还可以住船屋、吃海鲜、逛博物馆。
随着近海渔业资源日渐枯竭,日照市每年有100艘报废的老木壳渔船被拆解,越来越多的渔民开始转型。卧龙山街道李家台村,从一个小渔村变身为民俗旅游的样板村。干了25年渔船船长的安丰华,捕鱼已经成了副业,渔家乐成了一家人主要收入来源。
安丰华告诉记者,他主要负责帮厨的,家属是主厨。出海打渔,加上民宿,这两块加起来(每年)收入20多万块钱,很满足了,也很高兴。
仅在卧龙山街道,就有13个这样的渔家民俗旅游村。其中有5个村完成了提档升级,从最早的“大通铺”到现在的“标准间”,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民俗旅游不断向精品化发展。
山海情绿道的开通,串联起了海滨湿地、民俗旅游村、白鹭湾、五莲山等自然人文节点,“山海联动”,将民俗旅游、农业采摘、历史文化串珠成链,打造出城乡融合、区域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样板区。(来源:闪电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