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评论员 王学义
隆冬时节,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却涌动着一股暖意。这暖意,来自于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来自于城市的人文关怀,更来自于广大市民的爱心与责任感。
1
1月17日上午,游客李女士虽然身穿貂皮大衣,但刚在栈桥景区游览了一会儿美景,就被海风吹得直哆嗦。正纠结于是否离开时,她在栈桥西侧公厕有了意外发现——这里有一处“爱心传递服务点”,摆放着一排干净的冬衣,免费供有需要的环卫工、市民和游客取用。李女士选了一件冬衣穿上,继续去沙滩观赏海鸥。
这是青岛市城市管理部门“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项行动。工作人员在具备条件的栈桥、五四广场等景区的公厕设置了“爱心传递服务点”。这里的衣物主要来源于爱心市民和企业的捐赠,经过仔细检查、消毒后,放置在服务点。这些“爱心传递服务点”令人惊喜,衣物虽小,却如雪中送炭,在冬日传递出了这座城市的温度和态度。而广大市民将家中不穿的冬衣捐赠到 “服务点”,是一种公益行为,不仅有利于涵育慈善意识,也有利于闲置资源的重复利用,值得鼓励。更多市民可以加入这一行列,为冬日的青岛增添一分暖意。
2
如果你在打车时遇到打电话过去不接却只发消息的司机,先别生气,他们可能是一名聋哑人。1月15日,全国首个听障人网约车车友会服务联盟,在位于镇平一路的城运控股公交驾校成立。各成员单位将为聋哑网约车司机提供包括专属通信卡、优惠加油、免费安全培训等暖心措施,让他们可以更好地通过自身努力创造幸福生活。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蓬勃发展,越来越多聋哑人开始考驾照开网约车。作为一种相对自由灵活的工作方式,网约车让他们比较容易地迈过了就业门槛。这是他们自食其力谋生的方式,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通道。然而,在有的地方,面对残疾人当网约车司机,部分乘客并不信任,他们有的担心存在风险,有的则觉得乘车体验不好。事实上,聋哑人司机跟其他司机并没有多大差别,不应戴着“有色眼镜”看他们。对于他们,我们还应给予更多理解和包容,温柔以待。值得欣慰的是,通过采访可以了解到,不少聋哑网约车司机对青岛的评价很好,有的还专门从外地来青岛就业,在这里,他们感受到了善意和温暖。
全国首个听障人网约车车友会服务联盟成立,能给聋哑网约车司机提供不少支持,各个成员单位都将根据自己的业务特长,给予他们相应的优惠服务。这显然是一个好消息,而这背后传达出的也是这座城市开放包容的态度。尊重每一个劳动者,给每一个人提供生命出彩的机会。不过,也要清醒意识到,作为“全国首个”,以后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希望相关方面能给予更多支持,让他们的谋生之路更畅通、更平坦一些。
3
1月21日,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第一绿色驿站 (青岛动物园樱花路门口对面)变成了 “花房”,千余盆年宵花在这里绽放——2022年新春“年宵花无人超市”正式营业。今年的花卉价格更加实惠,比市场同类花卉价格低廉。还设置了“隐藏彩蛋”,“现场增设了花种自助领取设备,凡是到场的市民都可以扫码关注青岛义务植树公众号领取一份花种,领走一份希望。 ”
去年,“年宵花无人超市”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成为岛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鲜花无一盆丢失,还成为市民献爱心的一条渠道,更有“微尘”留下爱心,市民展现出了良好的文明素质。今年,“年宵花无人超市”再次开张,而且相比于去年,惠民的成色更足,创新的色彩更艳,这也更加值得我们期待。希望接下来有更多市民走进“年宵花无人超市”,在为春节增添一分喜庆的同时,也以一种特有的仪式感来献出爱心,让春天的气息更浓,让过年的心情更美,让这座城市散发出更大魅力。
责任编辑/王学义